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三公消費限制以及反腐的打壓,政府的公款消費減少,高端酒市場遇冷。
前段時間,茅臺酒進軍俄羅斯市場,以與中國國內市場基本相同的價格(約900元人民幣)在俄羅斯出售。而茅臺酒在俄羅斯經濟陷入衰退之時進軍該國市場,充分證明中國對高端酒需求的下滑。
對于白酒企業而言,低端白酒收益低,高端白酒又受到經濟和政策影響,加之國內對白酒的需求不斷下降,不少白酒企業不得不轉變發展戰略,另謀出路,白酒進入葡萄酒,成為不少酒企的選擇。許多白酒大商甚至生產廠家開始發力葡萄酒行業,茅臺、洋河、五糧液、瀏陽河、古井貢、瀘州老窖、青青稞、張弓便是明證。
有趣的是,近些年來,白酒企業中只有茅臺,洋河以及古井貢的主營收入在增加,而這三家白酒企業恰恰與葡萄酒有所關聯,難道葡萄酒真的是白酒企業的一個新契機?
其實,在酒類行業調整期時,葡萄酒來得比白酒早半年以上,高端葡萄酒所受沖擊也相當嚴重。時至今日,一些葡萄酒商為了轉移風險,開始經營其它酒類,有的投機商甚至撤出了葡萄酒行業。但是就在葡萄酒商紛紛撤出之際,為何白酒企業卻又反方向布局呢?
中國葡萄酒市場的需求呈現出上升趨勢
我國的葡萄酒需求量越來越大,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上升的態勢。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進口葡萄酒的進口量約為2.45億升,同比增長43.61%,而國產葡萄酒的生產量約為4.9億升,同比下降8.53%,國產與進口葡萄酒的總量約為7.36億升,同比增長4.09%。
可以看出,2015年上半年,進口葡萄酒的進口量大幅增長,而國產葡萄酒產量卻有所下滑,進口葡萄酒對國產葡萄酒的擠壓現象相當明顯。整體葡萄酒市場的需求有所增加。消費者對葡萄酒需求的增加可能是白酒企業轉戰葡萄酒的原因之一。
國家政策開始傾向葡萄酒
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大會閱兵式結束之后,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設招待會,宴請各國政要。白酒作為中國酒的代表理應出現在人民大會堂,但此次國宴之上并無國酒,白酒再次被屏蔽掉。
取而代之的則是兩款國產葡萄酒:長城干紅2010、長城干白2011。國家政策的導向必定會使白酒企業陷入思考,發展葡萄酒產業可能會是白酒企業的一個新方向。
整體來看,白酒企業對葡萄酒行業的滲透,不外乎以下三大原因:
一、白酒企業希望借助已有渠道發展葡萄酒
目前,在酒類行業中,白酒的占比相對較高,但未來很有可能出現白、紅、啤三分天下的局面,白酒銷售量必將受到較大影響,白酒企業希望以多元化的酒種來應對未來消費的轉變,而葡萄酒市場很可能成為酒企的一個機會點。
白酒企業需要及時進行產品創新及商業模式創新,借助已有渠道發展其他酒類,拓寬業務范圍,而葡萄酒行業是白酒企業理想的選擇。白酒企業希望通過共享渠道來打通白酒與葡萄酒市場,實現共贏的局面。
二、白酒企業看好葡萄酒的未來,希望提前介入
白酒企業開始向葡萄酒行業滲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好了葡萄酒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和機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對于健康養生也是更加關心了。
隨著80后、90后成長為主流消費者群體,中國的酒文化其實已經開始有所變化。對于這兩個年代的人而言,紅酒其實更符合他們的口味。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白酒的市場容量將大幅萎縮,取而代之的則是葡萄酒市場的崛起。
三、白酒的上市公司資金雄厚,希望為資金找出路
一些有資金實力的大型白酒企業,在白酒行業的收縮期,資金往往處于閑置狀態。此時,將閑置資金運轉起來便顯得迫在眉睫,投資葡萄酒或許是酒類行業的新增長點。
目前,中國的葡萄酒品牌魚龍混雜,還沒有一個大品牌能夠統攬全局,而白酒企業的資金雄厚,可以為打造一個全國性知名品牌提供雄厚的資金支持。
在現階段的中國葡萄酒市場中,進口葡萄酒對國產葡萄酒的擠壓較明顯,隨著葡萄酒行業價格泡沫的破滅,大眾消費市場中進口葡萄酒的性價比優勢較明顯。從投資回報期來看,白酒企業選擇進口葡萄酒國際貿易的見效速度要遠快于收購國內的葡萄酒生產企業。
葡萄酒行業相比白酒行業而言,依然是一個小眾的市場,不管白酒企業是選擇國際收購還是國際貿易,其所需資金相比企業自身來說都不是特別大。
總的來說,隨著人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費理念升級,生活質量以及生活理念的改變,以及主要消費者年齡向80、90后轉移,未來中國酒類消費結構可能會有所轉變,葡萄酒行業也許是一個新的機會點。
由于葡萄酒重量較大,而且易碎,并不便于運輸。因此,葡萄酒行業也許跟其它酒類行業一樣,傳統線下渠道才是主流。目前葡萄酒行業品牌很多很雜,迫切的需要整合,未來一定會出現以家庭消費為主的大眾品牌,這對具有資金實力的白酒企業是一個機會,也許只有資金實力雄厚的大企業才能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