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酒”、“全國”,兩個詞在不同的排列組合中,所表現出的意思有天壤之別,從醬酒全國化到全國醬酒化,同樣講的都是醬酒品類的火熱,但顯然,前者表達的是酒企更為主動,而后者則是消費者需求來驅動的。醬酒全國化是大家公認的一個事情,那么,全國醬酒化在第二輪醬酒熱潮中,是否已經實現?這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1、醬酒全國化VS全國醬酒化,
透過表象看實質
這兩年來醬酒熱度越來越高,除了傳統產區外,還有一些新產區加入其中,它們共同搶占醬酒紅利。在這過程中,也催化了醬酒產業的不斷進化,“全國醬酒化趨勢正在出現,但完全達到還需要時間和醬酒企業的努力。”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
北京卓鵬戰略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卓鵬表示,醬酒具備天然的全國化基因。“醬酒全國化”其實要拉長到川貴傳統醬酒產區的全國化,因為茅臺一直帶著醬香系列酒做全國化,再加上習酒和國臺等醬酒企業也在做這方面的動作,四川板塊中,郎酒也在做全國化。他認為,目前為止醬酒熱已經經歷了兩輪,也分別對應了醬酒全國化和全國醬酒化。第一輪是茅臺市場價格到2000元/瓶時,它引領了醬酒產業的發展,這是醬酒產業第一次擴容,但是隨著2012年下半年行業遇冷,醬酒也同時下行。第二次擴容的時間在2016~2017年,此時行業開始復蘇,再加上茅臺實現千元股價,萬億市值開啟,千億目標實現,從而帶動了整個醬酒產業的繁榮。
在智邦達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張健看來,醬酒全國化和全國醬酒化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醬酒全國化”講的是醬酒不斷地開拓市場,前幾年更多的還是川貴這些傳統產區的行為,它們把醬酒從四川、貴州往全國開始開發推廣的過程和歷程,從這個角度來講,更多的是企業在做市場開發和布局。
對于“全國醬酒化”這個問題,張健認為有一定的市場依據,一是從消費端發生的變化,過去企業更多的是做招商,但現在很多省都在做“醬化”,很多高端消費者都在喝醬酒,而且從醬酒企業運作和開發的方式來看,它們在消費教育、引領方面做得比較好;二是因為消費者習慣和需求發生了變化,導致部分省份的企業為了應對這種變化,開始投身于醬酒品類的生產、釀造和整個市場的推廣。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有可能會出現“全國醬酒化”,但其中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需要酒企注意。
“全國醬酒化就是大家都在參與,這是最明顯的一個特點。”田卓鵬表示,全國醬酒化是隨著第二次醬酒擴容而來的,也就是在2016~2017年,主要是三種驅動形成的。一是品類驅動,大家都對醬酒有了認知;二是利潤驅動,區域型白酒甚至省級龍頭企業想要做到1000多元的價格帶很難,但是選擇了醬酒以后,就擁有了品類優勢;三是樣板驅動,很多區域型醬酒品牌經過一兩年的試點,很快突破了幾千萬甚至兩三個億的規模,它們的利潤就得到了保證,從而造成了全國醬酒熱。
“全國醬酒化”時期的特點有六個,田卓鵬對酒說(微信號:酒說)記者說到。一是品類引領,醬酒進入繁榮期。這輪繁榮既受茅臺影響,又不受茅臺影響,消費者的需求被激發;二是頭部繁榮,頭部企業集體繁榮,腰部企業也在帶動。醬酒的腰“鼓”起來了,它呈現的是像茅臺系列酒、習酒、甚至金沙等酒企帶動了整個產區的繁榮;三是擴產擴能,傳統生產醬酒的省份都加強了對醬酒產區的產能擴容,去年投入投產量達到了高峰;四是這輪醬酒擴容伴隨著消費升級,300元、500元、800元、1500元成為醬酒主流價格帶;五是產區擴大化,包括貴州、四川在內傳統醬酒產區正在擴大,還有一些新興產區在崛起;六是資本熱,醬酒熱引發了投資熱,其他投資者紛紛介入,還有些專屬基金專門成立了酒業基金,都在重點投資醬香酒。
2、為何會有“全國醬酒化”趨勢?
