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需求決定價值,若是能充分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對銷售的直接作用不言而喻,推銷起來的針對性必然很到位。但是,絕大多數顧客不會主動、直接、全部告訴營業人員自己的需求所在,這就得要營業人員使些策略來推測了。
在顧客的各種需求中,或者說在營業人員想得到的各種信息中,比較直接的就是顧客的購買預算。有些營業人員也會直接詢問顧客的越算幅度,可有的顧客會吹牛,說要買最好的最貴的;有的顧客會往低了說,強調自己的預算很有限;更多的顧客則不肯說,含含糊糊,面對營業人員的詢問,只說是我自己先看看。
既然顧客不肯,營業人員心理沒譜,介紹其產品的時候,就沒法把握價格區間,也就沒有一個基本的指向,只能是跟著顧客走,顧客指到哪款,營業人員就介紹哪款,無謂地浪費不少時間。
既然顧客不肯定說出主動預算,那么,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策略,間接地推測出顧客的預算幅度所在,這個辦法就是按照價格帶的高低來設置產品陳列的位置。
具體來說,就是在同類產品中滿找從低到高或是從高到低的價格帶,對應放置產品,讓顧客進店之后,可以直觀的看到店內的商品是按照價格帶分布陳列的。
那么,營業人員通過顧客在各個價格階段產品前的走動速度和停留時間,可基本判斷出顧客的購買預算幅度。當然了,若是顧客對每個價格點的產品都停下來看看,或是每個產品前面都不停留,來往反復走動,說明顧客自己還沒有明確購買預算,還有可能只是進店閑逛的。
所謂的價格帶陳列也簡單,無非是按照產品價格的高低調整陳列位置即可。目前,很少有門店是按照此遠側來進行陳列設置的,往往是在同一排產品中,價格高低次序混亂,更多的是乙產品的顏色、款型、尺寸高低,或是主推、次推產品這些遠側來安排產品的陳列位置。
這個陳列原則更多的是從店方自己的管理和審美角度出發的,并沒有充分考慮到顧客的感受和需求。畢竟,顧客進店看貨時,也是在抓瞎,東看一下、西看一下,心里也沒個準譜。同時,對于營業人員來說,顧客在店里亂轉,也看不出顧客的大致預算幅度。
按照價格帶陳列產品,就是建立一個規律特征,讓顧客迅速知道這個規律特征所在,對于一些已經確定預算的顧客,可以直接找到對應的價格分附帶,方便顧客。
在這個方面,書店的陳列是最有規律性的,顧客進書店后,往往按照對應的區域分布圖,直接找到對應的書架位置。以前有個笑話,說找對象到書店是最直觀的,類型都分好了,愛學習的在教材區,會過日子的在烹飪圖書區,愛時尚的在時尚雜志區,會算計的在金融和法律區......
當然,這里面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產品雖然是按照價格高低次序陳列的,但也許是因為價簽過小,或是顧客還沒意識到這些產品是按照價格帶陳列的,那么,這就需要再增加一些輔助的提示設置,再次向顧客強調本店商品是按照價格帶陳列的。例如可以使用放大的產品價格簽,或是在墻壁上方繪制明顯的價格走勢箭頭線,或者干脆由營業人員主動提醒顧客,本店的產品是按照價格帶分布的......
總而言之,既然已經按照價格帶來設置產品陳列位置了,就務必讓顧客了解到這個特征,在方便顧客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導顧客按照店內設置好的規律瀏覽商品,間接地顯示出其需求所在,讓營業人員能更加把握需求,設定針對性的溝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