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國葡萄酒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對策
4.1 優化葡萄酒產業鏈,培育以葡萄酒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中國葡萄酒產業經濟雖然初具規模,形成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葡萄酒企業,但是,與歐洲葡萄酒產業強國相比,還沒有形成以葡萄酒為核心的集約化產業集群。中國葡萄酒產業集群發展應該以葡萄酒產業鏈為核心劃分為葡萄酒基礎產業和輔助產業,即以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貯藏、運輸和營銷產業鏈為葡萄酒產業集群的基礎產業,以葡萄酒企業管理、人才教育與培訓、知識產權相關的技術轉移、生產原輔材料及葡萄酒機械與包裝、旅游觀光、休閑娛樂、葡萄酒文化推廣產業鏈等為葡萄酒產業集群的輔助產業。
厘清完整的葡萄酒產業鏈以及產業鏈上存在的問題是優化葡萄酒產業鏈、培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集群的前提條件。制定集社會、經濟、文化、生態及其產業自身關聯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規劃,逐步構建以葡萄酒為核心的相互聯動發展的產業集群,是葡萄酒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生機制和有效路徑。根據葡萄酒的生產地域、氣候及地理風土條件,以葡萄酒產業鏈為核心,培育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葡萄酒產業集群,是中國葡萄酒產業經濟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的前提和必要條件。
4.2 建設“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構建葡萄酒產業創新聯動機制。
中國葡萄酒雖然正在走向快速發展的階段,但從產業可持續性發展的視角,還沒有形成集產業、學校、科研機構一體化發展的創新聯動機制,即集研究、開發、生產于一體的葡萄酒產業發展集成化和協同化。葡萄酒產業科研主要是葡萄學研究、葡萄酒學研究、葡萄與葡萄酒教育研究、 葡萄酒法規與行業標準研究、葡萄酒現代營銷模式研究。將葡萄學研究、葡萄酒學研究、葡萄與葡萄酒教育研究、葡萄酒法規與行業標準研究、葡萄酒現代營銷模式研究整合為產學研一體化,為葡萄酒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我國可以借鑒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葡萄酒產業管理機構模式,從國家層面整合葡萄酒產業的產學研一體化的聯動機制。產學研一體化成為科研成果轉化現實生產力的孵化器。葡萄酒產學研一體將加快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現實的生產力,促進葡萄酒產業的快速發展,將葡萄酒產業的比較優勢轉化競爭優勢,提升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競爭力。葡萄酒強國澳大利亞就是產學研一體化創新聯動機制的典型。葡萄酒產學研一體化為葡萄酒產業發展培養具有實踐型、專業化、創新性的人才提供了有效平臺和實踐創新基地;同時,產學研一體化提供了葡萄酒高端人才的動態連續性培養機制;葡萄酒產學研一體化可以避免人才缺乏導致的葡萄酒產業發展的瓶頸。例如,葡萄栽培地域研究、品種選育及生產模式,就可以憑借產業、學校、科研機構平臺,構建集研究、開發、生產于一體的葡萄科技創新機制。因此,產學研一體化機制既是葡萄酒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又是葡萄酒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機制。
4.3 提升葡萄酒產品質量和個性,建設中國特色的葡萄酒文化。
中國葡萄酒產業已經具備一定的綜合競爭實力,但是自2010年以來中國葡萄酒產量和銷量徘徊不前,其主要原因是國外葡萄酒企業巨頭大舉進入中國,導致國內市場競爭加劇,而中國葡萄酒品質和個性特征無法滿足國內外消費者的需求。歐洲葡萄酒強國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無論從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工藝、品牌及酒莊管理,都形成了獨特的葡萄酒文化。中國應該挖掘自漢代葡萄酒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豐富的葡萄酒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融入儒家文化與現代文明因素,培育中國特色的葡萄酒地域文化,為中國葡萄酒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軟實力。歐洲葡萄酒釀造過程中融入了西方文明的個性因素,顯示了西方社會豐富的文化底蘊。葡萄酒復雜多樣的個性和風格,既是西方社會文明發展的追求,又是西方存在方式和價值取向的凸顯,同時滿足人們對葡萄酒品位和個性需求。尤其需要關注和研究的是西方葡萄酒文化發展變化規律,探索發現中國葡萄酒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培育積極向上的具有中國地域特色葡萄酒文化。
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要成為與世界葡萄酒強國相媲美的實力:一是借鑒舊世界葡萄酒國家優秀葡萄酒文化成果,培育中國地域特色和風味的葡萄酒文化,滿足國外復雜多樣的個性需求。這既是提升中國葡萄酒國際綜合競爭力重要途徑,也是推進中國葡萄酒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競爭機制,更是中國葡萄酒未來打開國際市場、走向世界的必要路徑;二是借鑒新世界美國和澳大利亞葡萄酒產業發展的現代市場文化,引入現代化工藝和市場營銷開拓戰略,塑造滿足不同消費者群體的、具有國際競爭實力品牌。塑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文化,不僅是提升中國葡萄酒產業全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國葡萄酒產業可持續性發展的內在動力。
4.4 完善政府規制,確保葡萄酒可持續發展制度保證。
政府規制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產業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保證。政府規制不僅是產業有序競爭的前提,更是國家對一個行業確?沙掷m性發展戰略導向。政府制定宏觀產業政策層面以規范企業和市場的關系,為某一產業的中長期發展確定戰略導向。政府制定的政府規制包括政府產業政策與規劃、降稅或補貼、行業規范以及標準確定。中國的發展規劃一直是明確的,控制白酒規模,穩步發展啤酒,大力發展葡萄酒。《葡萄酒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葡萄酒行業準入條件》《葡萄酒國家標準》等,這些規制標準的出臺,不僅為葡萄酒產業發展提供了規范化和標準化的制度保證,而且推動了產品質量和消費者滿意度的提高。各地政府針對各自葡萄酒產業發展狀況,切實地制定相應的規制,如寧夏、遼寧省級人大專門對葡萄酒產業發展進行立法,各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的葡萄酒產區也紛紛制定出臺葡萄酒地理標志保護管理辦法,通過法制化、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建設高標準葡萄種植園。中國政府應該根據葡萄酒產業發展的不同時期有針對性提出切實有效的超前性產業發展政策,為這個葡萄酒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發展導向或制度保證。
中國政府借鑒西方葡萄酒產業制度,結合本土葡萄酒產業特征,從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全球視角,優化葡萄酒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規制,尤其需要對葡萄酒地理標志保護方面的知識產權進行制度規范,為中國葡萄酒產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