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葡萄酒文明史故事開始之前,有必要把故事的輪廓先先交待一下:
時間跨度: 葡萄酒史前歷史(約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3000年), 葡萄酒古典文明(約公元前3000年~公元476年), 葡萄酒中世紀文明(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葡萄酒近代文明(公元1453年~1877年)。
空間穿越:西亞~北非~愛琴!獯罄雿u~西歐~伊比利亞半島~拉丁美洲~北美洲~澳洲~南非
登臺人物:腓尼基人,古埃及人,古希臘人,古羅馬人,蠻族人,基督徒,穆斯林,騎士,商人,航海家,拓殖者,海盜
人類飲用葡萄酒的歷史有多長,如今已不能確定。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考古學家對河南安陽8600年前留存下來的容器進行研究證明,中國當時已經掌握了酒的制造方法,所用原料包括稻米、蜂蜜、水果等,并且在容器中發現了葡萄的殘留物(葡萄單寧),然而,葡萄應該僅僅是作為輔料存在,那時的人所釀造的應該是米酒(或混合酒),而非葡萄酒。真正意義上用全葡萄榨汁發酵生產的葡萄酒應該最早出現于亞洲高加索地區,在今天的格魯吉亞和伊朗境內,考古學家們發現了距今8000年前的盛有葡萄殘留物(酒石酸)的容器,從而可以推測那時人們可能已開始飲用葡萄酒,在亞美尼亞境內,考古學家們發現了距今6000年前的大量諸如葡萄壓榨器、發酵罐、貯藏罐等釀造葡萄酒的必需裝備,從而確定在6000年前,人們確實已經可以熟練地進行葡萄酒釀造。
這個時期的人們曾經如何看待葡萄酒?他們在那古老的歲月里是否留下了關于葡萄酒的文字?他們對于葡萄酒是否具有超越簡單飲品的崇拜?就目前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們的意見看來,答案是否定的。因而這一時期的葡萄酒飲用史,只能被稱作葡萄酒的史前歷史,而難以被稱為葡萄酒的文明史,因為這片地區的葡萄酒長期以來沒有被載入人類的大文明史。但不可忽視的是,這片地區對于后來的葡萄酒文明留下了一個重要遺產:那就是可能是因為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又或者是種種歷史的巧合,導致這片地區為后來葡萄酒釀造明確了種屬——歐亞種葡萄(Vitis vinifera,即釀酒專用葡萄),以后的數千年葡萄酒文明史中,無論品種、產區或工藝的不同,關于葡萄酒的一切都是基于對歐亞種葡萄的種植而展開的。
第一幕: 航海民族腓尼基人——葡萄酒古典文明的播種者
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3200年),隨著文字、繪畫、歌舞的出現和流行,葡萄酒開始進入了她的文明期,文明史舞臺的主角是古埃及人、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種葡萄,釀葡萄酒,但卻并不滿足于這種神奇的飲料所帶來的口腹之美,他們把葡萄酒引進了自己本土文明里,繪畫、宗教、戲劇、飲宴,無處不見葡萄酒的影子,然而,如果把這三大葡萄酒文明比喻作三顆璀璨的珍珠的話,那腓尼基人就是把這三顆珍珠串在了一起的絲線。他們是這個時代最著名的航海家和商人,正是因為這樣一個群體的存在,不僅促進了葡萄酒的貿易,還把釀酒葡萄的種植技術與葡萄酒的釀造技術傳播到了整個中東與北非,這一葡萄酒版圖隨后擴張到整個地中海西海岸,這才把葡萄酒推上了文明的舞臺。所以,在逐一敘述這些葡萄酒的古典文明之前,讓我們對腓尼基人以及他們所建立的商業帝國迦太基做更多的了解。
