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水行業的經營特別是營銷拐點期已經到來,拋棄互聯網的營銷思維,注定是沒有未來的。企業必須要融合互聯網,并采用全新的營銷思維,這是真正決定未來的要旨,也是市場變局中的根本所在。
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已經沒有了。PC互聯網走了18年,移動互聯網走了4年。百度成立時,中國不到1000萬網民,現在卻是7億。去掉老人、小孩,能上網的人大多數都已經上網了。
滿足需求本身的不是互聯網而是實體產業,互聯網不是工具,不是渠道,而是基礎設施。
未來將是傳統產業和傳統企業經過互聯網化改造的天下。國家告訴你互聯網+,就是告訴你將迎來了實體經濟的新時代!
實體開始覺醒,將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經過創新的實體經濟,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
由于購物需要多重的感官體驗。我們所說的品牌、服務、體驗等反而日益重要。這絕對不是簡單快速配送、更不是單純的比較價格低廉就能滿足的。
并不是所有的商業規則都是直達且提供低價就是最好的。
于是又開始回歸線下。線上開始回歸的線下正是未來的趨勢,也是必然的變局。運用電商但不迷戀電商,有些商品利用電商可以過得很好,有些就不行。例如電子商品在電商上會賣的不錯,那是因為消費者購買電子產品主要是看功能和品牌,而這些功能是標準化的,不是靠誰說好就是好的,但葡萄酒卻不一樣的。你能分辨出100元的酒和200元的酒有多大的區別嗎?專家可能會,但大部分消費者是難以辨別的。
互聯網改變了傳播和渠道,從營銷的角度分析,互聯網把4個P一起做了,市場也正在走向垂直細分,小而美的公司必將會越來越多。
互聯網并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對中心進行了分化。中國的BAT日益強大,流量入口基本被壟斷,基本上看,現在的互聯網營造了眾多小中心,同時又構建了超級大中心。
于是在未來的變局中,你會發現葡萄酒行業如下的八個轉變:第一:行業從低要素競爭向系統性創新性競爭轉變;第二、價格從高毛利率回歸到追求高品價比方向轉變;第三、產品從簡單的初級需求向戰略產品需求轉變;第四、品牌從企業品牌向消費品牌方面轉變;第五、銷售從簡單原始的銷售方式向先營后銷轉變;第六、管理從小個體大組織向小組織大個體方向轉變;第七、推廣傳播從聚焦式向碎片化的方向轉變;第八、資本主導的超級品牌開始出現。
對于很多酒企酒商來說,在未來變局中,養豬的模式越來越不賺錢了,必須用養兒子的玩法才會更長久。想投機取巧也基本不管用了,因為這是一個好人賺錢的時代。
目前有四股力量正在影響著葡萄酒的發展: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互聯網、風土主義和快餐化。中國市場本身就是國際化的市場。未來的在行業變局中,有幾個方向也已經毋庸置疑:
暴利時代已經結束了,普及時代已經開始了。企業時代已經結束了,顧客時代已經開始了。消費已經開始下沉,一線城市的增量空間遠不及三、四、五線城市,那里將是葡萄酒未來真正的增長點。80、90年代人口加在一大約為4.15億, 70、80、90年代人口加在一起大約為6.35億,中等收入人群不斷壯大,并成為消費的主力,他們的所想才是你的未來。
白酒在衰退、葡萄酒將井噴,啤酒黃酒在緩增、特色酒種在上升,毛利潤在降低,渠道被切割、在變短變窄,一切都在碎片化。
不是嗎?葡萄酒將會在未來5-10年,成為真正的主流酒種,而現在正在前進的路上。3-5年內,葡萄酒就會將迎來一次井噴,一次小高潮,這正是普及時代的前奏。其重要的表現就是進口葡萄酒將會大量涌入中國市場,價格也不會不斷走低,進口葡萄酒專賣店也會越來越多,很多原本偏僻的地區例如西北等地,都會出現大量的進口葡萄酒銷售體。
淺度飲用者、初學者會更多選擇快餐酒;深度飲用者、專業飲用者,更多會選擇酒莊酒;中國現在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依然屬于快餐化社會,葡萄酒大時代需要小品類,但銷量必須在井噴之后才會爆發,所以個性化的小品類產品有市場,但不要指望銷量的大幅增長。進口葡萄酒市場在過去的五年內增長了23%,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瓶裝葡萄酒進口國,各種數據已經顯示出強勁的勢頭。
