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討白酒上市公司三季報數據,并試圖判讀白酒行業未來走勢。
庖丁解酒堅守獨立、公開、客觀之解讀原則,不構成對任何酒企經營、股票投資之任何建議或暗示,否則后果自負。特此申明。
從營業收入看
所有數據,均來自白酒或主業含白酒的19家上市公司三季報。其中順鑫農業三季報中未披露白酒具體營收、預收款數據,故沒有納入下述圖表的排名之中。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從上圖看,庖丁解酒歸納有幾點供參考。
營業收入,排名與酒企所處行業地位基本近似,連續四年不見大的變化。排序固化,代表著行業格局在固化。
牛欄山,是特例。順鑫農業三季報中未具體披露白酒業務數據,若延用中報白酒占比的話,前三季牛欄山營收約在72億元左右, 或排上市白酒公司第5位。
牛二與飛天,兩大超級單品,一高一低輕松收割了白酒市場上下兩端的份額,是本輪酒業發展中獨有的新現象。
前三名,茅臺、五糧液、洋河三家前三季度的營收規模均已超過200億元,其中洋河股份營收更是超過2017年全年營收。
前六名酒企,預料在2018年度均會創出各自歷史最好的成績。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從上圖可以看出,與營收規模排行多年不變的“固化”特征不同,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速這一指標上,則呈現了不同的“分化”特點。
高端+全國性大龍頭,約20%以上增長。以茅瀘五洋為代表,保持20%以上的增長。不過茅臺同比增長23.07%,稍讓人意外。其中第三季度營收僅同比增長3%,更是超出市場預期、讓投資人大跌眼鏡。
次高+泛區域小龍頭,約30%以上增長。以水井坊、山西汾酒、酒鬼酒、古井貢、今世緣為代表,基本上是保持30%的高增長。其中水井坊、酒鬼酒是基數相對較低、產品以中高為主。汾酒、古井貢兩家的特點是次高價位、省內龍頭,同時主要覆蓋兩三個省份。
中低端+省內市場,維持弱或負增長。以迎駕貢酒、金徽酒、青稞酒、金種子、維維股份為代表,以某一省內市場為主,產品以中低端為主,多是偏居西北一隅。
純低端+泛全國化,保持50%以上高增長。這個主要是指順鑫農業旗下牛欄山二鍋頭,三季報沒具體披露白酒營收數據。若延用中報白酒占比的話,庖丁解酒推算其前三季度同比增速約在50%以上。
從預收款項看
預收款項,一直是廠家占主導的成熟性行業的“蓄水池”,也是觀察白酒行情變化較為靈敏的先行指標之一。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從上圖可以看到,17家白酒上市公司(不含順鑫農業、維維股份)帳上均有預收款項,表明行業整體上還是“存有溫度的”。
貴州茅臺,確定性最強。預收款項111.68億元,占17家白酒上市公司總預收款項227.02億元近50%比例。這表明茅臺仍是當之無愧的酒王,依然擁有最多的粉絲。
前六酒企,是渠道最愛。預收款項超10億元的,僅有茅臺、洋河、五糧液、瀘州老窖、順鑫農業(估計超20億)、古井貢六家酒企。
不足億元,或將受考驗。金種子、水井坊、青青稞酒、酒鬼酒4家預收款不足1億元,或表明渠道商的信心明顯不足。當然,也與營收基數低以及一向不用預收款調節營收的習慣相關。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從上圖看,在預收款項同比的指標上,有一個很明顯的分化現象值得關注。
高端下降,值得高度關注。以高端酒為主(占比超50%)的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三家的預收款項同比上年同期都在下滑,且茅臺、五糧液兩家下降幅度是巨大的。
