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一則大連海昌集團涉嫌欺詐、洗錢、逃稅等原因遭法國警方查封的消息在葡萄酒業界引起了關注。有朋友在微信中問我對中國企業、中國富豪等收購國外酒莊的看法,還有的也想收購,在此表達一下我的觀點。
中國人海外酒莊的收購從90年代末便開始了。從2008年開始,隨著進口酒的瘋狂,各類投資者介入的越來越多,引發了中國企業收購海外酒莊的熱潮。例如對波爾多酒莊的收購,讓法國人既欣喜又擔心。為此,也引發了諸多討論。
據說,法國經濟財政部附屬的反洗錢機構Tracfin(非法金融資本流動信息收集和處理)曾公布了長達130頁的年度報告(2012年調查報告)。當時稱:“有許多跡象表明,近來在收購法國境內葡萄酒莊的一系列大宗交易中,可能存在十分隱秘、復雜和巧妙的洗黑錢行為,被懷疑的交易對象包括來自俄羅斯、烏克蘭和中國的富人”。
2014年法國作家洛朗絲•勒梅爾(LaurenceLemaire)撰寫了《葡萄酒•紅色•中國》一書,認為法國人面對中國的投資,態度過于偏激。“數百年來,正是外國人成就了波爾多的聲譽,有英國人、荷蘭人,現在中國人所做的也是一樣。”書中描述了中國富豪、財團在波爾多收購的酒莊,關注其收購的動機、期望、責任及未來走勢,探討了波爾多葡萄酒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酒莊為何會出售等等。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不過,不管怎樣質疑,中國是波爾多葡萄酒第一出口目的地卻是不爭的事實。我相信總體而言,法國是歡迎中國投資人的介入的。有了中國的市場,才有了波爾多輝煌的延續,這并不為過。正像“胡潤百富”的創始人胡潤曾說:即使在中國,富人們也不希望被稱作“暴發戶”,酒莊可以證明一個人的生活品味。對于中國人買酒莊,法國人有一點“咬牙切齒”,不過官方仍慶祝法中友誼。
資本的流向往往就是未來的方向。這些年來,很多中資流向波爾多,流向澳大利亞、智利、美國等等。個中原因是五花八門的。但大背景是中國葡萄酒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未來成為世界第二大葡萄酒消費國、乃至于世界第一大葡萄酒消費國的預期。
單純對于投資者而言,葡萄酒的投資雖然按照拍賣行的統計,幾十年來,的確是超過了黃金、鉆石等標的,但真正能夠達到這樣級別的酒莊,不僅需要時間,還要其他很多條件。頂級酒莊品牌在世界上畢竟是鳳毛麟角的。顯然,酒莊對投資人而言,單就投資回報看,并不是香餑餑。
有人說,酒莊投資是富人新生活方式的代表,試想在葡萄園里,擁有一座屬于自己的酒莊,享受高雅生活又能做生意,這的確令人神往。然而,如果想過這樣的生活,富豪們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選擇,用不著如此費勁地經營酒莊,并承擔著高昂的運營費用。當然,真正的大牛富豪除外(后面有闡述)。
有人說,富豪們看好中國葡萄酒市場,希望能夠短期內把酒莊酒賣好賺錢。這當然可以理解。但以富豪們的智商,不可能不知道,酒莊屬于長線投資的產業,想短期獲利,靠賣酒難度很大,除非把酒莊再賣掉,但風險也很大,因為你能賣更好的價錢嗎?而單靠賣幾瓶酒,對于有錢的富人來說,看不看得上、有沒有這個耐心?這本身都是個問題。同時,最近這些年,中國市場的名莊酒銷售受阻,而法國政府有關出口補貼等也出現很多變動,中國的商務部門的反傾銷調查也著實讓這些酒莊主揪心。
當然,酒莊收購的背后是有多重原因的。往往是綜合的考量。不管怎樣,有一點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富豪們和企業還是在前赴后繼地去收購酒莊。到底為何?