在這一輪的發展中,國產酒更多的是跟隨的角色,酒莊酒也將迎來歷史上最好但也是最尷尬的發展時期。國產酒必須解決消費信任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國的產區也將在爭霸中座次初定,到底是寧夏還是新疆亦或是蓬萊、煙臺坐上頭把交椅,不好下結論,因為還需要點時間,但時間不多了,因為一旦座位初步確定,大局就將確定。這已經不是企業的市場之爭,而是產區的政府之爭。
柔性生產線和敏捷的供應鏈才是未來,這也是未來C2B的本質上的要求。在這層面上,大而全和小而全都將面臨危險。決定消費者是否愛你的是一切接觸點體驗,也就是效率和細節才是關鍵,互聯網時代要求你要刪除一切低效的環節。
主流的商業模式可能會是3+1的情況:第一種是平臺模式,屬于共贏共享型的服務平臺,將會走向小組織大個體;第二種是品牌模式,會出現超級品牌群,統領市場,占據大部分份額。部分細分品牌也會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切割細分市場,但量不會最大;第三種便是依托互聯網,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產品模式。這種模式會爆發最強的競爭力,但要解決諸多的問題。例如,連鎖店本身在中國要經過和諸多的夫妻店、便利店的斗爭,其實這是取得消費信任的問題,一切營銷的根本就是建立消費信任。
最輕資產的商業模式也會誕生,既是生產商又是消費者的模式也將會崛起,但跟多的會和其他模式共存。
酒商也將會出現三種變化:第一種變化是供應鏈整合運營商,是平臺服務型組織;第二種變化是依托互聯網的終端連鎖運營商;第三種變化依托互聯網B2B2C形態。目前單純的面對C端還不能救你,這不到時候。面對B端的電商平臺,由于功能性的需求滿足,是有市場的,而且還不小,但要解決諸多難題,例如不好的產品誰都不愿意進貨,進了也賣不動。暢銷的產品或者品牌,往往在一些B端上沒有,或者由超級品牌自己操作,你如何進行產品開發?面對B端所提供的是實打實的便利,所以,靠燒錢做流量是沒有多大作用的。
如果你想做超級品牌,也是有很多機遇的。超級品牌做互聯網營銷,社會化營銷將是主戰場。主要做好兩點一是要訴求主流價值觀;二是要高頻次推動;個性需求也會廣泛崛起,不斷分割需求,滿足小眾,這必須通過新產品開發來替代品牌建樹。
我們也經常在談特色,到底什么是中國葡萄酒的特色?很多人說產區要有產區的特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有自己的小品種的培育,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產品,推廣中也要有自己獨特的模式等等。這說的都很好,只是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有些事是需要時間的,有些事是要政府去做的,企業會在幾方之間特別是短期和長期的發展中不斷找到平衡點。當前,我們可以這樣描述:特色化不是在包裝形象上的嘩眾取寵,而是基于風土或者品牌的一種獨特的性格表達。
產業鏈的整合及服務是未來比拼的核心。以用戶價值為核心,從碎片式需求出發,整合供應鏈,構建需求鏈,形成生態鏈,這是未來的重點。未來是共享經濟,每一個企業都不可能通吃市場,所以,必須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找到自己在產業鏈的那一端,作深做透。
同時,還必須用工匠精神回歸到產品上來。消費者認知一瓶好酒的途徑和觀念發生了改變,我們不能再閉門造車了,要洞察消費需求,并做好產品的各項細節,超越性價比,體現個性,突出特色,明確主張。
營銷的核心是決絕沖突,一切有沖突的地方,都存在新的需求,你必須在這種大變局中,抓住某種需求,然后去解決它,那就是你的價值。在未來,價值這兩個字是一切的核心,不能創造消費的價值,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就沒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