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各國收入提高,催生了龐大的新一代消費者,其中最大的增長來自中國:中國就業人口超過歐洲和美國就業人口的總和。這里的就業人口指的就是“中國主流消費者”。隨著數量與質量上的與日俱增,其消費需求和消費偏好將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主流消費者群體剖面
中國主流消費者的購買力并不像外界認知中的那樣強大:在7.7億中國就業人口中,僅有2%的人群收入達到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水平,而僅有大約11%的中國人口可以被定義為“中產階級”。同時,其日均消費僅有7美元,相較之下,美國主流消費者平均每天消費97美元。這種“強大”更多的是外界對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信心以及消費模式轉變的期許。
當然如此龐大的消費者群體并不能用簡單的一種說法歸納,報告從社會經濟方面將其分為四個不同群體:
140萬富有城市居民(高端消費者):人均年收入超過50萬美元,他們是中國最富有的一群人,對全球高端消費已有重大影響力,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他們的消費模式也將持續影響潮流。
1.46億城市中產階層(都市白領):人均年收入11700美元,將近一半人群是政府職員或國企員工,他們是“狹義上的中國中產階級”,并主導了娛樂、飲食和旅游等非必需品消費。
2.36億城市大眾階層(都市藍領): 人均年收入5800美元,他們也是收入增長潛力最大的人群,未來他們在主要擴大衣食住行等必需品消費的同時也會增加對非必需品的消費。
3.87億農村就業人口(農民):人均年收入2000美元,占中國就業人口的近一半,低收入和匱乏的工作機會,使得他們的消費主要上是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費。
中國主流消費者消費模式
消費模式是指消費者在不同消費需求方面的花費比例,報告將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分成7個方面:衣食住行娛康奢。從花費比例來看,“食”與“衣”等基本消費占中國消費者個人消費支出的一半左右,而美國的這一比例僅為15%左右。隨著可支配收入增加,中國主流消費者消費模式也會發生變化。但負擔能力依舊會是一個問題,特別是對于城市大眾階層來說。
而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費會從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費向娛樂、飲食和旅游等非必需品消費轉變,消費模式也會向消費更成熟的發達國家轉變。將中國的消費模式和美國進行對比可以發現:中國在與餐飲、旅游等相關的娛樂消費方面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中國消費者的相關支出遠低于美國等其他國家,2013年中國消費者的娛樂消費占個人總支出的9.2%,而美國人則愿意為娛樂支出個人消費總額的17.3%。
餐飲:雖然中國的餐飲業非常發達。但統計數字表明,中國人食品支出的大部分還是用于在家用餐。根據北京大學在2014年進行的調查,中國過半數都市藍領在一日三餐上的花費低于5美元。為此每日花費超過100元人民幣的消費群體僅為2%。
旅游:盡管只有3%的中國公民持有護照,與美國35%的比例相比相差甚遠。但報告顯示,10年內中國公民持有護照的比例將上升至12%。2015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數總和大約為1.2億,十年后這一數字會增長至2.2億,另外赴境外旅游的中國消費者在購物上的支出也將繼續強勢增長,從2015年的2500億美金增長到2025年的4500億。而從旅游的目的地來看,都市白領更喜歡境外游,目的地也以港澳臺和東南亞國家為主。
中國主流消費者消費方式
和發達國家的消費者相比,中國消費者的活動范圍仍然不是很廣,以及目前中國真正擁有汽車的比重也只有4%,使得電子商務的發展非常迅速。
根據eMarketer公司調查,中國電商產業占總消費支出16%,總值達6720億美元,其中一半的消費來自移動端。2013年中,中國貢獻全球總在線購物支出的35%。到2018年,中國在線消費支出將超過所有其他國家的總和,占總消費支出比例達到20%。
而其中最成功的企業是阿里巴巴,都市白領和藍領階層是阿里巴巴集團成功的主要原因。中國電子商務快速增長的勢頭不會停止:2014年,中國快遞包裹達到100億件,比2006年增加了十倍,而現在中國的中產階層,僅占總消費人數的11%,發展潛力巨大。
綜上所述,中國消費者市場不管是規模還是質量上較過去都有了巨大的進步,但也僅有11%人口達到中產階級的水平,中國消費者的能力還是遠遠沒有釋放出來。隨著宏觀經濟的發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在娛樂、餐飲、旅游等方面會有巨大的機會,而關鍵是企業必須了解中國的都市白領和都市藍領。從目前都市藍領收入增長速度很快的情況就可以看出,這在將來的五年中會釋放出非常大的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