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5年,中國進口葡萄酒數量和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一直呈現顯著增長的勢態,截止到今年十月份,進口瓶裝葡萄酒比照去年同期增長37.5%之多。
圖片:2013-2015年1-10月份進口葡萄酒數量比較(數據來源:中國海關)
經過連續兩年低迷之后,2015年進口葡萄酒開始放量,業界對此現象反應不一。一般認為,在2012年下半年葡萄酒消費受到中央政策的影響,出現消費下滑的局面,以至于到2014年底,雖然進口葡萄酒數量尚且呈現小幅增長,但是,比照前些年,增長幅度下降很大,葡萄酒行業到處哀聲一片。
2014年早春,在上海一個葡萄酒論壇的報告中,我就指出:政府政策影響的那部分葡萄酒消費,是一塊畸形的,非市場規律下發展的消費,這部分市場的萎縮,對于那些致力于按照市場規律開拓業務的商人,應該是個好的現象。政府政策的變化,無形中將那些純粹以盈利為目的、以特殊渠道(多數情況下有特殊關系照顧)直供為主要銷售的商業形態,陸續擠出市場。
但是如果仔細研究一下,2012-2013年那段時間,一些經營進口葡萄酒業務的公司陸續倒閉或者退出,主要的原因倒不是政府政策的影響。此前,相當一部分入行者是在奧運(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很多投資人認為葡萄酒會得益于奧運會而呈現巨大發展)經濟熱潮中轉入葡萄酒領域的。
雖然當初的葡萄酒消費繁榮并未出現,但是2008年底,中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發展而增加4萬億人民幣投資,葡萄酒行業直接或間接地也分得了自己的一部分。借此額外投資的助力,葡萄酒行業獲得空前的繁榮,然而這些沒有真正市場需求支撐的假繁榮,在2012-2013年中央政策變化時最先被擠出去。
現在業內普遍認為,經過過去兩年的調整,過去積壓的葡萄酒庫存基本消耗完,所以帶來了目前進口葡萄酒的增長;并且,在這一輪調整中,葡萄酒業者開始關注大眾消費者,而不再是一味追捧那些明莊酒——最近三年以來,進口葡萄酒平均價格持續下降,似乎也支持這種觀點。為此,本人最近與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進口葡萄酒經銷商交流,他們都表示:自己銷售的產品中,中低端價格葡萄酒增長顯著,甚至一位經銷商樂觀地估計,自己今年將比去年增長一倍的銷售。
中國幾個較大規模的葡萄酒生產企業管理者也表示:2015年銷售業績比2014年出現增長。
中國葡萄酒消費市場真的回暖了?
對進口葡萄酒比照往年大幅增長的現象,也有另外一種不同的判斷。2013-2014年這段時間,雖然有大量進口商被調整出局,但是,也有很多新的經營者加入,其中有很多以作電子商務為主要銷售方式的經營者,他們擁有吸引的風險投資或者是從證券市場的融資,可以進行大手筆的運作。他們運營酒的共同點就是:量大而單品價格低。這與進口葡萄酒的統計數據規律基本吻合。
2013-2015年1-10月份進口葡萄酒平均價格比較(數據來源:中國海關)
其實,評判進口葡萄酒的統計數據與葡萄酒市場發展趨勢,從餐飲業總體表現也可見一斑:2012-2013年期間,大批所謂高端奢華的餐飲店紛紛轉型甚至倒閉,葡萄酒不可能獨善其身;直到今天,餐飲業雖然經過了調整,更多轉向大眾、低端消費為主,但是,餐飲業仍然未走出低谷。這種情況下,葡萄酒消費的增長不被看好也是有理由的。
無論如何,葡萄酒的消費動態,肯定離不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在整個國家經濟尚未出現明顯的增長時,葡萄酒消費怎能獨立地增長呢?我們拭目以待吧,等到春節之后銷售旺季結束,一切便見分曉。即使對于生產商,也不能為短時的銷售增長而沾沾自喜: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消長,對生產商的傷害更大,除非你賣掉的是積壓的庫存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