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的放寬導向似乎背地里也迎合了整個行業對金融市場多樣化和走國際路線的需求,或許,名優白酒對外資的大門就此徹底打開。
從政策限制到產業放開,凸顯的是國家層面對行業開放的鼓勵與包容,對酒行業企業來說,政策的調整給了企業更大的自主權來獲得資金“棉衣”以應對產業周期的“寒冬”。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國家政策對外資的開放也為中國傳統的白酒企業提供了國際化征程的另一條路徑……
外資做酒對整個酒行業來說,是好是壞?
迄今為止,業外資本進入到酒行業的案例比比皆是,而成功者有之,失敗者也不少,準確地說,對酒行業來說,外資的進入不是是好是壞,而是時好時壞。
而從此前跨界大佬聯想集團和娃哈哈的做酒經歷來看,不得不說其有著長遠的規劃布局,但也充斥著短視急迫的利益訴求,于是在長期的產業布局和短線的資產拼搶中,他們的任性戰勝了韌性,于是,退出在所難免,一切也都是情理之中了。
而有的諸如天士力、維維還有輔仁藥業這些已經長線布局了多年,并且從中獲得了收益的外資則明顯是“韌性占了上風,任性趨于下風”,所以,他們還在堅守和堅持著。
新三板,路向何方
2015年應該算是新三板的強勢崛起之年。
這一年,無論是上市的企業數量還是質量,無論是交易的規模還是參與的熱度,都史無前例地到了一個新節點。2013年,新三板還只有356家掛牌企業、全年成交額僅8億元;2015年,這一數字是5129家。
有觀點認為,新三板的出現就如同在昏暗悶熱的屋子里突然打開一扇天窗,一縷清風滌蕩整個酒行業從業者的身心。
同樣是這一年,資本市場上還有一大亮點就是安徽的迎駕貢、口子窖的主板上市,以及以酒仙網為代表的電商在新三板的上市。
在2015年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安徽相繼有兩家白酒企業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可以說,上一個黃金周期內,徽酒板塊內大多數企業都把握住了機遇,站到了風口之上,獲得了超常規的發展速度。在隨后的行業調整期內,徽酒企業也開始變得冷靜和理性,在平穩過渡當中,尋找下一個機會點。
而此次登陸新三板之后,或將對酒仙網的已有融資有較好的增值空間。不過,一直疲于應對不利市場環境的酒仙網在面臨利潤困境之際,新三板的資本前景或許也不會太樂觀。需要注意的是,在“天貓+京東”的步步緊逼之下,酒仙網和1919也開始了各自的成長計劃,作為專業的酒水渠道電商平臺,兩家顯然需要拿出更加專業專注的服務特色和吸引力來留住挑剔的消費者們。
然而,當新三板逐漸起勢成熟的時候,2017年卻出現了酒類電商網酒網、酒仙網相繼退市的事件,盡管前者是受累于樂視影響而被逼無奈,而后者則是盈利困境而選擇退出并希望轉板逆襲,原因不同,但同樣受制于酒類專業電商自身盈利模式的不足和不利。
轉型之下,祝愿酒仙網轉板之路順利,也同樣希望1919、酒便利、名品世家等在新三板的路上走出亮點和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