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得比較多的段子是,傳統集市+互聯網有了淘寶,傳統百貨賣場+互聯網有了京東,傳統銀行+互聯網有了支付寶,傳統的紅娘+互聯網有了世紀佳緣,傳統交通+互聯網有了快的滴滴。
其實,“互聯網+”風潮在酒業也逐漸蔓延開來。
不僅酒行業很多人茶余飯后的談資,避不開“互聯網+”這個話題,就連傳統企業也積極付諸于行動,攜手電商準備開創一個新的局面。這不,前有青青稞酒收購中酒網,后有歌德盈香和也買酒的聯手。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那么“互聯網+”,就是 “互聯網+XX傳統行業=互聯網XX行業”這么簡單嗎?互聯網+傳統酒企業,就會馬上誕生出一家偉大的酒水互聯網公司嗎?
我看沒那么簡單。酒企收購電商、改造幾款產品、開幾個網店,這些舉措離互聯網+還有很遠,跟上面說的淘寶、京東、支付寶、世紀佳緣等企業更不能相提并論。
馬云曾說,淘寶網商重新定義了一個偉大的詞匯,那就是“親”。從親的繁體字“親”上來看,相見才可以說親。但是有幾個淘寶店主認識買家,有幾個淘寶店主經常和買家見面?但這樣一群互相沒見過面的買家和賣家,卻能越來越親。這無非是網商們用最高性價比產品、最好服務、最耐心的態度,最大限度的無理由退款承諾,讓不相見的人越來越親。
顯然,互聯網只是一個載體,如何重新定義買家和賣家的關系,才是“互聯網+ ”時代最核心的話題。
春江水暖鴨先知,當大眾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價格、真偽產生了如此多的質疑時,酒企負責人、經銷商老板應該最清楚行業面臨的問題,而不是用概念迷惑別人,也迷惑自己。
所以,與其說“互聯網+”是一個前綴,不如說是一種思維。
酒企如果僅僅通過收購電商或開辟電商渠道的方式,不去研究新型消費者,不去創新產品、服務和模式,就祭出“互聯網+”招牌,這就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行為。
當下,酒業正處在動蕩環境中,“互聯網+”給了所有酒類企業在新的商業環境中改變自己、重新定位的契機。酒企千萬別換湯不換藥,錯過時代留給酒業擁抱大眾消費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