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井集團副總裁張輝:
魯酒正處于整體崛起的戰略機遇期,從歷史經驗來看,上世紀九十年代,魯酒曾經在行業轉折階段脫穎而出,在全國市場占據優勢地位,成為行業發展的主導力量。而在新的市場形勢下,魯酒已經具備了二次創業的各方面條件,應該樹立品質自信和文化自信,敢于面向全國市場傳播魯酒的影響力。
在具體執行上,張輝認為,魯酒現階段還不適合全國化、大面積的擴張發展,但可以選擇單點突破。比如從魯酒文化特質出發,選擇進入齊魯文化有較多共性的區域市場,比如從魯酒的質量風格特征出發,選擇進入低度濃香白酒占據消費主流的區域市場。通過有針對性的市場戰略方向,可以在較短時期內,把魯酒競爭優勢發揮到最大化。
另外,魯酒還要從產業層面加快形成合作戰略,“辯證來看,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魯酒發展高峰期,很多魯酒企業集中亮相央視,客觀上將魯酒形象植入了全國消費者的心目當中,這就是合作抱團的效果。”張輝分析說,現階段魯酒企業同樣應該尋求更多的戰略合作,用共同的聲音去傳播魯酒質量和魯酒文化,這是魯酒走出去的一條“捷徑”。
泰山酒業集團副總經理孟兆嶺:
“魯酒發展的戰略創新,必須結合經濟和市場的新常態加以通盤考慮,”泰山酒業集團副總經理孟兆嶺表示。針對經濟增速放緩,結構深度調整的外部環境,泰山酒業的戰略調整首先是夯實品質基礎,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表現,最大限度地調動渠道積極性,“在這個相對困難的階段,不讓一個經銷商掉隊,無論對現階段還是今后長遠發展,這都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泰山還在鞏固省內的基礎上,還積極開拓省外市場,“經過長期發展,山東省內白酒市場的競爭格局相對穩固,地域品牌的本地優勢是非常明顯的,這也意味著魯酒企業在本省內的發展空間比較有限,發展難度較大,發展的途徑主要是走出去,向外省開拓。”孟兆嶺認為,泰山酒業在這方面擁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在市場實戰中也收獲了魯酒走出去的信心,關鍵是將全國化發展從戰略目標推進到戰略執行。
劉羅鍋釀酒集團董事長董長安:
劉羅鍋釀酒集團董事長董長安分享了劉羅鍋公司的戰略創新思路,其核心在于雙品牌運作。針對根據地市場諸城,公司強化了“密州春”品牌與當地消費者的情感交流,加強品牌黏度。而劉羅鍋品牌則是針對全省化市場,以及下一階段的全國化市場進行占位,強化“正義天下”的品牌訴求,已取得顯著市場成效。“魯酒發展既要穩健,也要有創新思路和創新模式,通過雙品牌戰略,實現兩條腿走路,是比較適合魯酒企業具體情況的。”
魯酒競爭格局的辯證思考:
此輪調整將對酒業競爭格局產生重構性的影響,這一點已經成為共識。就魯酒來看同樣如此,格局的改變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魯酒在全國白酒行業的占位,隨著白酒市場秩序的重新確立,以洋河、古井貢等為代表的黃淮名酒企業強勢崛起,黃淮名酒帶在白酒行業的地位有了顯著提升,與川貴一帶的“白酒金三角”漸成呼應之勢。在這種背景下,魯酒或將在全國化格局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而從魯酒內部競爭格局來看,長期以來,魯酒品牌集中度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魯酒產業的壯大發展。而本輪行業調整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深度的資源整合與重組,使產業集中度大大提高。那么魯酒內部的勢力版圖會否重新洗牌,能否誕生出更具市場主導優勢的魯酒強勢品牌,這同樣引人關注。
古貝春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周曉峰:
與行業整體情況相比,魯酒產業集中度確實不高,這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但從中也能看到魯酒的潛在發展優勢。一方面是魯酒對根據地市場的強勢掌控,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魯酒企業的機制靈活,適應市場的能力更強,對市場趨勢非常敏感,魯酒企業應該對此善加利用。
另外,魯酒定位更適合大眾消費,更貼近大眾化、日;南M需求,這是魯酒應對全國化競爭的一個突出優勢,抓住適銷對路的細分市場,有助于魯酒在白酒行業中的地位提升。在此基礎上,周曉峰還提出,魯酒發展格局應該具有國際視野,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機遇,向海外市場延伸,“比如韓國消費者對魯酒品牌就很熟悉,也非常喜歡魯酒產品的質量風格,這有可能是魯酒未來格局下的一個增長點。”
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來安貴:
通過近年來的有效發展,魯酒的品質形象與品牌形象都有了很大提升,這是魯酒全國化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
在具體策略方面,首先要做實省內市場,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以此作為全國化發展的戰略保障;另外,現階段的全國化發展必須選擇“有效目標市場”,對此景芝采取的是板塊市場與點狀市場相結合的策略,所謂板塊市場即環山東的省級市場,借助區位優勢逐步滲透,點狀市場則是“有特殊優勢資源的市場”,有利于景芝品牌的快速導入;魯酒競爭格局還要建立于品質特征的基礎上,依托于魯酒的品質特色,在更廣闊的市場區域內占領細分消費群體,這將是一個未來趨勢;而由影視明星黃渤所代言的“年份景芝”,也有可能成為影響省內市場格局的戰略性大單品。
蘭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韓玉亮:
魯酒全國化的形勢可以概括為六個字:有希望,路漫漫。“關鍵是發揮齊魯文化的傳播力,以文化為先導,要突出魯酒自身亮點,”韓玉亮認為,無論是著眼省外還是規劃省內,魯酒企業的發展格局應該是“不求大,但求差異化”,通過差異化戰略占領細分市場,由此形成整個魯酒產業市場廣度與縱深的同步提升。
青島瑯琊臺集團副總經理郝平:
“全國化可以說是魯酒企業普遍的愿望,這需要發揮團隊協同作戰的優勢,”青島瑯琊臺集團副總經理郝平認為,外省消費者可能對魯酒單一品牌的了解有限,但對于魯酒整體形象,乃至齊魯文化的認知都是非常深刻的,魯酒行業應該借助這種有利背書,聯手開拓省外市場。
而對于山東省內市場的競爭格局,瑯琊臺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面對全國名酒品牌的強勢競爭,我們應該反思,根據地市場是否真的已經做到極致,是否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郝平說,比如酒企與本地經銷商之間,從原來的貿易合作關系到市場貼身服務,這種升級是否執行到位?而針對本地消費者,其對魯酒品牌的形象認知是否達到深度體驗、情感共鳴?包括產品本身,在原有口感、度數等差異化表現的基礎上,是否能突出更鮮明的功能特色,與年輕消費群體的實際需求有更加緊密的結合。“魯酒目前的相對分散格局,也許短期內很難打破,但這未必就是我們的劣勢,而是要辯證對待,把自身優勢發揮到極致,使企業競爭力達到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