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酒業半年報正在陸續發布中。近日,茅臺、老白干酒、今世緣三家白酒上市公司發布半年業績,茅臺以333億營收、158億凈利潤的亮眼數據,給上半年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老白干酒以14.58億營收收尾、今世緣營收達23.62億。
據搜狐酒業統計,至此共有9家白酒上市公司披露了中報業績預告或上半年財報,除ST皇臺外,其余8家全部為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上半年白酒市場如何?未來白酒業將如何發展?搜狐酒業特推出“酒業新趨勢”系列專題,采訪呂咸遜、朱丹蓬、蔡學飛三位酒業專家,探討2018下半年酒業發展的關鍵詞。
上半年白酒市場評點
消費升級、市場回暖、名酒回歸,中國酒業馬太效應凸顯
從行業數據中也可以感受到白酒制造業“全面回暖”之勢。中國中輕網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1-6月,全國酒類制造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202.59億元,同比增長12.18%。其中白酒制造主營業務收入2865.24億元,同比增長15.82%。
在已發布的白酒企業業績中,“市場擴大、銷量銷售增加”成為業績增長的普遍原因,茅臺則成為本輪高端白酒增長的領頭羊。其2018年上半年營收、凈利潤均實現了40%左右的增長。
而作為二線區域白酒,水井坊等次高端白酒通過高端產品的持續發力,毛利率和營收逐漸拉高,品牌升級成為二線名酒的競爭機遇。從冠名央視《國家寶藏》到發力高端布局,2018年上半年,水井坊持續在市場上推動高端化工作,實現13.36億元營收,同比增58.97%。
“水小魚大。”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在接受搜狐酒業的采訪時,這樣評價2018年的白酒市場:“名酒業績的普遍增長來源于消費升級趨勢下的品牌與品質回歸。白酒市場消費絕對量持續下降,但是名酒回歸與資本化帶來規模型酒企不斷擴張,搶占地方白酒品牌的市場份額,擠壓式競爭格局持續強化。”
“中國白酒是最能夠迎合和對接消費升級的品類。” 海納機構總經理、中國酒業協會常務理事呂咸遜強調:白酒是社交性很強的快消品,白酒消費的本質是傳情達意,喝的是感覺、面子、身份。因此這一輪消費升級的這個紅利還在繼續,可以看到名優白酒的均價還在提升。除此之外,白酒行業現在處于復興期,上市公司酒企放在全國陣容里看,都是一二線名優白酒,目前銷量、銷售、利潤都在向主流品牌的主力產品集中,都是這輪產業集中的受益者。
中國食品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用16個字總結中國白酒2018年上半年的發展:整體向好、百花齊放、分化加劇、恒者恒強。朱丹蓬對搜狐酒業表示:“從產業端、渠道端、消費端整體來看,2018白酒行業欣欣向榮。醬香、濃香、清香、鳳香等不同香型都有亮點,頭部企業和落后企業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中國酒業呈現出馬太效應,茅臺等頭部企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下半年白酒行業關鍵詞
分化加劇、產區化集中、全網新零售
在下半年的規劃中,發力高端也成為諸多酒企的重點。隨著消費升級在酒業的滲透,品牌拉升和產品結構優化成為業界共識。劍南春、水井坊、今世緣等都在加大布局高端產品。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表示,下半年白酒市場會持續分化,名酒價值回歸的趨勢體現在“品牌分化”“消費多元”“價值回歸”。而備受關注的高端白酒在價格梯隊上會繼續與茅臺保持一致性,不能掉隊。同時在資本層面會布局多元化,構建新的增長點。而在產品層面會持續進行大單品戰略,聚焦資源做大核心產品線。在品牌層面會堅持國際化戰略,尋找新的品牌傳播熱點與銷售市場增長點。
朱丹蓬也判斷下半年白酒市場分化將加劇。“價格型和價值型會繼續分化,排名前十的酒企也拉開了差距。隨著行業紅利和消費紅利的來臨,下半年酒業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而中國名優白酒價值凸顯,梳理整合成為下半年主旋律,茅臺、五糧液、舍得等都在進行內部瘦身,發力創新整改。
搜狐酒業將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名,茅臺、五糧液、洋河2017年營收業績進行對比,茅臺近600億元的營收接近五糧液的2倍,洋河的3倍,可見茅臺寡頭效應已非常凸顯。同時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從2018年第一季度的業績來看,“茅五洋”營收總和占到18家上市酒企總營收的70%以上。