大方向是毫無疑問的,就如前面所說,由于中國葡萄酒近些年爆發式的增長,以及對未來的預期,這是這些酒莊投資者一個根本性的判斷。在此基礎上,就是八仙過海,各有各的道,各有各的理由了。
日本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高速成長,葡萄酒酒市場和我們現在很像,蓬勃發展。日本很多企業也掀起了海外酒莊收購熱潮,例如三得利1983年收購了法國波爾多的三級酒莊拉格喜,之后,日本企業、富豪紛紛到法國波爾多購買酒莊。但是,隨著1991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經濟停滯,很多企業和富人破產,葡萄酒消費也變冷,海外酒莊投資基本中止,很多富人也紛紛從法國撤回。
葡萄酒是特殊的商品,原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原料之爭也是未來之爭。很多企業往往都是受制于原料而受到影響。特別是葡萄酒的大企業,原料之爭是未來的重點,所以,很多企業要通過資本的力量“跑馬圈地”。
最近這些年,國內的葡萄酒企業和白酒企業,紛紛在不同的產區進行設廠或者建設酒莊,主要都是出于掌握上游原料資源的目的。同時,又能為市場提供不同風格和特色的產品。
同時,也和企業的國際化戰略有關。收購上游企業,進軍海外市場,整合渠道資源的布局,并能夠為國內的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產品。例如張裕、長城、威龍等知名葡萄酒企業在海外的并購和設廠等,都與這些戰略有關。
從2013年到2018年,張裕先后收購了法國富郎多干邑酒莊、西班牙里奧哈愛歐公爵酒莊、法國波爾多蜜合花酒莊、智利卡薩布蘭卡谷魔獅酒莊、澳大利亞歌濃酒莊。張,F在已在海外布局5家酒莊,在這個前提下,可以調配全球資源,整合全球營銷渠道,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各具特色的葡萄酒產品。
長城雖然看似海外步伐不如張裕,但其實已經合作了很多企業。例如2011年2月,中糧正式收購法國雷沃堡酒莊,使其成為中糧全產業鏈的一部分,據說也成為首家由中國葡萄酒企業收購的法國波爾多酒莊。我相信在長城梳理完國內市場和內部之后,也必然會加大國際化的推進速度和力度。而威龍無論在法國還是澳大利亞也都開始布局。相比較而言,由于國內市場的基礎需要夯實,一旦市場夯實之后,也必定會加大國際化力度。其他企業也都如此,都會結合自身情況來進行戰略制定。面向全球是很多企業必然要考慮的,只不過是路線如何設定、步子的大小問題。
這類葡萄酒企業介入上游,進行收購和兼并或者占股,也是順理成章的。因為這些大葡萄酒企業原本就是比較有實力,有市場渠道資源、經銷商資源和品牌的消費基礎的。
與此同時,也有很多行業內的其他企業或者關聯產業企業集團到國外收購酒莊。這些企業本身就是酒水企業,或者和酒水有關。像茅臺這種酒水中的“巨無霸”企業等,也有其他新形態的企業。
例如茅臺集團。茅臺做葡萄酒是在2002年,在昌黎建的工廠。但市場表現一直不溫不火。2013年4月26日,茅臺集團完成了法國海馬酒莊的相關收購程序。海馬酒莊位于波爾多梅多克法定產區,屬于卓越中級明星莊,曾從屬于世界第一烈酒集團-Diageo超過125年。酒莊占地132公頃,座落于吉倫特河口。酒莊年產量30萬瓶,酒莊釀酒顧問為全球頂級釀酒大師米歇爾·羅蘭。海馬酒莊的城堡建于17世紀,因其漂亮的粉紅色外觀和收集的古老玫瑰,而享有“粉紅城堡”美譽。
2012年2月,中國枸杞酒的代表性企業寧夏紅集團收購了法國大慕愛酒莊。大慕愛城堡坐落于波爾多加倫河的右岸,隸屬于著名的“兩海之間”葡萄酒產區。酒莊起源于公元407年高盧羅馬第一世紀時期,當時作為高盧人的行宮。這里也是當時的“朝圣之路”。傳說中世紀時期圣殿騎士入住酒莊并在城堡下埋下了大量的寶藏,因積聚的財富惹怒國王而被皇室士兵圍剿。至今在波爾多仍流傳著尋寶的故事。酒莊占地面積170多公頃,媒體介紹成交價格為1000萬歐元。
