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在《資治通鑒》當中有這樣一句名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也可以這樣理解:國人都愛面子,面子工程需要常抓不懈。雖有筆者演義的成分,不過這的的確確是根深蒂固地存在在大眾內心當中的現實,尤其是過去白酒行業的“黃金十年”,稱之為“黃金”十分貼切。
最近這個時期,當筆者走訪山東市場,發現各地竟然盛行起了“簡裝”白酒風潮的時候,才突然意識到,消費者們已經走出了“好面子”的那個表層階段,開始向著更深的層次靠近。當簡裝產品從數量和價位上都有了很大提升的時候,我們也充分意識到消費者的“理性化”已經到了非常高的層次。“簡裝”白酒是一種趨勢,而同“簡裝”白酒截然相反的另一個極端,我們稱之為“豪裝”白酒,也在山東市場上有了一定的發展,這的確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
白酒包裝走向了“簡裝”和“豪裝”的兩個極端
為什么,白酒的包裝會走向兩個極端的方向?其一,企業和經銷商希望將產品的特色和賣點發揮到極致。比如:“簡裝”白酒,將高性價比和高品質的特點充分的體現了出來;“豪裝”白酒則是在“面子”的基礎上做到更有“面子”,將“面子工程”進行到底。其二,一部分企業在傳統產品銷售受阻的背景下,開始往兩個極端的方向嘗試和探索。這種情況在魯酒當中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大企業會有往這兩個方向開發的趨勢,不過都沒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在產品的定位和宣傳上也較為低調。其三,在市場精耕和細分的前提下,用特殊的產品來迎合小眾化群體。比如:以文化人為消費群體的產品將文化元素融入到白酒產品的包裝當中,既體現了產品的針對性,又能夠得到這部分消費群體的迎合和認可。
正所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簡裝”和“豪裝”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和缺點,迎合一部分消費者的同時,必然會忽略另外一部分消費者,不過這樣的產品可能更能夠適應未來的市場,有可能會比大眾化的產品做的更出色。當然,包裝只能算是白酒產品特點的一個方面,其它方面需要注意的還很多。
簡而不“陋”,豪而不“奢”
觀察了眾多的白酒“簡裝”和“豪裝”產品之后,筆者總結出了兩條關于“簡裝”和“豪裝”白酒的黃金法則:
第一,“簡裝”酒,簡而不“陋”才是王道。這里所說的“陋”就是“丑陋”和“粗糙”的意思。“簡裝”簡的是不必要的包裝成本和資源浪費,但是企業絕對不能在包裝的品質和審美上大意。任何人都有愛美的欲望,即使是再低廉的產品,我們都希望自己購買的讓自己賞心悅目、使用起來方便的產品。前些年,有極少一部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將包裝做的比較差,消費者有的時候甚至連瓶蓋或包裝盒都打不開,有的打開了發現瓶口的碎玻璃都進了酒里,像這樣的產品在現在是很難生存下去了,而且這樣的產品對于品牌的影響十分巨大。
第二,“豪裝”酒,豪而不“奢”是原則。首先,“奢”這個字給人的感覺便是負能量的,比如,奢侈、奢靡、窮奢淫欲,而且大多數人對于奢侈浪費的態度都是比較差的;第二,在如今全國提倡節儉、反對浪費的大背景下,過多的浪費包裝等于是逆流而上,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規律。因此,在筆者看來,真正的“豪裝”酒應該和“大氣”、“美妙”等等這樣的詞匯聯系在一起。先是要體現產品的華貴和高端,另外還要讓消費者感覺到美,感覺“有面子”,這才是“豪裝”的真正意義。其實真正的“豪裝”未必是要浪費巨大的資源,關鍵在于企業對于產品包裝的搭配和設計,通過幾樣簡單的包裝材料搭配出高端大氣的產品,這才是真本事。
正如文章標題寫到的,“簡”“奢”兩相宜。只要是美觀、大方、實用的包裝,都應該算是好的,值得我們借鑒學習。好的包裝,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渠道和營銷策略,將包裝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簡裝”酒做到簡而不“陋”,“豪裝”酒做到豪而不“奢”,從而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品牌是企業資源的核心,而產品則是品牌的實際體現,包裝是產品的外在感知,因此白酒包裝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好的包裝才能讓消費者一見鐘情,從市場上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