2月10日,瀘州老窖股份公司董事長劉淼出現在亞布力論壇2017年年會管理論壇上,這位國企少帥此前已因對傳統國企卓有成效的改革而引起業界廣泛關注,并躋身本年度十大經濟人物。“創新中國管理模式”是這次論壇的主題,而國企改革正是當下中國經濟的一個焦點問題,劉淼對此顯然深有心得,“沒有哪個管理模式放之四海皆準。”這一看似尋常的認識蘊含著豐富的潛臺詞,引起了現場眾多企業家們的共鳴。
在簡短的講話中,劉淼以務實的態度表達了對白酒行業的熱愛和重振老窖的雄心壯志。他透露,由于品牌瘦身和內部體系建設方面的成功改革,瀘州老窖的效率已在2014年基礎上提升了三到五成,未來五年老窖的產能和效率有望在現有基礎上再度實現五成左右的增長。
“腳放進鞋子才知道合不合適”
作為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成長起來的國企掌門人,自稱“從一而終”的劉淼,親身經歷了瀘州老窖數十年發展歷程中的坎坷和跌宕起伏,對企業和白酒行業都充滿了感情。他認為管理必須“因時因地,量體裁衣”。特別是對于國企改革,“管理是動態的管理”,因為并不是哪一個管理模式,或者是哪一個專家說的理論就“放之四海皆準”。劉淼甚至坦率地談到,老窖無意簡單模仿茅臺,他并不認為把茅臺的管理模式照搬到瀘州老窖來就能發展好,“合不合腳,只有把腳放到鞋子里面才知道。”
國企改革要處理好政府、市場、員工和社會的關系,正確積極地與政府互動,健康地參與市場競爭和建設,充分考慮員工的長遠利益和福祉,進而實現對社會的積極貢獻。因此,劉淼在講話中還強調了實現管理模式路徑中人才的重要性,他表示,管理體系出來了,“最重要的還是人,一切的實現還要靠人”。劉淼在發言中明確了企業的激勵手段,就是強調員工的成長激勵和公司的薪酬績效激勵。在他看來,員工有的時候是行政職級,能上能下,而現在員工即使走不到行政職級,也可以給專業職級給予激勵,讓員工清晰的看到和分享企業的成長。
國企改革要保持動態平衡
國企運轉也可以很有效率,關鍵看能否建立健康積極的運行機制,看能否激勵全體員工以成長和奉獻的精神來參與到這個事業中來。劉淼正在瀘州老窖實踐這件事,他透露,經過2013到2014年間行業的深度調整期,他在公司倡導“瀘州老窖現在是在補課”,做恢復性增長。這種情況下,公司堅定不移的進行了品牌瘦身,對渠道進行了清理,同時團隊14年下來之后只有五大單品,只有不到一千人。同時對銷售體系整個組織架構進行了清理,由原來的20多家公司到了現在的四大公司。對于不適應公司發展需要的東西,劉淼及其團隊主導的改革既有格局又是大刀闊斧。
經過這樣一系列刮骨療傷的改革,談到2016年的銷售和利潤,劉淼自豪地表示:“可以預測一下,包括今年的銷售收入和利潤都有一個非常好的增長,還不僅是兩位數,而且這個兩位數還非常好。”劉淼還表示,到目前為止,瀘州老窖銷售團隊達到了7000人,采用的是直分銷的模式,而明年維持動態平衡,保持在8000人左右。通過劉淼對于國企改革的描述,可以清晰看到企業改革面臨既有格局與發展的矛盾,傳統與創新的矛盾,而瀘州老窖經過一些列調整,保持好了動態平衡,讓矛盾轉化成為了互相促進的和諧關系。
而同時因為銷售和品牌的恢復,在以劉淼為首的新領導班子帶領下,瀘州老窖對內部的管理體系,比如信息管理體系,制度、流程、IT,以及物流、后勤、銷售的咨詢系統和整個財務體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劉淼還透露了新一年的構想:“以品牌為引領,以創新做支撐,以項目增后勁”。而變革帶來了效率,目前公司效率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30%,在這樣的效率運轉下,劉淼與瀘州老窖的雄心壯志展露無遺:根據瀘州老窖的十三五規劃,屆時公司將在十三五后重新回到酒業三甲。
其實,從2016年瀘州老窖三季報就可以看出,瀘州老窖在管理模式上的創新已經給公司帶來了巨大變化。瀘州老窖2016年前9個月實現凈利潤15.06億元,同比增長13.72%;營業收入58.81億,同比增長17.3%。單三季度實現凈利3.94億元,同比增長30.74%;實現營業收入16.11億元,同比增長22.3%。
分析認為,瀘州老窖進行產品聚焦,大力度清理開發品牌,在營銷渠道上也進行了配套調整,淡化柒泉模式,轉向品牌專營,整體上提高了公司整體運營效率。在高端酒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瀘州老窖在品牌聚焦策略下,中檔酒也有望實現較快增長。
國泰君安研究報告中也表示,瀘州老窖新管理層上任以后,“淼峰組合”在公司產品定位,組織架構,渠道體系以及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大膽改革,目前已初顯成效,未來的效果將陸續體現。瀘州老窖進行產品聚焦,大力度清理開發品牌,在營銷渠道上也進行了配套調整,淡化柒泉模式,轉向品牌專營,整體上提高了公司整體運營效率,后繼中檔產品有望實現高增長,從而再度增厚公司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