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貴州茅臺的新聞主要有兩種,一種和酒相關,一種和股價相關。和酒相關的新聞,往往涉及到酒價的調整、銷量情況等方面內容,總會讓讀者對貴州茅臺有一種供不應求的感覺;和股價相關的新聞,往往是某某上市公司的股價超過了貴州茅臺,或是貴州茅臺又創下新高,抑或是又突破了整百的股價等等,常常會讓股民讀者感到貴州茅臺的股價有著勢不可擋之勢。
茅臺自稱國酒引爭議
據筆者整理資料發現,貴州茅臺“怒擲酒瓶振國威”的故事有很多個版本,也有很多不同的解讀,但不管怎樣,其向國人傳遞的信息在于貴州茅臺是代表了我國白酒產業的重要產品,貴州茅臺也將自己的產品自稱為“國酒”,貴州茅臺酒廠甚至在2016年1月15日和影視公司共同出品了電影《國酒》,雖然票房不溫不火,但足以說明其對自身的認可。不過近年來,似乎也有多家高端白酒企業并不滿意貴州茅臺自稱“國酒”的舉動。
無論是國酒與否暫且不提,貴州茅臺在A股股價第一的“一哥”之稱在過去兩年間基本上沒有動搖,在其2015年第四季度重回每股200元的高位之后便走出了勢不可擋的強勢行情。在這兩年中,雖然百元股甚至是200元、300元股相繼出現,但基本上都是上市之后連漲、沖高的次新股,總市值也只在數百億元左右。與貴州茅臺近期9000億元以上的市值相比,那些次新股的未來似乎并不明朗。
2007年1月15日,貴州茅臺股價首次突破100元;2010年9月6月,貴州茅臺的股價一舉超過世紀鼎利而晉升為A股第一高價股。堅守了1226天、811個交易日之后,因宏觀經濟下滑、“三公消費”限制、行業調整等因素影響,2014年1月15日,復牌后的長春高新股價超越貴州茅臺,一度令市場認為貴州茅臺的“一哥”地位將不復存在。如此過了4年,長春高新依然是百元股,而貴州茅臺還是“一哥”。
雖然參與的挑戰者眾多,但最終都由于各式各樣的原因被貴州茅臺“懟”了回去。簡單分析原因,就是貴州茅臺有能力將股價擺在百元以上,業績足以支撐起股價和市值。再看看其他的短期“一哥”,或是炒作之后的泡沫破滅,或是業績得不到兌現,或是后續沒有持續的上漲動力,或是表現不再驚艷?傊F州茅臺以一種穩定的表現,一直都走在股價的最前端。
當然,貴州茅臺曾經的高股價并沒有被市場太多認可,其7年前飄忽不定的千億市值在A股當中算不上什么,但如今這只A股的總市值排第五、稍不留神就可以破萬億的上市公司已經成為眾多機構爭相追逐的焦點。
貴州茅臺的強勢,和其“百年老店”的歷史有著重要關系,在其股價突破200元整百關口之后的行情,猶如曾經的房地產行情一樣,表現形式均是快速翻番。房地產之所以能夠快速漲價,是因為人們認定房地產具有居住和資產增值的雙重屬性;同樣,貴州茅臺之所以能夠漲價,也是因為人們認定其有雙重屬性,一是飲用,二是投資。
與絕大多數普通酒不同的是,歷經了百年風霜的貴州茅臺從骨子里就是高端酒,其品質也確實要強于絕大多數白酒。再從其并不算多的產量來看,貴州茅臺的白酒足以達到物以稀為貴的標準。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人珍藏貴州茅臺的消息,但卻基本上見不到有人珍藏普通白酒的消息,因此可以說這個市場已經認定貴州茅臺具有投資的價值。
白酒作為一種投資品并不罕見,因為在這個地球上,人們已經約定俗成了很多可以投資的品類。在與白酒同屬于酒類的紅酒中,人們都知道正品拉菲隨著年代的久遠會越來越貴,而絕大多數品類的紅酒卻并不會有多少價值。另外,諸如郵票、手表、陶器、茶葉等品類都有諸多愛好者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