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懂a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同時廢止。新版目錄中,“限制類”目錄刪除了“白酒生產線和生產能力小于18000瓶/時的啤酒灌裝生產線”,“淘汰類”目錄刪除了“生產能力小于12000瓶/時的啤酒灌裝生產線”,“鼓勵類”目錄將“濕態酒精槽(WDGS)的應用、生物質液體有機肥的應用”納入其中。對此,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稱之為“重大利好”,表示“通過近十年的呼吁和努力,終于迎來了產業限制政策的取消”。
以前,白酒產業存在集中度低、生產裝備及技術落后等問題。2005年,為淘汰落后的白酒產能,督促白酒行業升級,國家發改委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將白酒生產線等列入限制發展類行業,從此白酒行業的準入門檻大大提高,新企業想要進入困難重重。時代發展至今,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但受限于政策,白酒產品生產準入標準難以提高,重要產區的優勢難以發揮。另一方面,產業遲遲不能建立退出機制,落后產能無法及時淘汰,優勢產能和優質資源又不允許進入,從而導致白酒產業無法貫徹市場公平競爭和自然淘汰機制,成為白酒產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最大瓶頸。
對此,中國酒業協會曾多次向國家相關部門匯報并呼吁,取消或者調整白酒產業限制性政策,白酒行業的人大代表也曾聯名提出“關于取消白酒產業限制政策的議案”。經過近十年的呼吁和努力,終于迎來了產業限制政策的取消。
業內普遍認為,新版目錄的發布,有利于酒業吸引優質資源,為外部資本進入酒類行業建立良性競爭機制,同時,對酒類行業生產技術、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誠信體系、溯源體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將有力推動酒業落后產能淘汰機制的建立,促進酒業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就新版目錄對酒業相關項目的放開限制,中國酒業協會從三方面作出了專業解讀。
政策放開將指導產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限制政策的放開一定會對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當前,白酒產業的產能已經飽和,但優質產能嚴重不足,白酒消費市場可以說是“長期不缺酒,但長期缺好酒”。優質白酒產能不足的原因,主要還是受產業限制政策的影響。白酒產業限制政策在施行的早期,的確有效控制了白酒行業小企業數量的增長,限制了產能的擴張。但是由于過去的產業發展指導目錄明確要求1999年以后白酒企業不得新增生產線,以及對白酒生產企業在項目立項、土地供給、技改擴能、準入許可、環境評價、金融、科研等許多方面的嚴格限制,造成名優白酒的優質產能不能完全釋放,產區的優勢資源也不能發揮集聚作用,所以白酒限制類政策在限劣的同時也限了優,限小的同時也限了大。
國家提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的發展方針,這對于白酒產業未來的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白酒產業限制政策的取消,其核心目的是要推動白酒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而隨著政策的放開,生產的準入門檻必然會隨之提升,對食品安全、產品品質、技術、管理、人員等方面都會提出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可以說,產業限制政策的放開,為科學完善白酒生產準入機制,為白酒食品安全、產品品質門檻要求的提升掃清了障礙,為充分發揮白酒優勢產區作用、激活白酒優質產能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
符合消費升級和產業發展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也相應快速提升。消費者對于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對身心健康的要求、對品質安全的需求都與日俱增。這些消費需求的結構性變化,說明白酒的消費升級是非常顯著的。“少喝點、喝好點”已經從口號成了實際行動,消費者對優質白酒的迫切需求和高品質白酒的缺乏形成的供需矛盾仍然相當尖銳。所以,以品質提升為核心的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在優勢產區和名酒企業的帶動下率先展開。截至目前,2019年白酒產業的整體產能首次呈現負增長,而產業銷售收入、利稅合計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從數據上體現的也是消費升級趨勢。
利好白酒優勢產區和名酒企業
釀造優質白酒需要好的自然環境、風土、水源、氣候、糧食原料等,更離不開經過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不間斷釀造、不遷徙生產釀造歷史,才能形成的最適宜釀造優質酒的釀酒微生態。而具備所有這些優質酒釀造元素的就是白酒的優勢產區。所以,白酒優勢產區是生產釀造優質白酒的核心保障,同時也是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
因此,伴隨著產業限制政策的全面放開,相應的一定是要使白酒產品品質安全的提升、優勢資源的進入機制、劣勢產能的退出機制以及充分市場化的一系列保障措施落地實施。產業限制政策的全面放開,其目的就是要為優勢產區可以更充分的發揮優勢作用,為優質白酒產能得到充分釋放,為名酒企業未來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為酒類產品加快向充分和良性的市場競爭環境轉變掃清了障礙,創造了條件。
業內人士指出,限制政策的取消,對能夠生產優質酒的優勢產區和名酒企業是極大利好,但放開并不意味著全國酒廠遍地開花,反而競爭將日趨激烈,強者恒強,部分落后企業將面臨淘汰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任興洲表示,白酒產業政策的調整,對行業的治理和市場機制及規則的建立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完善行業標準和規范、建立行業信用體系和失信懲罰機制、建立產品可追溯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