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茅臺獨立運作系列酒的消息已經見諸報端,隨后茅臺方面公布,已經正式注冊成立“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作為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獨立運作漢醬、仁酒、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等茅臺系列酒。
在過去的市場操作中,茅臺王子、迎賓酒的銷售政策一直與53度飛天茅臺呈正比例關系,即經銷商銷售王子、迎賓酒規模越大,得到的茅臺酒供應量就越多,然而王子、迎賓酒的銷售并不通暢,這樣使得經銷商將盈利重點轉向了53度茅臺酒。此前有經銷商曾表示:“在系列酒無法實現規模與利潤的同時,只有通過搭售政策,以期改變系列酒的銷售尷尬。”
對于茅臺過去系列酒的運作方法,不少茅臺方面經銷商都認為系列酒必須獨立的團隊、獨立的渠道進行運作方能找到出路,甚至有經銷商提出,茅臺的系列酒應該塑造與茅臺有關聯但又完全獨立的品牌。對于此次獨立運作系列酒而言,經銷商最為關注的則是系列酒的價格策略、利潤空間、市場政策如何制定。
12月23日,茅臺全國經銷商大會上,茅臺集團總經理劉自力就提到,“公司決定實現茅臺酒與醬香系列酒營銷分離,并逐步實現系列酒產供銷獨立運作。剝離后,系列酒營銷公司在產權、體制、管理上采用創新的模式,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混合所有制,全體員工薪酬清零,以模擬市場預算來確定價格體系,建立適應中端市場開拓的激勵約束機制,重塑品牌形象,開發新的產品,完善產品鏈條”。
24日,茅臺方面在舉行系列酒專題會議上提到,茅臺醬香酒營銷公司所負責的產品,正是除茅臺以外的所有醬香型系列產品,希望通過系列酒培育龐大的中檔醬香白酒消費群體,為未來茅臺消費提升奠定基礎。
據了解,目前系列酒的主題運營思路是獨立,包括原料、產皮研發、包材等方面給與更多自主性,在市場運營方面,還是以大區和經銷商的形式進行運作,但是會賦予大區更多的自主性,包括區域內的銷售目標、政策執行以及推廣。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溝通會上,茅臺方面提出了以貴州大曲為核心進行市場發力,漢醬、仁酒、王子酒、迎賓酒也依然是核心產品。而在品牌方面,除了今年收回商標權的賴茅外,茅臺方面還提到了華茅和王茅兩個品牌,但這兩個品牌基礎非常薄弱,因此兩大品牌也趘系列酒的儲備品牌。
據茅臺方面公布,2015年茅臺對系列酒業績目標是達到25億元,至于引入平臺上或經銷商入股,則是在系列酒銷售規模達到30-50億元之后考慮,也就是如果系列酒按照茅臺方面既定的規劃達到預期目標,系列酒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將是在兩年之后開始。目前,對整個系列酒的運作,還是獨立放權,利益分享的方式來進行激勵。
不過今年系列酒整體銷售額尚未突破十億元,2015年要達到25億元的銷售目標,壓力顯然不小,獨立后的系列酒,定價問題、渠道問題、市場管理、消費培育等都是需要注意解決的問題。
從定價上來看,目前迎賓酒在部分市場的銷售價格甚至低到了五六十元,雖然的確搶占了部分市場份額,但價格體系顯然受到了影響,王子酒的價格也有所下滑,漢醬和仁酒價格沒有波動的原因卻在于市場幾乎沒有走量。進一步理順系列酒的價格體系,讓經銷商有合理的利潤空間,是系列酒面臨的首要問題。
而在渠道方面,系列酒過去主要跟隨茅臺的渠道銷售,但是高端產品的消費群體和渠道,與中檔產品的群體、渠道完全不同,定價中低端的系列酒必須市場化地運作餐飲、宴席、零售等渠道,而這些渠道的運作經驗恰恰是茅臺及其傳統經銷商所欠缺的。對此茅臺方面則透露,在全國范圍老品和新品都采取原有的戰略合作方式來合作;在強勢的市場,老品走傳統渠道銷售,新品走新渠道銷售;在比較弱勢的市場,老品與新品都走新渠道。
至于消費培育,則是中檔醬香產品始終沒有解決的問題,茅臺主導產品讓高端消費者開始接受醬香型產品的口感與品質訴求,但是大眾消費者對醬香型產品的接受程度依然普遍偏低,目前僅有紅花郎在中高檔醬香市場有不錯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其他醬香品牌依然處在最初的消費培育階段,茅臺系列酒也繞不過這一階段。
而在市場管理方面,茅臺系列酒始終存在嚴重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因此價格體系混亂、竄貨情況也普遍存在,這些對新成立的公司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