2016年11月29日,酒仙網披露公告稱,公司擬以自有資金不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并與其他投資人合資設立投資公司方式,以投資總額不超過8300萬元人民幣,收購一家法國波爾多地區葡萄酒酒莊,這就是夢特騎士。并進行管理及經營。從2015年起,酒仙網就開始大力發展葡萄酒板塊,在全球范圍內甄選高品質紅酒,快速發展并深化海外直采戰略,以豐富自身產品線。而此次直接收購波爾多的酒莊更是酒仙網在紅酒戰略中落下的重要一子。
A股上市公司青青稞酒于2013年底以1500萬美元正式收購美國馬克斯威酒莊。過去的10多年間,中國介入美國葡萄酒特別是美國納帕葡萄酒的企業相比波爾多并不多。主要就是2011年,姚明收購美國納帕谷一個酒莊從而進軍葡萄酒業,還有2010年河南的美景置業集團等投資人收購美國加州NAPA谷地區Slienus vintners(賽利諾斯)酒莊等。
馬克斯威酒莊位于美國加州納帕谷,從1974年種植第一棵葡萄苗開始,歷經多年發展,已經在美國高端葡萄酒市場建立了穩固的市場基礎。產品多次獲得各類大賽的大獎,并獲得眾多高分。馬克斯威酒莊的名字源于酒莊內的馬克斯威湖,現任釀酒師是被稱為“加州最偉大的釀酒師之一的喬治·博斯克。擁有上萬株40多年的金粉黛老藤,是納帕綺麗斯山谷最古老的金粉黛代表。馬克斯威葡萄酒已經進入中國市場,正在加大力度進行推廣,希望打造成為美國葡萄酒的代表品牌。
我到過馬克斯威酒莊。馬克斯威湖安靜而美麗,酒莊是一個致力于長期做品牌的企業。美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風口已經來臨,從長期來看,這不會因為中美貿易戰而受到影響。中國消費市場和消費者不斷在分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特別是進階層消費者,不再只關注低價,而是會對產地、品牌和價格進行綜合對比。未來,那些有品牌影響、高品質、性價比高的產品才是真正的主流。
2016年5月5日,山東花冠集團投資貝爾維德爾酒莊(Belvedere)的協議簽署儀式于澳大利亞舉行。據悉,這是由花冠集團、魔彩國際、川池集團共同簽署的。三家中國企業聯合拿下貝爾維德爾酒莊100%股權;ü诩瘓F是中國白酒著名企業、山東白酒領軍企業,花冠集團董事長劉念波表示,花冠會避免其他白酒企業運作進口葡萄酒進行渠道填充的做法,未來會構建多元化的集團戰略,以“多元共生、專業分工”為發展模式。
洋河集團也一直在推進收購酒莊的相關工作。2018年1月,洋河以6600萬美元(折合4.3億人民幣)收購智利vspt集團12.5%的股權。其中一部分來自VSPT原第二大股東,另一部分來自Oferta Pública de Acciones(OPA)幫其募集的公開市場的股份。由于股權的變化,目前,VSPT的第一大股東為CCU公司,股份從原來63%的股份占比增長為現在的67.2%;而洋河則有望成為VSPT的第二大股東。
還有很多企業原本和酒水行業無關,但隨著企業發展進行了業務延伸或者企業轉型。企業的轉型本身很正常。不同產業有不同的時代背景。葡萄酒的確不是賺快錢的產業,但做得好,也的確是比較長久的產業。這也是很多企業特別是業外資本轉型的重要原因。
2014年12月19日,浙江開元旅業集團正式收購了法國波爾多的碧蘿酒莊。碧蘿酒莊(Chateau de Birot)的歷史悠久,環境優美,古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酒莊所生產的葡萄酒多次榮獲波全球葡萄酒獎項。開元雖然不是葡萄酒企業,目的也可能有很多,但我相信和他的酒店業務肯定是密切關聯。他將致力于碧蘿酒莊葡萄酒品質的提升和改進,把碧蘿酒莊的葡萄酒帶到開元旗下遍布中國的酒店。
百特酒業早在2011年9月就完成了法國梅多克地區兩家中級莊的收購。李昌銀帶領的企業也是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縮影,在從事房地產行業的同時,一直想要尋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因為房地產本身波動大,不穩定,受大環境的影響比較大,所以,轉投葡萄酒行業,期望轉型發展。百特從2012年開始,持續對市場進行打造,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這些年下來,已經建立了比較好的基礎,百特這個葡萄酒品牌也逐漸被中國市場所熟知,也被消費者所認可。
