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白酒的快消品模式,業內普遍存在兩種聲音。一種是認為白酒根本不適合快銷模式,另一種聲音則是白酒行業亟需快銷化。兩種觀點,哪種更有道理呢?
持第一種聲音的理由:首先白酒的價格要高于快消品,不能像快消品那樣去操作。
其次,白酒因區域不同,消費的香型口感也不同,山西清香、陜西鳳香、貴州醬香等,簡單上柜展示很難形成動銷。
最后,快消品因保質期因素,需要幫助經銷商快速解決庫存,而對于白酒而言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白酒的快銷化根本沒必要。
持第二種聲音的主要觀點則認為:首先,過去那套靠關系、靠團購、靠領導、靠后備箱的銷售模式現在靠不住了,酒企想要發展必須要注重渠道的建設。
其次,過去把產品丟給經銷商,然后打打廣告的做法無法解決品牌在終端和消費者落地的問題。市場動銷和消費拉動缺乏創新。
對此,豐谷酒業董事長馬斌就曾旗幟鮮明的發表過他的觀點。他認為:快銷化將是行業主旋律,快銷化是未來白酒發展的大方向,精細化的運作是白酒快銷化的精髓。
在馬斌看來,營銷的本質由兩大塊內容構成:一是消費者的行為,二是渠道的組織。渠道是必要條件,但不能忽視對消費者的研究,白酒快銷化可能就是突破路徑之一。
白酒快銷模式的探索之路
其實,我們發現,近年來,隨著三公消費的受限,隨著中低端白酒市場的擴容,白酒行業對于快銷模式的探索實踐從未停止過,只不過把“快銷化”改成了“精細化”。比較有代表性的白酒企業就是勁酒、老村長和牛欄山二鍋頭等。
而全國化名酒企業的精細化步伐也在不斷推進中。“廠家在當地派駐銷售人員,負責開發終端、打造品牌、面對消費者等環節,酒商則主要承擔配送及維護終端、發動核心消費者的職能。”該模式正在逐漸擴大。
這種模式將有助于酒企直接對接終端和消費者,了解其真實需求,并根據需求作出及時調整。
阻礙白酒快銷化三大難點
不過,白酒快銷化固然有優點,但對于是否可持續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障礙。
障礙一:與快消品不同的是,白酒還需要做好消費者建設。快消品的廠家主要把市場基礎建設做扎實,經銷商及時提供物流配送服務,消費者就會自動購買。而白酒則不同,白酒需要核心或主要的消費者來帶動商品消費的氛圍,從而產生擴散消費。
以勁酒的毛鋪苦蕎酒為例,產品在上市后,廠家在區域各大餐飲終端不間斷的開展各類品鑒贈酒活動,從而拉動市場的整體銷售。
障礙二:不是所有白酒都適合快消品模式?熹N模式需要足夠規模的團隊以及車輛,深入一線,對市場進行精耕細作。如此大的投入,對產品的利潤空間和資金回款有著更加嚴苛的要求。相比飲料的超高消費頻次,白酒廠家如何平衡這中間的投入與產出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最后,在全國化的推廣上,飲料企業在全國實現快速流通,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在全國部署生產基地及銷售組織。而白酒因產品特性,對生產基地有著嚴苛的要求,業內曾有句話叫:出了茅臺鎮就釀不出茅臺酒。所以在這一點上也是存在差異的。
綜述,快消品行業對于終端的精細化操作方面,確實有許多值得白酒行業借鑒和學習的地方,那么對于白酒行業到底適不適合快消品模式,您是怎么看的呢?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區告訴我們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