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腓尼基人開始在地中海東岸定居,具體地點在今天的黎巴嫩,由于沿海有著優良的天然港口,而且當地出產造船最好的木材,大量腓尼基人在此之前已經在靠航海經商為生,其經營的貨物有木材、羊皮紙、金屬、橄欖油、染料、工藝品、葡萄酒以及葡萄枝條等,經商地點圍繞地中海展開,并逐步建立起三座服務于航海的港口城市:比布魯斯、西頓、泰爾。約公元前1200年,腓尼基人發明了第一張字母表,后來的26個英文字母就是在此基礎上衍生形成。文字的發明及羊皮卷的采用為腓尼基人記錄自己的歷史提供了必要條件,可惜的是,以羊皮卷為介質記載的歷史在漫漫歷史長夜中已被氧化得無影無蹤,今天我們所得到的關于腓尼基人的記載主要歸功于當年與腓尼基人展開過漫長斗爭的希臘人和羅馬人。
與其他眾多民族不同,腓尼基人選擇了海洋作為自己的國土,他們終年漂泊在海上,忍受著長期航海所帶來的無聊與痛苦,只有到了貿易地區或者港口,他們才會上岸與當地人做做交易或者裝卸貨物,經商所帶來的財富以及過人的精明使腓尼基人有足夠的財力和精力建立起一個個經商站點,大多站點逐漸建繁榮起來并成為城市,最著名的是他們在公元前814年來到北非建立的迦太基城,在公元前7世紀,腓尼基人以迦太基城為首都建立起擁有一支強大海軍和雄厚經濟實力的奴隸制國家,疆域包括北非西部沿海,西班牙南部,西西里島以及科西嘉、撒丁島和巴利阿里群島,一度壟斷整個地中海地區的海運貿易。巨大的貿易網絡促進了釀酒葡萄、葡萄酒以及相關的栽培釀造技術在地中海的傳播。
從公元前814年腓尼基人從西亞揚帆來到北非的迦太基,直到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毀于古羅馬人,近700年的時間里腓尼基人在地中海區域的貿易活動不可謂不活躍,在經濟活動上能夠與腓尼基人相比肩的是古希臘人,由于利益的沖突,腓尼基人和古希臘人在西西里島展開了將近一個世紀的征戰,最終的結果是兩個民族幾乎將整個地中海東西部的貿易平分。然而,同樣是航海民族,腓尼基人沒有發展出自己的文明,歷史上沒有他們娛樂活動的記載,他們唯一的樂趣在于賺錢,他們每開拓一個殖民地最終是為了在此建立一個良港,方便貨物的存放,這些人不會花時間在陸地上發展農業和畜牧,也不會拿辛苦賺來的錢去享受生活, 他們守著美酒不喝,因為運到別處可以賣一個好價錢。相比之下,古希臘人每開拓一個殖民地,必然會把他們的“古希臘精神”帶上這片土地,人們會在新的土地上討論蘇格拉底,酒神節也廣受當地居民喜愛。迦太基人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對財富近乎瘋狂的渴望引起了這些悠閑鄰居們的妒忌和恐懼,他們容不得迦太基這樣一個異類的存在,最終通過公元前148年至公元前146年的第3次布匿戰爭(Punic War,拉丁人以Poeni稱呼腓尼基人,Punic是Poeni的形容詞),古羅馬人將古城迦太基從地球上徹底抹去,據史學家記載,迦太基陷落之后,大火在整個城市持續了17天,最后堆積下來的灰燼有1公尺深,古羅馬士兵們鏟開這些灰燼,將鹽撒在了這片土地上,希望這片土地永遠寸草不生。
昔日的迦太基成為了古羅馬共和國內的一個行省,這里的腓尼基人并沒有給我們留下太多的文明財富,但是,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也許還有古埃及人都應該感謝腓尼基人,是他們把葡萄酒這種神奇的飲料帶進了地中海,腓尼基人辛辛苦苦鋪就了古典時代葡萄酒文明的臺階,而即將登臺的古埃及人、古希臘人還有古羅馬人,將為我們奉上一幕古典時代葡萄酒文明的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