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無酒不成席。”宴席市場一直是酒類銷售的重要市場。而在各類宴席中,又以家宴潛力最大。
在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之前,不論是酒企還是經銷商都將政務消費當做高端白酒的主要渠道,但是2012年“三公”消費受限以后,隨著大眾消費者消費能力和觀念的提升,名酒消費逐漸升溫,尤其在高端家宴市場中,名酒消費正在成為主流消費。
增長預期顯著 白酒消費需求仍具剛性
隨著酒業深度調整的開始,白酒行業就開始了自我“檢討”式的發展,當前的白酒渠道營銷正面臨著一場“被迫”式變革。
目前,部分人士唱衰中國白酒,從歷史發展角度來看,白酒作為我國傳統飲品,不僅不會成為夕陽產業,相反還是所有產業中少有的常青產業;仡櫱甑拿褡逦幕皇蔷漆εc旗號的改變,而白酒作為消費品一直存在。在上百年的民族品牌中,白酒居多。
從白酒的功能來看,其保健、養生和社交功能以及白酒在中國人精神和文化層面的功能是無可代替的,是具有剛性需求的。
有業內人士認為,白酒行業目前受經濟影響較大,但是白酒的未來可能是一個萬億的產業。因為白酒業是有著廣泛需求的剛需消費品行業,中國經濟在經歷了20多年以投資和出口“兩駕馬車”經濟拉動之后,消費已經成為第三個驅動引擎。大消費時代即將到來,未來幾年社會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也將帶來白酒持續的消費升級,更重要的是通貨膨脹的預期,也可能是行業規?焖贁U容的潛在推動因素,貨幣政策可能在未來經濟刺激增長方面起到一個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些都可能推動白酒產業成為一個萬億規模的產業。
此外,從目前行業的形勢來看,隨著政務消費受限,白酒行業在經歷了近四年的調整后,高端白酒的春天似乎已經來臨。從一線名酒五糧液、茅臺來看,2015年以及2016年前三季度營收與凈利均報雙增,而有著“蓄水池”之美譽的公司預收賬款的激增,說明經銷商打款積極,高端白酒走出“三公消費”陰影,復蘇跡象明顯。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高端白酒需求雖然下降,但剛性需求依舊存在。很多媒體不了解名酒價格的歷史及規律,對于五、茅價格在某一個時間節點上的變化去放大,從而下判斷是很不負責任的。500元/瓶以上的白酒是一直存在剛需的,只不過現在把剛需打散、碎片化、隱蔽私密化了。
對于一線酒企的業績表現,財富證券研究中心研究員劉雪晴表示,經過調整,白酒的庫存水平已經逐步穩定,尤其是高端白酒的庫存已經恢復到健康水平,高端白酒更具發展潛力。同時,白酒行業的整合也將進一步利好行業內優勢企業的發展。
借力供給側改革 名酒消費漸成主流選擇
隨著供給側改革大幕的拉開,高質量的供給越來越受到關注,而低效產能則正不斷被淘汰。白酒行業作為傳統制造業,在供給側改革的大潮下,也不斷上演兼并、重組、融合,實現品牌的壯大發展。
而供給側改革被當成國家戰略實施的原因還在于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隨著今天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增長,低端廉價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700Bike聯合創始人張向東曾說:“回頭去看消費品牌的歷史,‘廉價’都曾很快贏得銷量,而下一階段的消費品牌,一定是建立在品質之上。”
而品質消費的基礎,則是我國居民日益上升的購買力和逐步增加的中產消費者。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0年,我國私人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僅有32%,而從2010年到2015年,這個數據已經攀升至41%。
為此,阿里研究院還發布了一組數據,預計未來5年投資和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占比上還將繼續減少,而私人消費卻將增長至48%。
《大西洋月刊》聯合高盛全球投資研究所發布了一份 2015 年《中國消費者新消費階層崛起》的報告:中國城市中產消費者的人數已經過億,約有 1.46 億人,他們的人均年收入在 11733 美元。他們都“不再只會花錢去置辦基本品了”。
當消費開始升級,消費者的口味越來越挑剔,產品背后最堅定的支撐,應該是對品牌的認可與追隨。因為價值認同的觸角范圍非常龐大,而且有很強的粘附力,可以讓消費者追隨品牌的腳步,去認同價值觀,進而形成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