中國的富豪購買酒莊很早就有了。從2008年起,中國的富豪掀起了購買法國酒莊的浪潮。“在波爾多擁有一座酒莊,是給中國富豪最美麗的獎杯。”有人曾經這樣描述。各類業外資本的介入理由我相信也都是五花八門的。
香港商人郭炎(Peter Kwok)被稱為波爾多酒莊收購的“第一人”。1997年,他購買了歐碧尚酒莊(Château Haut-Brisson),據說他只是想找一個度假地,以方便孩子學說法語。從時間上來看他于1997年收購了圣愛美農產區的兩個酒莊,屬于最早的一批。從數量上來說,這是他在波爾多獨立收購的第七家酒莊。從質量上來說,郭炎收購的酒莊全部位于右岸圣愛美濃,波美候等知名產區。郭炎被稱為香港金融大亨,曾擔任中信嘉華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并創辦東南亞木業集團有限公司,后被中信收購,郭出任中信資源控股董事長,至2007年卸任,F為香港同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夢洛酒莊(Chateau Monlot),也許是目前中國人在波爾多購買的酒莊里最受關注的一個,不是因為這里擁有每公頃最貴的葡萄園,而是因為莊主是中國影星趙薇。夢洛酒莊(Chateau Monlot)坐落于圣愛美儂山腳下,占地7公頃。酒莊原名“諾比卡佩莊園”(Maison Noble de Capet),擁有著400多年的悠久歷史。1610到1643年間,夢洛酒莊曾歸法國國王路易十三所有。2011年12月,趙薇和丈夫黃有龍一起簽購夢洛酒莊,為此支付了400萬歐元。2012年9月,圣愛美儂鎮迎來一年一度的葡萄采摘節,趙薇以夢洛酒莊莊主身份受封該協會騎士勛章。
大名鼎鼎的馬云也出手購買了酒莊,而且一買就是三個。據法國媒體報道,法國葡萄酒業巨頭伯納德·瑪格雷(Bernard Magrez)將自己名下的佩亨酒莊(Chateau Perenne)和格瑞酒莊(Chateau Guerry)兩座波爾多酒莊賣給了中國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馬云,這也是馬云繼收購薩爾斯酒莊之后在波爾多的又一動作。2016年4月11日,馬云現身意大利葡萄酒展會VinItaly與意大利總理舉辦公開研討會,并宣布從2016年開始,每年9月9日在天貓舉辦葡萄酒為主題的購物節并取名為“99天貓全球酒水節”。
2012年2月2日,法國波爾多左岸名莊協會(Commanderie du Bontemps)為法國樂朗酒莊莊主沈東軍舉辦單獨授勛儀式,以表彰其在法國葡萄酒文化及市場推廣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績。樂朗酒莊位于波爾多左岸梅多克地區,占地22公頃,歷史悠久,經過幾個世紀的演繹后,杜克家族在這個葡萄莊園建立了樂朗酒莊。 2011年3月,通靈珠寶的沈東軍全資收購樂朗酒莊。
2014年10月,李嘉誠旗下控股的長江生命科技以人民幣約2.47億元收購了新西蘭的Mud House葡萄園。 2015年2月,以1,570萬澳元將澳大利亞麥克威廉酒莊(McWilliam's Wines)的3個葡萄園收購。香港長江生命科技集團(CK Life Sciences)在澳洲及新西蘭分別擁有16和9個葡萄園(共計約7,300公頃),已成為澳紐地區的第二大葡萄園主。
這些中國的明星和企業家、富豪們收購國外酒莊,一定是有著自己的考量。例如賣酒是一方面,打造自己的未來商業品牌也是一方面。是否有人也認為是身份的彰顯?是否會考慮能夠獲得國外優先的移民政策?是否可以過過不一樣的生活體驗?是否認為這是優良資產,有一天還可以出售不至于砸在手里?等等。至于收購之前有沒有想過酒是否好賣、酒莊經營成本高昂等問題,說不清楚。當然,后悔的也肯定大有人在。其實還是要看你的財力和耐心。
