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龍頭換帥
2018年1月10日,張裕A發布重要公告稱,原董事長孫利強先生因個人原因,決定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公司董事會選舉周洪江先生出任本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并同時解除周洪江先生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職務;聘任孫健先生為公司總經理。
這意味著,國內葡萄酒業的龍頭企業、也是最具歷史的民族企業完成換帥,進入了新時期。這次換帥被認為與張裕葡萄酒全球布局、全面調整息息相關。
張裕葡萄酒已經在國內行業中呈現領先姿態:5年來張裕營業收入在13家上市公司總收入中占比均超過50%。
盡管在國內葡萄酒江湖笑傲,但是與其他的國產葡萄酒企業一樣,張裕也面臨著進口酒的沖擊,為此,其開始進行全新布局。
從2013年開始,張裕進行了一系列全球化擴張,先后在法國、西班牙、智利并購海外酒莊與公司。2017年12月,張裕又以2060.5萬澳元實現了對澳大利亞歌濃酒莊的控股收購。
目前,張裕業務布局涉及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4大洲,形成了以葡萄酒、白蘭地、進口酒齊頭并進的“三駕馬車”,擁有著20余個主推國內外產品品牌,成為一個擁有多個國際優秀葡萄酒品牌的全球領先葡萄酒品牌運營商,為提升其國際影響力奠定了良好基礎。
2017年1月,英國第二大連鎖超市Sainsbury開始出售張裕解百納干紅,2017年4月,全球第三大超市集團樂購(Tesco)開始銷售張裕摩塞爾十五世酒莊2015年份摩塞爾傳奇赤霞珠干紅。
業界相信,在完成領導層的新老交替后,張裕將繼續致力于國際化,并刺激其他國產葡萄酒品牌走向世界。
茅臺市值破萬億
2018年1月15日,貴州茅臺開盤后不久,股價就一度攀升至799元,市值首次突破萬億元。
萬億市值,這個數字超過了貴州前三季度的GDP(9499億元),等于三個“中國中車”。截至目前,貴州一共有28家上市公司(包括香港上市的中國優質能源),合計市值為1.26萬億元。貴州茅臺已經占據了貴州省80%的市值。與國內幾大白酒巨頭相比,貴州茅臺目前近萬億的市值,大致為3個五糧液,或者5個洋河股份,或者10個瀘州老窖的市值。
高市值源于營收的高增長,茅臺集團2018年的年會數據顯示,2017年茅臺銷售收入764億元,同比增長50.5%,超年度計劃27%。伴隨著業績的高增長,2017年貴州茅臺的股價迎來爆發,成為A股市場的第一高價股,占全國19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總市值的51.7%。
業內普遍認為,大眾消費成為支撐高端白酒增長的支點,也是茅臺一路高漲的重要支撐。
隨著貴州茅臺成為A股第一高價股,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同聲音。
一部分觀點認為,茅臺的高市值與高增長源于其稀缺屬性,未來還會繼續增長。與此同時,有部分投資者認為,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白酒股適度成長可以理解,但是若以目前37倍的市盈率去買茅臺,未來增長不可預測。甚至有部分基金經理表示,當前已經有出現泡沫的風險。
啤酒巨頭集中漲價
白酒巨頭一路高漲,啤酒業同樣也響起“漲”聲。2018年1月1日起,包括華潤雪花、青島在內的多家啤酒企業將對產品進行價格調整。
提及漲價原因,這些廠家一致在公告函中表示: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增加、運輸費用增加、環保稅開征等原因,生產成本增加。
目前市場反饋顯示,燕京啤酒、華潤雪花啤酒、青島啤酒先后漲價,漲價幅度在10%~20%。漲價品類集中在500ml的瓶裝和易拉罐裝。
以往普遍售價在3元/瓶的大眾化飲品,緣何集體漲價?業界認為,一方面是由于成本的增加所致。另一方面,也有著企業升級產品結構、適應消費升級的考量。
啤酒市場向好,消費升級成為漲價一大動因。從2016年8月份開始,啤酒連續五個月實現月同比正增長,國內啤酒需求量開始回升,一掃持續3年下滑的頹勢。雖然隨后又一度處于低位,不過相較前兩年,目前啤酒行業的局面已經穩定。
對于啤酒企業而言,中高端占比日益提升,低價品系已經不能給企業帶來增長動力。燕京啤酒2014年整體啤酒銷量下降6.8%,而中高檔啤酒銷量增長30%以上。根據Euromonitor預測,到2020年中國中高端以上的啤酒量的份額將達到30%以上(其中高端占比13.5%,中高端占比17.2%)。
此外,相對固化的市場格局,給了啤酒企業漲價的外部環境。截至2016年底,我國啤酒市場主要由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啤酒、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占據,市場份額分別為28%、19%、17%、11%和7%,合計高達82%,市場集中度非常高。
中泰證券認為,啤酒行業格局已經逐步穩定,預計未來3~5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格局逐步穩定的當下,企業要尋得新的增長點,勢必要靠價格來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