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實行改革開放,到1988年,我國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歷史性變化,社會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均明顯提升。
也正是從1988年開始,國家開始對經濟進行改革治理,名酒價格也隨之放開,這對名酒以后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尤其是1988年至1996年期間,名酒進入到競逐發展階段。
名酒價格放開,古井貢“降度降價” ▐
改革開放讓經濟發展、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與消費水平均得到大幅提升,但同時也出現了社會整體消費增長過快和一部分人追求高消費的傾向。這種不合理的消費結構,在煙酒方面表現更為突出。越是名煙名酒,供不應求的問題越嚴重,因此出現了走后門、投機倒把和黑市交易等現象。
為了調節生產,抑制過高的消費和需求,緩解供求之間的矛盾,增加財政收入,打擊黑市交易,1988年7月16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做好放開名煙名酒價格提高部分煙酒價格工作的通知》(國發〔1988〕44號)文件。文件指出:為了解決當前煙酒價格中存在的問題,推進價格改革,運用價值規律指導生產、調節供求、引導消費、節約糧食、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國務院決定放開十三種名煙和十三種名酒價格,同時提高部分高中檔卷煙和糧食釀酒的價格。隨后,國家物價局公布了茅臺、五糧液、瀘州特曲、劍南春、全興大曲、郎酒、西鳳、汾酒、古井貢酒、洋河大曲、雙溝大曲、董酒、特制黃鶴樓等十三種全國名白酒價格調整的方案和要求。
名酒價格的放開,激發了白酒企業的活力和生產積極性,企業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市場供應大量增加,一直供不應求的名優白酒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費品,白酒企業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名酒價格放開有利也有弊,因為1988年放開部分名酒產品定價權引起的漲價,與彼時貨幣增發和供求關系失衡(供小于求)引起的通脹風暴和民間搶購浪潮深度相關。但這一輪的漲價并不理性,民間消費缺少扎實的實業經濟做支撐,通脹風暴和搶購浪潮在次年便受到控制。
1989年11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
對于名酒價格,國家也下發了國家名酒的計稅基準價,要求企業不能隨意降價。古井貢則在1989年底審時度勢,迅速進行調整,采取“降度降價”的策略進行應對。古井貢在原有48元一瓶的60度古井貢酒價格之下,增加了20元一瓶的55度古井貢酒和15元一瓶的38度古井貢酒,還在原有4元一瓶的古井玉液價格之上,增加一個新檔次——6元一瓶的古井特曲。
古井貢通過“降度降價”的策略,繞開當時基礎稅較高的制度限制,提前拉低價格,客觀上迎合了當時民間消費水平不高又希望喝到好酒(名酒)的需求,獲得空前成功。
古井貢在經濟治理整頓時期,及時作出調整,搶先一步占領了大量的消費市場。同時,古井貢的成功,也讓其他企業開始效仿,并采取了不同形式進行降價。
多方努力,推動酒業健康快速發展 ▐
白酒業是我國傳統的民族產業,為了推動白酒產業的快速發展,從1952年到1989年進行了5次全國性評酒會,每一屆評酒會都對酒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白酒產業的發展以及酒類品種的增加,評酒方法也在不斷地向科學化、合理化方面改進與完善,使這一有效的管理手段更好地發揮作用。
鑒于前四屆評酒會取得的成績,國家輕工部于1988年9月商請國家技術監督局、商業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等單位,在遼寧省朝陽市召開了“酒類國家標準審定會”,通過了“濃香型白酒”等6個國家標準,而第五屆評酒會就是按照這些標準評選的。
1988年10月,湖南長沙的考核擇優錄取酒類評委44名,特邀評委35名。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于橋、高月明、曹述舜、曾祖訓、王貴玉作為專家業務組成員,參加了1989年1月10日至2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的第五屆全國評酒會。
連續五屆的評酒會不僅加快了行業的技術進步,提高了酒的質量,而且為高品質的國家名優白酒頒發了“市場通行證”,對于中國白酒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