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行業年輕化、國際化趨勢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酒企開始關注到文化的重要性,紛紛布局酒文化落地。其中,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茅臺”)開辦白酒學院;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糧液”)舉辦酒圣祭祀大典;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洋河”)舉辦了“匠造禮藏·蘇派文化藝術品鑒賞會”。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表示,對此,隨著中國名酒競爭的加劇,文化成為助推企業在競爭中突圍的一把“利刃”。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白酒營銷深耕文化
隨著白酒行業逐漸升溫,新一輪白酒行業的競爭似乎正上升為文化的競爭。一方面,酒文化愈發滲透進大眾日常消費、休閑消費中,不僅體現在銷售端,更是滲透在白酒生產、工藝、流通等各個方面。另一方面,獨具特色的酒文化也成為企業在市場發展中的重要武器。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包括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汾酒等諸多酒企紛紛布局酒文化,除了建造酒文化博物館、推出酒文化展覽等落地活動,還在多個會議議題中進行探討。
在張琰光看來,酒企需要找到中國白酒的發展脈絡,通過融入歷史,進一步增強受眾對酒企的認知度。與此同時,保留古法釀造,使消費者能夠切身感受到釀酒工藝的不同,促使企業不斷提升產品品質。然后,通過立體的、全方位的體驗角度,增強與受眾的互動性。
需挖掘文化內容
眾所周知,酒是十分具備文化的產品,背后的人文故事很多。但由于傳承酒文化“費事、費錢、費腦筋”,就導致了當前很多人只是停留在創新營銷模式上,投入過多的技術,反而忽略了產品本身,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口碑,很難長久實行下去。不過,由于這種營銷方式回報快,目前許多企業仍前赴后繼地撲上來。
對此,張琰光進一步解釋道,品牌是價值、美譽度的結合體。通過歷史的宣傳,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公司的商業利潤也會相應提高。但直至近兩年,酒文化主要仍是應用于技術營銷。接下來,必須要文化營銷。當前傳統渠道終端營銷基本已經全部實施過了,在技術營銷“窮途末路”的時候,就到了文化營銷的節點。獲得受眾喜愛的酒企必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不是簡單的口感刺激,還要有品質和健康。
另外,在張琰光看來,每個企業的文化回歸與落地都是獨特的,一家之言很難適應所有企業的經營發展。文化對于酒企來說,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引導消費者產生共鳴
值得一提的是,承載了千年積淀的中國傳統文化正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困境,包括像餐飲的一些“老字號”、“老品牌”等傳統文化都在逐漸消亡。因此,企業必須要樹立文化自信。未來,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強大,中國酒文化復興也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找到與年輕人溝通的語言和方法,是傳承酒文化的重要一步。白酒企業通過各種模式來抓住年輕群體,并不是要求企業去迎合消費者的喜好,而是應該引導消費者了解酒文化,尤其是對新的消費人群,要進行及時的消費者教育。
此外,在提到當前的飲酒文化時,張琰光坦言,如今酒的消費場景越來越多,在政治、外交、經濟、交往等各種場景中都會出現,但酒文化卻愈發后退。當前的酒文化更多還是體現在飲酒文化、酒桌文化上,喝酒不再風雅,而是功利性比較重。在這個充滿利益和嬌氣的社會,如何擺脫現實的束縛、改變現有的思維導向、回歸傳統酒文化的高雅,才是酒企傳揚酒文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