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5日至7日,由中國酒業協會和濱州醫學院主辦,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濱州醫學院葡萄酒學院、煙臺市葡萄與葡萄酒局、蓬萊市葡萄與葡萄酒局和煙臺瀑拉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2015(第二屆)中國葡萄酒論壇”將在山東煙臺舉行。
煙臺作為中國乃至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多年來其葡萄酒產業跟中國葡萄酒行業一起駛入高速發展車道,如今仍是我國最大的葡萄和葡萄酒生產基地,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是煙臺的一個重要產業,并融入了國際化進程。
在“2015(第二屆)中國葡萄酒論壇”舉辦之際,《華夏酒報》記者從煙臺產區的產業、歷史和市場等方面進行梳理,希望還原出煙臺產區整體的情況,探討煙臺葡萄酒產業在“新常態”下的致勝之道。
主營收入占全國一半以上
煙臺葡萄酒產區不僅歷史悠久,實力也在國內最為雄厚。
1892年,清朝駐新加坡總領事、愛國華僑張弼士在山東煙臺投資建設了張裕釀酒公司,不但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家乃至當時遠東地區最大的新式葡萄釀酒公司,同時開創了中國工業化釀造葡萄酒的新紀元。
經過120多年的發展,如今的煙臺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葡萄酒主產區。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的葡萄酒企業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葡萄酒產量116.10萬千升,同比增長0.35%,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20.57億元,同比增長9.35%,實現利潤總額43.87億元。
而煙臺產區以一己之力挑起行業大部分營收和凈利潤。根據《華夏酒報》記者從煙臺市葡萄與葡萄酒局得到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葡萄酒生產企業達到150戶,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實現產量32.75萬千升,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3億元、利潤27.82億元,分別占全國總量的28.2%、50.65%和63.4%。全市葡萄酒企業擁有釀酒葡萄基地55萬畝,全部采用現代生產模式管理,為生產高品質葡萄酒提供原料保障。
此外,煙臺葡萄酒教育和旅游業發展較為成熟。市內包括濱州醫學院在內的6座高校設有葡萄酒相關專業,每年可培養近千名葡萄酒專業人才。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卡斯特酒莊、中糧君頂酒莊等葡萄酒文化旅游熱點正在形成。全市葡萄酒產業呈現出一二三產業協調推進、蓬勃發展的良好格局。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公布的《2014年度葡萄酒制造業10強名單》中顯示,煙臺市占有7戶: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威龍集團公司、煙臺海市葡萄酒有限公司、煙臺凱斯特酒莊葡萄釀酒有限公司、中糧長城葡萄酒(煙臺)有限公司、煙臺御任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和煙臺九品紅葡萄酒有限公司。
《中國工業報》參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按照國際慣例,遴選的2014年中國工業行業排頭兵企業名單中,葡萄酒制造業5戶企業全部為煙臺葡萄酒企業。它們分別是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威龍集團公司、煙臺御任葡萄釀酒有限公司、煙臺中糧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和煙臺海市葡萄酒有限公司。
煙臺市2014年納稅百強(集團)排行榜中,有3戶煙臺市葡萄酒企業入選,共納稅15.6億元。其中,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13.69億元,山東威龍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1.12億元,中糧長城葡萄酒(煙臺)有限公司8218萬元。
2014年,煙臺市葡萄酒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有4戶:張裕、威龍、御任、海市,利稅過億元的有6戶:張裕、中糧長城、威龍、御任、凱斯特、九品紅。
煙臺產區進入“新常態”
中國葡萄酒產量增速從2010年開始出現明顯減緩,但在2013年之前仍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2013年葡萄酒產量出現大幅度下降,2014年止跌,2015年企穩,行業進入平穩增長的“新常態”。
而作為國內最大的葡萄酒主產區,煙臺葡萄酒產業則根據行業形勢順勢而為、加快轉調,行業已經實現了穩中有進的預期目標。展望未來,煙臺葡萄酒產業進入“新常態”,面臨著諸多困難與挑戰,也蘊含不少優勢與機遇。
查詢國內葡萄酒龍頭企業張裕公司的2014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可知,張裕在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41.5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78億元,業績連續兩個季度維穩。而一季度營收18.25億元,同比增長20.99%;凈利潤為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9%,營收和凈利潤出現雙位數增長。
