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各檔位白酒2017年銷售規模及2018年增長分析(單瓶/單盒成交價)。
1.高端800 元以上: 2017 年銷售額約 900 億,茅臺約 500 億、五糧液近 250 億、國窖70億,加上“夢之藍青花郎水井坊劍南春汾酒酒鬼西鳳國緣清樣天工吞之乎”等,在此價位表現參差不齊,總額約 60-80 億;2018 年隨飛天茅臺投放量的增加,預計總銷售額 1100-1200 億。
2.次高端300-800 元價格帶,基本是十七大名酒+省級名酒+部分醬酒的勢力范圍。據十七大名酒的表現分析,茅五洋劍瀘郎、舍得水井坊西鳳汾酒(酒鬼),有一定表現,總規模約300 億;地方性酒企、醬酒、大容量產品預計 150-200 億。300-800 元價格帶總銷售額約 450-500 億元;2018 年隨著名酒再發力,預計會增長到550-600億元。
3.中高檔100-300元價格帶:
1)價格下探到此區間 ,是所有名酒的戰略之一(如洋河、郎酒、瀘州、沱牌、五糧醇、茅臺系列、金劍南、古井等等)。省級品牌和地方性品牌,在此價格帶激烈拼殺;
2) 2011 年至今,100-300 元價格帶上,推出的新品(牌)幾乎沒有規模性銷量(除毛鋪健康白酒);
3)銷售規模分析:省級名酒 1-6 個品牌,核心品牌總數約 50-100 個,單品牌預計幾千萬-30億銷售額,總規模預計 450-500 億元;地方性酒企整體銷售額較低,按 50 億測算;老名酒品牌群按 15 個測算,預計 250-300 億元銷售額。因此,100-300 元價格帶2017年總銷售額約為800 億;2018 年預計會增長到900-1000億元。
4.中低檔100 元以下(含光瓶):
1)10-100 元盒酒流行品牌不下 3000 個,總銷售額不下 2000 億;
2)光瓶酒(約1000億)+小酒(200億)+散酒,預計總規模 1300 億。
3)中低檔白酒銷售增長的可能性較低(小酒會有一定增長),因為消費量預計下降、而消費價格上漲幅度有限。
5.2017年白酒銷售收入總額約5654億元(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銷售額預計為6200億左右。
6.2018年,高端/次高端/小酒的增長速度,預測將高于中高檔和中低檔(不含小酒)。
六、2018-2020年、三年白酒銷售規模預判。
樂觀預測2020年:飛天茅臺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五糧液白酒銷售收入超過500億,洋河300億,瀘州老窖200億,劍南春、郎酒、汾酒、古井分別100-180億;水井坊舍得國臺習酒四特西鳳江小白牛欄山等20-100億,則中國主流名酒總盤約為3000-3200億元;加上數十家省級名酒企業,規模10-50億不等。主流品牌總規模會達到3600-3800億元,行業前50名屆時會占白酒總銷售收入的50%(按7500億預測;2018-2020年、每年同比增長10%)。
但,量跌(消費量)+次減(消費頻次)+成本攀升不可避免,拔高價格(消費升級、提價)是白酒行業發展的基本方向。
七、各個白酒板塊營銷擴張能力定性預測。
1.2012年及以前,是中國名酒震蕩上升的階段,也是各級酒企百花爭鳴階段;2013-2017年,是中國名酒深蹲、蓄勢、集體爆發階段;接下來5年,將是中國名酒徹底切換主流頻道階段,非市場主流品牌、非中國名酒不喝,會是白酒消費的基本面。品牌將打破區域壁壘、打破消費慣性壁壘、切割部分地方情結壁壘。
2.五年內,中國白酒具有擴張能力或潛能的白酒板塊,排序分別是:
貴州板塊(茅臺引領醬香)=川酒板塊(濃香基地、名牌眾多)>蘇酒(洋河雙溝雙名酒)>徽酒(古井黃鶴樓雙名酒)=汾酒(汾酒與華潤結合)=京酒(二鍋頭+舍得)>天津板塊(國臺醬香)≥冀酒(老白干并購)≥陜酒(西鳳仍需努力)≥湘酒(酒鬼體制靈活性不足)=鄂酒(毛鋪健康白酒)=渝酒(江小白現象)≥贛酒(四特)≥新疆(伊力特)≥豫酒(彩陶坊龍頭)>青海(天佑德計入白酒)≥魯酒≥粵酒(小糊涂仙、百年糊涂)=內蒙(河套)>甘肅(金徽)>東北板塊(低檔酒不足以引領行業向上發展)>其他(臺灣、寧夏、廣西、海南、云南、西藏、浙江、福建、上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