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不會再踏入民間金融行業,而拋下葡萄酒事業。”西南一位曾經叱詫風云的葡萄酒大咖最近對WBO稱。
是的,從2012年開始,葡萄酒行業進入蟄伏期,錢難賺了。而正在此時,民間金融卻在四川興起。
月息3分,40%的年回報,讓葡萄酒圈很多大佬蠢蠢欲動。
據WBO調查統計,從2012年-2015年,就在四川省,至少有50億資金從酒行業抽調進入民間金融行業。有些酒商選擇拋貨放款,有些酒商甚至開投資公司操盤。
到了2016年,再回顧整個從酒圈進入民間金融行業的酒商,幾乎是全軍覆沒,一些酒商負債累累。只有少數選擇在2014年以前從金融圈抽出資金的酒商,得以全身而退。
毫不夸張的說,2012年這一輪瘋狂的民間金融,完成了對葡萄酒行業的洗劫。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WBO決定觸碰這個話題,是因為2016年,這些沉溺于民間金融的酒商,在徹底失望后已走出迷局,大部分又重新回歸到葡萄酒行業。
也許,對于葡萄酒行業,也是一次涅盤。
幾個沉重案例
以下三個案例的經歷者,都是四川酒圈大商,WBO全部隱名處理,只是希望通過案例提醒行業:投資,一定要投資自己最專業的領域。
四川某位五糧液大商,也賣一些葡萄酒,曾經做得最大的時候,公司酒水每年能做到幾個億的盤子。
就是因為看中民間金融的高回報率而殺進去,自己操盤成立投資公司,最后款借出去收不回。投資者從收不到利息到收不到本金,于是“洗劫”他的酒水倉庫,所有酒被拿走,原本做得風生水起的酒水生意也垮掉。這個老板至今還在跑路。
另外一位葡萄酒經銷商,雖然沒有獨立操盤,但是把自己的酒水生意不斷資產化,不斷從銀行、民間金融借貸,又同時借款給民間金融公司,擔任幾個投資公司的監事長。
“當年最大的時候酒水生意能做到1個億的盤子,現在是民間有4000多萬元欠款,銀行有4000多萬元欠款,生意全部垮掉,人處于失聯狀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稱。
還有一位葡萄酒大商,曾經是四川葡萄酒圈的旗幟型人物,雖然沒有完全拋下自己的酒水生意,但是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民間金融行業,最終也產生了1000多萬元債務,葡萄酒市場占有率也在下滑。
“在最該投入葡萄酒品牌建設和渠道建設的時候,把精力和資金抽調進入到民間金融行業,對葡萄酒主業還是產生了負面影響。”這位大商稱,但從2016年開始,他將銘記這個教訓,未來要全身心來做好葡萄酒事業。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
起源于“又愛又恨”的EMBA
為何2012年,有如此多的酒水資本進入民間金融行業呢?
知情人士稱:2012年前后,酒水圈流行跨界整合團購客戶,很多酒水老板為了加強自身的管理能力,當然也為向其他行業成功人士賣酒,毫不猶豫報名川大、財大等名校的EMBA班。
“沒想到的是,學著學著,酒沒賣出幾瓶,很多酒商就感覺賣酒沒什么意思,高回報的民間金融行業才是正道。原來EMBA的同學很多都是金融圈人士,他們也需要整合資金和資源。”知情人士稱,于是當時最流行的一種狀態是,EMBA班同學們共同出資成立投資公司。
當時,就有很多酒商出資500萬元,當然也有部分酒商看不懂門道,出資20萬-50萬不等。
顯然,2012年接觸民間金融的酒商,嘗到了甜頭,無論是借款還是操盤,當年回報普遍都在40%以上。操盤者由于資金盤大,賺得盆滿缽滿。加上2013年民間金融行業還是持續火爆,讓大家都放松了警惕。
華豐批發市場很多酒商,就是從那時開始,放棄找產品和進貨,放棄開拓渠道,甚至虧本清理酒水庫存,全身心投入到民間金融行業。
2014年民間金融市場急轉直下,到2015年,基本上體無完膚。
“就這樣,在金融領域同學的帶動下,在身邊酒商朋友的推薦下,很多酒商都被民間金融閃了一次腰。”知情人士稱,這些資金,原本應該屬于葡萄酒渠道,卻抽調出去徹底洗劫了葡萄酒行業。
很多葡萄酒商沉迷民間金融,這應該也是過去幾年四川葡萄酒行業并沒有出現明顯井噴的重要原因。
2016年,集體回歸
2016年,很多沒有被民間金融徹底擊敗的酒商,重新選擇回歸。
某位做商超做得不錯的葡萄酒經銷商,也是在民間金融行業上千萬元打了水漂,他最近告訴WBO,他又開始重新開拓商超渠道,他發現四川商超渠道發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除了紅旗、舞東風等連鎖商超體系,浙江人開辦的小超市在四川各地崛起,一家單店甚至每年能銷售二三十萬元的國產葡萄酒,而且這些浙江老板相信品牌,做生意也很誠信。
那位曾經是四川葡萄酒標志性人物的大佬,也辭掉沒有業績的職業經理人,重新開始操盤自己的酒水公司,抓住好的葡萄酒產品重新布局渠道。
“投資,還是要投資自己擅長的領域,即使利潤不夠豐厚,但也能掌控命運。做酒水生意有起伏也是正常,保持好心態迎接未來的每一次挑戰吧。”這位大佬對WBO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