除了營收向行業前三靠攏,各區域酒企也開始“抱團”發展。2017年,四川省先后發布了《關于推進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和《四川省白酒產業“十三五”發展指南》等文件,實施川酒振興“八大計劃”。今年6月,再次發布兩個文件,進一步明確“川酒振興”方向,明確提及優先發展名優白酒千億級產業、高質量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推動川酒振興、提升“六朵金花”品牌辨識度和影響力、川南經濟區重點打造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等內容。
海納機構總經理、中國酒業協會常務理事呂咸遜預判,白酒行業的產區化特征會表現得特別明顯,離開茅臺鎮就生產不出好的醬香酒,這樣使得醬香型酒更像法國的葡萄酒。這一點也很值得特色香型借鑒。像鳳香型西鳳酒如何和柳林鎮結合等,實際上是產區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如何立體發展的問題。這會使中國白酒更加豐富多彩,實際上也更符合中國白酒各表其美的特征。
此外,各大酒企紛紛發力酒業新零售,從渠道端、大數據層面打通酒業產業鏈。2016年年中,定位為新零售撮合交易平臺的茅臺云商app正式上線。雖然仍然面對斷貨等問題,茅臺云商已經是茅臺電商的升級版本,其2.0版本調整了業務功能、操作流程、系統界面等,且要求經銷商在云商的出貨量提至40%。另一家老牌酒企也不甘示弱。2017年11月,“五糧e店” 線上線下一體化連鎖新零售終端,在北京、上海等六城啟動運營測試,與之配套的APP同步上線。
在大數據方面,今年7月,茅臺集團提出“智慧茅臺”工程,以期從根本上解決茅臺內部存在的“信息孤島”、“信息藩籬”、治理效率低下等痛點問題。而五糧液也在2016年底,與IBM達成戰略合作,力爭打造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同時成立中國酒業大數據中心,提供基于大數據的智力支撐。
呂咸遜強調,在新的時代要重新定義終端對酒類行業的價值,圍繞商圈構建全渠道營銷的全網新零售。“未來競爭的核心點是在全網,無論餐飲店,酒行、批零店,如何更好地服務好核心的消費群體,真正意義上線上線下融合。未來要聚焦旺銷大店,要關注餐飲價值回歸,要看到社區超市潛力,要注重批零分銷放量。”
高端白酒之外
大眾酒升級、區域特色地產酒成新機遇
除了高端白酒,中國酒業市場也足夠多元化。下半年其他類型的酒企還有哪些機會?呂咸遜對搜狐酒業表示,需要關注大眾酒升級和區域特色地產酒這兩大增長點。其中大眾酒升級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00-300塊價格段,就是所謂的中檔酒,一般的朋友聚餐經常喝的酒,存在品質升級、價格升級的機會;第二類是50塊錢以下的光瓶酒,機會也比較大。因為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光瓶酒領域會選擇喝有品質的好酒。
這一趨勢在市場表現中也非常明顯。中檔白酒序列近年來逐漸出現“返璞歸真”的趨勢,摒棄過于豪華的包裝和營銷,開始強調其品質感。譬如老白干酒剛剛更換了沿用了十幾年的廣告語,推出“喝老白干,不上頭”的宣傳,正是借用了“好酒不上頭”的消費認知。
光瓶酒的代表順鑫農業2017年的業績也讓投資者感到驚喜:60.4億營收,位列18家上市酒企第6名,僅次于古井貢酒。十幾塊錢一瓶的牛欄山二鍋頭,創造的效益卻不可小覷。其2018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凈利潤將達到4.1~4.8億元,同期增長70 % ~ 100 %。
同時,一線名酒的渠道下沉勢必會擠壓二三線酒業的市場空間,但是因為有著絕對地緣優勢和情感優勢,具備區域特色的地產酒卻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
呂咸遜指出,要關注二線名酒和區域市場龍頭交集的企業。即品牌上是二線名酒品牌,在區域市場是龍頭,比如洋河、西鳳、古井貢等。這一輪的這類的酒企發力空間很大,還在穩健增長中。
洋河不必多說,其依靠核心單品“夢之藍”迅速切入高端白酒陣營,目前已位列高端白酒三甲地位;西鳳在陜西省具有穩固的市場地位,2017年營收31.7億,凈利潤4.48億,相對于上市酒企的第8名,和迎駕貢酒屬于同一梯隊。今年再次沖擊IPO,如果上市成功,資本助力有望迎來新一輪復興機遇。
“中國白酒這一輪的復興在不停地向下傳導,從一線到二線、三線。但是不要指望未來四線、五線品牌也一定會好。” 在呂咸遜看來,從銷量來講,中國白酒再也回不到2012年的銷量,這輪增長不會繼續傳導到弱勢品牌。
除高端白酒市場外,朱丹蓬下半年比較看好衡水老白干和古井貢。“共同的特點有非常強的基地市場,衡水老白干作為河北王,并購了豐聯,對全國性布局和體量利潤增加,混改帶來的紅利不錯。古井貢酒立足安徽和河南,亮點也比較多,隨著整個基地市場和核心市場的夯實,外擴區域也將會進入其戰略布局。”
而屬于偏遠地區的皇臺、青稞,因為體量較小、適應能力較差、全國布局的能力也比較弱,朱丹蓬表示,這類酒企整體的抗風險能力比較低,在全國名優白酒的圍剿之下,作為區域性的白酒,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很容易死掉。
“中國的經濟階梯性與區域化特征決定了中國白酒不會只是名酒的天下。”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對搜狐酒業表示,酒莊經濟、配制酒、IP化酒品等,都是值得關注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