例如葡萄酒商業觀察媒體曾在 2015年11月21日報道了河北鑫達鋼鐵有限公司事件,河北巨鑫酒業是河北鑫達鋼鐵有限公司于2012年初投資建立的,2013年初,巨鑫酒業成功收購法國貝樂峰酒莊,成為首個被中國人收購的波爾多列級名莊。然而卻遭遇困境。
其實,收購對于國際商業來講,是很正常的行為,對很多大資本財團,都是在不斷的資本運作中發展演變的。
1993年正式創立的澳洲葡萄酒巨頭南方葡萄酒業(SouthcorpWines)在2001年末,以14億澳元的高價全資收購若詩莊園,按當年匯率計算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收購。而南方葡萄酒業卻在2005年被全球酒業巨頭富仕達集團(Foster's Group)吞并。2009年富仕達集團決定將啤酒業務和葡萄酒業務進行拆分,獨立出來的葡萄酒業務便發展為今天澳洲最大的葡萄酒集團-富邑葡萄酒集團(Treasury Wine Estates)。
嘉露酒莊源自美國的著名葡萄酒品牌,連續當選“世界最具影響力葡萄酒品牌”。創立于1933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家族經營式酒莊,也是按銷量計全球最大規模的酒莊。幾十年來,除了引領美國葡萄酒新消費習慣,創新的很多營銷手段等等之外,也是經歷了很多次的收購不斷擴張而走到今天的。
還有很多很多,無法一一列出。2008年,中國青島龍海集團收購法國波爾多特級酒莊——拉圖拉甘酒莊。2009年,中資控股的香港A&A 國際公司收購法國波爾多地區的黎世留酒莊(Chateau Richelieu)。 2010年11月,來自中國海運公司的富豪和一群投資商收購法國波爾多地區舍努•拉菲特古堡(Chateauhenu Lafitte)。2010年,中糧集團收購智利比斯科特酒莊(Bisquertt)名下mdash酒莊。2011年2月,中糧集團收購法國波爾多地區的威德酒莊(Chateaude Viaud) 。
據不完全統計,據說中國持有的波爾多酒莊已經超過160座。當然,也可能更多。但對擁有近萬座酒莊的波爾多好像也不算什么,但對于中國人如此大肆地購買酒莊,法國人既高興當然也會擔心,什么聲音都會有,甚至會有不安。
一方面會認為這是在出售祖宗留下的基業,另一方面,他們也不知道未來,不知道中國人會不會繼續的發揚光大還是在他們看來是被糟蹋。其實,這主要是法國人還沒有準備好,但中國人已經來了。當然,有沒有很多法國人“偷著樂”,我相信肯定會有,因為中國人買到的酒莊是不是優質資產姑且不論,至少出售者應該是賺了錢。
2013年的中國富豪——云南柏聯集團總裁郝琳在收購完波爾多酒莊大河城堡后乘坐直升機視察酒莊時遭遇墜亡悲劇的事件,也很讓人揪心。不過行業內很多當時還不知道這一3000萬歐元的酒莊收購交易。在當時,據說是中國人在波爾多最大規模的一次投資。大河城堡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8世紀,其建立與當時法蘭克王國君主查理大帝有所關聯。酒莊自2003年起由詹姆斯·格雷瓜爾擁有和管理。
最新出爐的2017年波爾多葡萄酒出口數據則顯示,中國蟬聯了“波爾多全球最大出口市場”的頭銜,還創下全新銷售記錄。2000年,波爾多酒對中國的年出口量還不到40萬瓶,現在竟然高達8400萬瓶,出口額達到3.97億歐元。中國已連續成為波爾多葡萄酒第一大出口市場。
所以,也有一部分法國人認為:中國人的投資巨大,他們還在同時發展旅游業,為波爾多產區創造財富,所以說,這是在成就波爾多,而非毀滅波爾多。
然而,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或者說不了解的酒莊交易。其實有多少人買了酒莊并非關鍵因素,真正的問題在于:到底各路諸侯購買這些酒莊的目的是什么?這是核心問題。所以,任何介入者,一定要事先弄清楚這個問題,并咨詢專業人士,了解一些案例特別是失敗案例,做足功課。
