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產業調整與互聯網顛覆性環境,部分酒類企業在資本市場與互聯網領域不斷上演速度與激情,不過筆者認為凡事顯績當頭,必有隱憂,這些酒類流通創新者們好像一馬當先,志在必得,但其實質上是進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窘境。
酒水行業的格局變化
近期,酒商在資本市場上的動作頻頻,熱鬧非凡。酒類流通行業仿佛迎來前所未有的一輪高潮,新三板為捉襟見肘的酒商們打開了一扇融資之窗,酒商上市頻見報端;同時,酒商與電商聯姻也不再是新鮮事,反而更成為業內的一股潮流,一時間,資金短缺又尚難上市的酒類電商們多了一個退出的通道。
酒類流通領域里之所以這么熱鬧,筆者看來最大的背景還是行業周期。一個眾所周知的常識是在行業上升期,生產商往往掌握鏈條話語權,尤其是在源遠流長的白酒行業,厚重的白酒文化加上當地政府的財政大戶之地位,整個行業內,酒類流通企業的話語權遠不及生產廠家,典型例子是茅臺酒廠毛利率90%,而茅臺經銷商的毛利20~30%;而在行業調整期或下行期,渠道商將掌握鏈條的話語權,酒商因為掌握市場。在銷售遇到困難時唯一能夠幫助廠家共渡難關的就是酒商,因此,你會看到這一輪率先走出行業調整期的企業,無論茅臺還是洋河,無不是在調整產品策略和價格策略之外,積極調整商業政策,穩住并擴大酒商的利益,才能在艱難時刻共度時艱。
大格局是廠弱商強,小環境是傳統酒商與新酒商的新舊合流,加上此次新三板窗口開放,在行業調整期,有遠見卓識的酒類流通企業開始著手構建未來5年~10年的戰略布局,通過上市或并購快速獲得逆勢擴張的資金和能力。
酒企、酒商搶奪電商入口
傳統流通企業并非沒有認識到轉變車道的重要性,在“互聯網+”時代中,互聯網轉型迫在眉睫。但在傳統企業轉型方面,傳統企業的思維方式、行動執行力受限。
與此同時,對互聯網環境下駕輕就熟的互聯網企業向線下拓展動作更為迅猛。尤其是O2O領域,各大互聯網巨頭企業幾乎是爭先恐后地開始布局,像當年爭奪流量入口一樣不惜重金。
還有各種創業企業也如雨后春筍。
可以說,酒類流通企業如果不加快轉型,很可能只有一個結果,就是被淘汰。酒商如何才能重刷系統、快速轉型呢?通過收購或并購某個互聯網企業,用資本換發展時間、更換人才結構、實現思維重構,或許可以作為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浴火重生之路。
本質上,酒企、酒商紛紛與電商公司聯姻的背后,就是對面對新事物缺乏判斷能力的恐慌表現,為了彌補這種經營能力上的盲點,亟需把這個領域的標的買下來細細研究。傳統酒企和酒商與新興的酒類電商的供求一致,一拍即合,這貌似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此外,當前很多傳統流通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互聯網化并購,更多可能僅僅是一種“市值管理”手段和需要,給資本市場“講的一個新故事”,實施起來的結果往往是令企業和股民喜聞樂見的,甚至是屢屢得手,屢試不爽,原因是“流通+互聯網”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邏輯和趨勢的,否則又如何能說服投資者呢?
并購搶奪電商,不僅僅是搶奪一個渠道入口,更是企圖置換一項系統化的組織能力。不過后者的難度要遠大于預期:
第一,你模仿不了,不可復制。很多企業開始的時候沒有想明白電商的本質嘗試了自營電商,走了很多彎路,現在知道自營電商等同于在蘋果樹上嫁接西瓜,基因不一樣,導致自營電商的唯一出路就是成為品牌傳播的小窗。
第二,電商的生存空間狹小,電商的格局目前已非常成熟,流量擴容時代已經結束,電商的流量割據時代已經形成,新生電商平臺的流量增量空間已經微乎其微,只能在存量上做些許調整;在電商流量市場之外,就是圍繞著電商市場的大大小小的運營機構,大的如酒仙網,其銷量的70%來自于其他平臺級電商;小的如名不見經傳剛剛被收購的“久愛致和”等,作為電商各大平臺的實際運營者,他們的資產更多的是團隊;線上電商平臺的第三個參與者就是大大小小的供應商,有時候他們是強勢的,比如每年都會發生的茅臺、洋河發表與某某電商沒有合作關系聲明等,有時候他們是弱勢的,類似于無品牌、無控貨權,只能任人宰割的小品牌小廠家。
而且,除了相對輕資產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的“運營商”之外,在成千上萬的線上網商殺出來的秘訣只有一個,燒錢!搶著與淘寶、百度、京東等這樣的流量分發平臺合作送錢,盛況一如當年酒企每天開幾十輛寶馬進央視大樓。因此,在大量燒錢的背后,是資金鏈不能斷的隱憂,“流量”如同上癮毒藥,一停這個平臺的現金流就斷了。因此,酒類電商是最缺錢的,加之缺乏陽光透明的公眾融資平臺,純粹的線上酒類電商的未來只有“老大嫁作商人婦”這一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