為什么市場上會出現“全國醬酒化”的說法?其實任何事物的發展,人們都期望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尤其現在醬酒產業正在高速發展。在張健看來,全國醬酒化的觀點來自以下三個市場背景。
第一,茅臺的引領和帶動。不管是在資本市場還是在實體市場,茅臺都有很多亮眼的表現,而且,茅臺多年以來對高端消費群體進行了培育,再加上幾年前限制三公消費的背景,茅臺價格下降,也使茅臺的消費群體從政務走向了商務,使之普及的消費者更多,他們又都是核心的頭部人群,從而也帶動了醬酒整體的發展。
第二,消費升級。消費者希望喝更好的、更健康的酒,而醬酒恰恰在這方面做了足夠的傳播和推廣,深層次還是體現在消費者對更好品質的追求。
第三,醬酒企業的運作模式。醬酒企業主要圍繞BC一體化去做招商轉化和實際動銷,改變了傳統消費者的接受模式和習慣,從而產生了從量到質的變化,這種質變的背景,第一個因素消費端帶來的,第二個是在這個過程中傳導速度非常快,從消費端影響到了渠道端口和生產端,產生了整個系統性的變化。
3、醬酒產業如何更健康發展?
一切快速發展事物的背后,都會有問題出現。武漢華夏糖酒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敬荒表示,這是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
對于醬酒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張健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目前酒企跑馬圈地的市場效應,導致定制開發產品非常多,品質得不到保證,由此也使醬酒的市場價格五花八門。從上游廠家來看,它們更多的通過定制開發來釋放產能;從下游來看,經銷商將各類產品在各個渠道銷售,所以從整體上看,醬酒并不是一個被規范、被整合和完成的市場。在產品品質方面,醬酒產品確實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因為醬酒品類的溢價能力比較強,給予了經銷商豐厚的經銷空間,從而導致產品品質不一,如存在翻沙酒、竄香酒這些低品質的產品,而消費者對這些東西的鑒別能力還沒有那么強。
“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合理的現象”,張健說到,“任何一個品類在初期的時候都有這種特征,主要是巨大的市場需求爆發過后帶來的市場不規范。”泰山名飲總經理孟慶廣也表示,在政府的整頓下以及市場的選擇下,假酒、低質量的產品是沒有市場的。
“現在是有一些目光短淺的人做投機倒把的事情,”田卓鵬表示,“比如一些低價低質竄香酒和一些假年份酒的出現,還有不標準的亂象,F在很多中小型企業上馬醬酒,我是支持的,但是對于那些盲目上馬的企業,我是反對的。在生產醬酒之前,企業要看自己有沒有技術條件、生產條件、品牌基因,是否做好了未來的發展規劃,這都很重要。”此外,田卓鵬提到,醬酒具有生產周期長和儲存周期長的特點,想要保持好的品質,必須按照茅臺鎮的12987生產工藝 ,生產一年、儲存五年再出售,但是很多中小型企業沒有長期投資的心態,所以他呼吁:為了防止亂象,共同推進醬酒的良性發展,企業一定要按照茅臺鎮的生產工藝,聘請貴州或四川這些成熟產區的釀酒師、專家指導,科學釀造、科學儲存,這樣即使產品的銷量不好,也可以儲存起來,做調味酒或者放著升值,都是不錯的選擇。
醬酒想要健康持續的發展,除了在釀造和生產環節有所重視外,還應在標準方面出臺相應的規定,這需要政府和協會層面出面。在張健看來,要從源頭上多做工作,現在貴州茅臺鎮政府以及仁懷市酒協,包括貴州的企業都在提高準入門檻,提高行業的標準,真正地給消費者提供一瓶高質量的醬香型白酒,這有利于建立消費者更持續的消費信心。
從企業發展來講,它們已經進入到第二個階段,從之前的跑馬圈地進入到現在的夯實基礎,但這種增長的持續性還是有待觀察的,張健表示。隨著濃香酒的反撲,地方白酒的各種升級,都會給醬酒帶來競爭壓力,對于醬酒企業來說也要調整思維,從跑馬圈地逐步走向市場共建、廠商共贏。
“企業還要有自律的精神,”田卓鵬說到,“品牌的發展最后一定會落腳到品質上,不能擾亂這個正在向上的產業,我們一定要共同維護醬酒產業,各表其美,競合發展,良性競爭。”
對于商家而言,也要有辨別產品的能力。河南三睿酒業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智祥認為,隨著醬酒市場越來越規范,低價低質的產品會越來越沒有市場,而有長遠發展規劃的經銷商,都不會選擇此類產品,同時作為醬酒企業應該發出健康發展的聲音,這樣才能保持品類的熱度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