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從不同側面顯示,葡萄酒市場正走向復蘇。
“晴雨表”折射葡萄酒市場回暖。3月底在成都舉行的第92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上,葡萄酒算是風光了一把,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葡萄酒和白酒展區互換,葡萄酒占據了最中間的3-5號館,展館位置更加醒目;二是從論壇方面來看,葡萄酒舉辦了中國葡萄酒市場白皮書發布會、2015國際領袖產區葡萄酒質量大賽等多個有影響力的論壇,賺足了消費者的“眼球”。
宏觀形勢顯示葡萄酒市場空間廣闊。4月9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從2016年1月1日起,允許歐盟成員國每年以1%的增幅擴張葡萄園種植面積,而我國市場是其主要銷售市場。此外,關稅下調也推動了葡萄酒進口,典型一例是,由于是“零關稅”,葡萄酒生產國智利在我國的銷售逐年增加,2014年智利葡萄酒在我國的出口量超過1億美元。我國很多地方把葡萄酒推廣列入重要工作內容,據媒體報道,2015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新增了“葡萄酒精品展”。
筆者認為,葡萄酒市場復蘇,原因有二:首先,葡萄酒滿足了多數消費者的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葡萄酒產品更符合消費者酒精消費低度化和健康化的趨勢;其次,受到宏觀政策形勢和市場環境制約,白酒結束“黃金十年”步入“煉金十年”,由于深度調整導致白酒行業的整體低迷,為葡萄酒的發展預留出較大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復蘇并不意味著葡萄酒企業就可以高枕無憂,與之相伴的是市場競爭也正在日益加大。受市場機遇誘惑,國內一些傳統白酒龍頭企業也將眼光瞄向了葡萄酒市場,目前,瀘州老窖和茅臺就已將搶灘葡萄酒市場的戰略漸次付諸實踐。在激烈的競爭中,誰能笑到最后,關鍵看誰的品質和價格更切合消費者的“胃口”了,消費者的選擇是對市場最終的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