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制定發布了《“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政府把“互聯網+”作為鼓勵流通方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政府服務創興,作為我國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推力,這對于加快互聯網與流通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流通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流通效率,努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新產業,釋放消費潛力具有重大作用。從頂層設計來看,“互聯網+流通”符合我國的產業發展,是大勢所趨。同時,轉型中的企業也應明白,互聯網是工具和手段,應認清行業現狀,慎用“互聯網+”。
2012年以來,中國白酒進入斷崖式發展階段,酒類流通企業進入“寒冬”,渠道拓展轉型成為其重要課題。憶草堂(北京)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金貴近日表示,“渠道拓展轉型根本是回歸本質,變競爭為合作,通過跨領域合作延伸服務內容,適當試水‘互聯網+’。同時要善用自媒體、新媒體、圈層營銷,以宣傳帶動銷售,來推動企業轉變。”
跨領域合作,延伸服務內容
傳統酒類流通模式將全國進行了區塊分割,但在電子商務這一跨時空營銷產物面前,消費者消費習慣正在發生轉變。以酒仙網、京東商城為代表的電商平臺成為最大的資源整合者和市場受益者,新的營銷模式正在創新。而以1919、酒立方為首的酒類連鎖企業正在高歌猛進,試圖打通線下條塊分割的局面,橫向整合、跨區域協作成為熱點。
“競爭是小格局發展,合作是大勢所趨,酒類流通企業應該要變對抗、競爭、抵觸為合作、共贏,選擇與大平臺、新平臺展開合作,擴大盈利空間,提升企業區域競爭力,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楊金貴表示。楊金貴認為酒類流通企業要探索延伸白酒消費以外的服務內容,整合周邊產品資源,充分利用現有渠道,充分與社交平臺相融合,挖掘消費需求,讓社區營銷活起來,擴大消費者認知。
慎用“互聯網+”,以宣傳帶動銷售
“互聯網+”提出之后,快速成為行業熱點,包括洋河、瀘州老窖等生產企業提出了“互聯網+”戰略,酒類流通企業也紛紛試水“互聯網+”。
但在楊金貴看來,互聯網是手段不是目的。“‘互聯網+’在酒業市場是否適用以及如何適用,還需要在實踐中摸索,但是從目前來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開個微店、做個淘寶并不是‘互聯網+’,只是簡單的銷售渠道電子商務拓展。”楊金貴表示。
“企業要慎用‘互聯網+’,電商平臺作為價格殺手,很容易擊潰傳統流通渠道的價格體系,對線下渠道造成嚴重沖擊。”楊金貴強調。
當前,由于酒類流通市場的充分競爭,尋找潛在消費者成為酒類流通企業的重要工作。對此,楊金貴建議,企業要善用自媒體、新媒體、圈層營銷,以宣傳帶動銷售。
“宣傳是口碑制造者,而不是寫幾篇軟文、投幾個廣告,要學會運用自媒體手段,打造生活圈,去廣告化,才是未來的重要手段。”楊金貴認為,當前諸多酒類流通企業將宣傳視為廣告或者軟文的方式并不可取,重點應注重內容才能有效宣傳,以促進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