據悉,從2014年4月份開始,煙臺市單月葡萄酒產量同比上升,葡萄酒電子商務發展快速,僅在淘寶注冊的煙臺葡萄酒網店就達41家,上線產品280款。2014年煙臺市釀酒葡萄基地面積比上年增加了3萬畝,全市有31個酒莊項目開復工建設,完成酒莊建設投資21億元,全市建成、在建酒莊達到59個。
其中,總投資60億元的張裕國際葡萄酒城一期生產線有望在2015年內投產。張裕國際葡萄酒城建設項目包括葡萄酒生產中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心、葡萄與葡萄酒研究院、丁洛特葡萄酒酒莊、可雅白蘭地酒莊、先鋒國際葡萄酒交易中心、海納葡萄酒小鎮、葡萄種植示范園等7個主題功能區,明年將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其中葡萄酒生產中心設計年生產能力為葡萄酒25萬千升、白蘭地15萬千升。
對此,煙臺市葡萄酒與葡萄酒局局長衣鳳凰對《華夏酒報》記者表示,經歷了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和近兩年的深度調整,葡萄酒市場有望回歸理性,步入行業發展新常態。
產業“新常態”表現為,在發展速度上由高速轉向中高速增長;在結構上,高價格、豪華包裝的產品將不再受追捧,價格親民、性價比高的產品將更多地進入普通人家庭。發展動力上,以專賣店數量擴張、增加銷售渠道等方式越來越困難,企業必須通過思路創新、產品創新、渠道創新加快發展。
“隨著國家反腐倡廉、嚴控三公消費力度的不斷加大,過去葡萄酒市場每年20%~30%的增長局面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隨著國內中產階層的擴大以及居民葡萄酒消費意識的提高,大眾理性消費的中高速增長。”衣鳳凰表示,中國人往往比較重“勢”,凡事講究順勢而為、乘勢而上。
“行業發展已經度過最艱難的時期,步入緩慢回調的新階段。煙臺市葡萄酒企業要堅定信心、謀勢而動,不斷提高蓬萊市葡萄酒行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要練好內功,精準發力,注重提升企業觀念創新、技術創新、文化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企業持續發展動力。”衣鳳凰表示。
“新常態”下致勝之道
近期,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機構發布最新預測結果稱,2014年~2018年,中國的葡萄酒消費量將進一步增長25%,是美國的兩倍,增速繼續領跑全球。除了國內市場持續擴大的趨勢外,煙臺葡萄酒產區將受益于各個品牌形象逐步提高帶來的發展機會。
近年來,隨著產區品牌推廣力度的加大,煙臺產區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特別是每年糖酒會的產區集中特裝展位,吸引了大量消費者,既體現了產區政府的重視,又展現了產區發展實力。煙臺產區良好的品牌形象,將有助于煙臺市葡萄酒企業積極擴大市場,加快企業發展。
衣鳳凰指出,各葡萄酒企業要抓住機遇,深入研究、科學把握行業發展新常態,主動適應行業發展新變化、新趨勢,主動調整工作思路、經營策略,不斷提升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關于2015年的行業發展,衣鳳凰提出:一要練好內功,希望大家在生產經營中,能夠牢守本分,做該做的事、賺該賺的錢,扎扎實實、守法經營,共同維護好產區聲譽;二要精準發力。在目前的市場形勢下,一方面要提高產品性價比,另一方面企業要保持足夠的利潤,那只有降低成本。降低成本要做好管理規范化、渠道扁平化兩篇文章。今年,煙臺市酒局、協會將聯合濱醫葡萄酒學院,重新修訂完善釀酒葡萄種植管理規范,并予以推廣;三要注重創新,經濟新常態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增長動力由資源要素型轉向創新驅動型。創新是葡萄酒企業發展的動力,只有創新,企業才有市場競爭力。
而煙臺市葡萄與葡萄酒協會會長孫承賢則提出,繼續增強產區意識、打造產區品牌、樹立產區形象。
一是增強產區意識。他認為,產區意識是一個產區發展的自覺思想行為,有了鮮明的產區意識,一個產區的發展就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一個產區的興衰是與每個企業的發展緊密相連、息息相關的,作為具有百年歷史輝煌的煙臺產區,每個企業、每個人都要從產區的大局出發,正確處理好企業與產區的關系,正確處理好企業與企業的關系,正確處理好本產區企業與外產區企業的關系。要圍繞產區的發展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做有利于產區發展的事情,多謀有助于產區發展的良策,為產區的發展增光添彩、添磚加瓦。
其次是打造產區品牌,一個產區整體品牌效應和影響力遠比一個企業一個產品令人矚目、聲名遠赫。要打造好酒城品牌,包括酒城歷史文化的發掘、研究,葡萄酒文化普及、交流、傳播,葡萄酒旅游等,營造濃厚的酒城文化氛圍。使游客一到煙臺就感受到濃郁的葡萄酒風情,領略到底蘊深厚的葡萄酒歷史文化,品鑒到獨具特色的葡萄美酒,陶醉在優雅浪漫的葡萄酒風光世界里。
最后是要打造好企業品牌。就是要樹立“品牌第一,質量至上”的理念,釀造個性化、差異化、富有濃郁地域特色的葡萄酒。經過幾代葡萄酒人的不懈努力,煙臺產區整體品牌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面對戰略調整期的中國葡萄酒產業和劇烈的市場競爭,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當以“逆水行舟,不進側退”的氣魄,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品牌建設步伐,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努力把產區品牌做大做強,做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