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葡萄酒市場復蘇,雖然是整體性復蘇,但是其增長主要是新的地區和新的消費人群帶來的。
案例一:內地葡萄酒市場的替補作用。過去說到葡萄酒消費,大多依靠主銷區的支撐,比如珠三角市場、浙江市場、福建市場、上海市場、蘇南市場。一位浙江酒業的資深從業者告訴筆者,浙江大部分的縣城葡萄酒市場容量都有5000萬以上,有的甚至能上億,比如余姚、蒼南。而內地的市場葡萄酒消費卻比較滯后,但是這種現象在去年以來就開始明顯改變。
一位浙江酒業經理人告訴筆者,春節回安徽老家某地級市,過去帶葡萄酒沒人喝,或者是先喝白酒,實在沒有酒了再喝葡萄酒。今年大家都主動喝,白酒喝的積極性反而不高。過去婚宴只擺白酒,現在一紅一白才是標準配置,而且當地做酒的朋友主動向其請教葡萄酒的經營方法。
這說明葡萄酒在內地市場的滲透率已經大大提高了。
案例二:“1970年前出生的人喝葡萄酒是被恐嚇營銷搞定的。”一位江蘇無錫的酒商如是說。他解釋,70年前出生的人如今過了45歲,過去創業的時候大多數時間喝白酒,喝酒的目的是為了生意或為了情面,如今這些人事業有成,但身體也落下了一些毛病,一般而言是“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時候,他們雖然不太能喝白酒,但應酬卻免不了。怎么辦?醫生就會警告他們“若再喝白酒,小心.......”這位酒商認為,醫生幫了葡萄酒商的忙,醫生建議:如實在要喝,可以喝點葡萄酒。如此,原來的政務、商務酒類消費主力人群,開始向葡萄酒傾斜。這兩年再加上政府限制“三公”,反腐,給了酒類消費者由白轉紅的一股推力。
但這位酒商也認為,真正的消費主力是80后、90后,他們沒有白酒情結,而且在其成長的年代葡萄酒已經開始普及,他們消費欲望強烈,雖然目前消費能力不足,但如果他們的消費能力上升上去,葡萄酒將會迎來真正的春天。
至于70-80一代,他認為是兼容的一代,他們既可以消費白酒,也可以消費葡萄酒,但是未來他們因為身體原因,消費中高端葡萄酒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