次高增長,持續性或存疑。以今世緣、古井貢、汾酒為代表的次高端+區域龍頭,預收款項同比增長較大。稍遺憾的是預收款項金額多是不大(占營收比也不高),而其持續性是需要進一步跟蹤與觀察的。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環比,是指預收款項的期末數據/期初數據的比例。此比值或可表明前三季度營收中有多少是來自期初預收款的放水所致。
僅4家環比是正增長。
在4家正增長的酒企當中,青青稞酒、金徽酒營收或預收款項基數實在太小,無太大的代表性意義。老白干,一向有蓄水的習慣且有并表豐聯酒業的數據貢獻。 只有古井貢有一定代表性,或與去年10月底提前扎帳相關。
有13家環比是負增長。
這表明13家酒企前三季營收中,均有來自2017年底預收款項的貢獻。四大名酒企業預收款項環比降幅巨大,貴州茅臺-22.60%、五糧液-47.48%、洋河股份-33.99%、瀘州老窖-27.87%。
預收款對行業前四名酒企的前三季營業收入的貢獻,依次為:貴州茅臺32.62億、五糧液22.06億、洋河股份14.28億、瀘州老窖5.45億。
未來如何看
結合曾經多年酒業實際工作經驗與觀察,以及上述2018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現狀)、預收款項(未來)兩個緯度上的數據對照分析,庖丁解酒有以下述不成熟的觀點,僅供大家探討。
1、白酒行業增速整體下滑,是既成事實,且勢頭或將延續,明年增速或將再下一個臺階。
在連續兩年三季度(7-9月份)營收同比增速上,其實也已給出了明顯的提示,請看下圖所示。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基本上,營收增速都是較2017年三季度(7-9月)增速都是下滑的,貴州茅臺居然是為最,這最讓人擔憂。
剔除順鑫農業、維維股份(數據披露不全),其余17家白酒上市公司近兩年前三季度營收總額的同比增速是31.53%(2017年)、26.30%(2018年),可計算出2018年較2017年同期營收增速下降了近5個多百分點。
不管你承認與否,白酒行業整體增速下滑已是既成事實,而且此勢頭大概率上會延伸至2019年度,甚至更久遠的時間。
庖丁解酒大膽推測,2019年度白酒行業增長勢頭或轉向,19家白酒上市公司總營收規模增速或降為個位數。
以高端酒為主的,增速或保持在10-20%?赡苄枰谝幠(量)與利潤(價)之間作選擇。
以次高端為主的區域性龍頭,增速或降為20%上下,30%以上增長或難見。可能需要在保速度與保根據地之間作選擇。
以中低端為主的酒企,或在虧損邊緣徘徊。需要在進或或退、守或變之間作出重大選擇。
2、白酒行業將由現恢復性、擴容式增長,快速切換至擠壓式、滯長性模式。主要表現形式是跨價格帶間的縱向擠壓、爭奪同一核心地盤的橫向擠壓、新興模式對傳統模式的數據化擠壓、小眾潮品對大眾老品的創新擠壓等。
自2015年底至今的兩年多時間內,白酒行業整體上是一種恢復性的增長。這種恢復,主要表現為不同品牌在各自不同的細分價格帶上的份額恢復,不同品牌在各自傳統根據地內的份額恢復。
高端酒上,飛天、普五、國窖在高端白酒細分價格帶上的增長,是明顯的恢復式增長。受2012年反腐敗的強力因素壓制四年后,呈現出的是報復式的增長。
次高端上,與高端酒的全國性、報復式的爆發不同,呈現出明顯的區域性的特征。如:夢系列在江蘇、水井坊在河南、年份原漿在安徽、酒鬼酒在湖南等。
中低端上,欄山在全國成功收割,或因大部分酒企主動去產能、逐步退出低端白酒市場。
從嚴格意義上講,無論是銷售規模,還是產量噸位,過去30年白酒行業仍處在正向、向上的自然性增長路徑中。即使,在行業最困難的2012-2015年期間,也是如此(從數據上看)。
自2019年起,中國白酒行業將再次、真正進入一個的增量弱、增速低、拼存量、價格漸松、動銷趨慢、庫存在升的擠壓式發展階段。
你準備好了嗎?當然,也不用太悲觀。像2012那樣的大崩潰,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