有的富豪就是喜歡葡萄酒,并把它作為未來可以傳承的產業,這都很好。有的人是看到中國葡萄酒發展很快,而進口酒又是主導,所以想把酒盡快賣好賺錢,所以收購了酒莊,這是危險的。還有很多企業,由于企業有渠道和經銷商資源,所以收購酒莊可以順帶就把葡萄酒銷售出去了,這也要謹慎為之,一句話就是: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簡單。還有的企業集團每年的招待用酒很多,自己內部都可以消化大部分,一看酒莊年產這點酒,還怕什么?這是最危險的。
當然,我們換一種角度來理解,情況又會不同。真正的富豪對酒莊的理解和一般的企業和個人對酒莊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國外的土地大多是永久的,土地政策和我們不一樣,正所謂沒有沒有恒產就沒有恒心。另外,社會對酒莊的印象已經超出了“酒”這個范疇。他的確變成了身份和品位生活的象征。所以,酒莊除了賣酒的功能,也是很多富豪社交的工具和商務的道具。但這個產業又是一門生意。這門生意雖然具有長期性,不是短期盈利的,但從生意角度看,還是一門可以長期經營的生意,如果拉長時間,做得好的,這門生意是可以做長久的,也是可以賺錢的。所以,酒莊作為工具,還能交易,這樣的東西富豪能不喜歡嗎?所以,富豪越多的地方,擁有酒莊的就越多。對于真正的有錢人,酒莊只不過是一個高檔消費品而已,我們也不要大驚小怪。對大牛的購買者,可能他根本沒去想的那么復雜。
回到問的問題,我能夠給收購者的另外的建議是:收購之前不僅要明確目的,也要知曉最關鍵的很多問題:例如葡萄園怎么樣?現有的設備怎么樣?各種成本怎么算?稅收制度怎么樣?人力資源規定怎么樣?接下來的投入怎么樣?你的資金實力怎么樣?等等。不要自己瞎估計。
早期進入波爾多的中國投資者當中,我相信肯定有許多把買酒莊看作一項投資,但也是最難以把控的風險。如果酒莊單一依靠葡萄酒來獲利的話,投資回報率會比較漫長,而且也未必高。還要有很多前提,否則就會虧損。
不過近些年來,國內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羽翼漸滿,認知水平有了很大不同。所以,除了南極之外,從撒哈拉沙漠到潘帕斯草原,從中亞到南非,我們都能看到中資的身影。中國資本已經成為國際并購市場上一股重大的力量,也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多企業已經嘗過了海外并購的酸甜苦辣,海外資產配置也成為公司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桿。
例如我們說馬云收購酒莊、李嘉誠收購葡萄園,如果有人說是他們為了更好地融入上流圈層、是為了彰顯尊貴,你信嗎?馬云、李嘉誠需要嗎?
總體而言,我認為這是這些企業或者個人全球商業布局的試驗田。本質上是為了商業的重新布局而來的,包括國際化戰略。至于借助于已有渠道賣酒、至于彰顯富人的地位和品位、至于進入頂級圈層、至于成為海外的落腳點等等,都有其原因,但真正的核心,應該是商業布局的全新思考。
那為什么不是購買其他的產業而是酒莊呢?這就是因為酒莊不是房地產項目,而是農業產業,也是商業化運作主體,更是融入當地文化的最好的標的。而且,長期性經營,更加容易讓市場理解和接受。國外的土地又是永久性的,甚至有些國家規定可以改變酒莊土地的性質。等等。
不過我們不要忘記很多都是在運用“資本思維”。資本不僅僅是指錢。資本是對資源的支配權。其精髓是打破原有結構進行重組,達到增值效果。
不過,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介入者,會更加理性,這是一個好消息。至于前文提到的有的酒莊洗錢等問題,還是不討論了。一個企業購買了幾十家酒莊,這本就不正常。
用中國一首民歌來結束今天的文章吧: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零在外頭。未來,會不斷有出售的,也還會不斷有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