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酒會推動了酒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與此同時,酒類協會成立,進一步推動與監管行業的發展。1992年6月22日,民政部根據社會團體登記要求,正式批準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現更名為中國酒業協會)組建。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組建的、全行業統一的釀酒行業組織。隨后于1995年成立中國酒類商業協會(現更名為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主要以繁榮中國酒類市場、促進酒類商品流通、弘揚中國五千年酒文化為己任。協會會員單位由酒類生產企業、流通企業、酒類批發市場、商場超市、科研單位等組成,涵蓋了酒類商品生產、流通、配送、科研等各領域。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釀酒企業也開始轉換機制,面向市場,政府職能也從各部門管理轉向全行業管理,從微觀管理轉向宏觀管理,從直接管理轉向間接管理,國家級行業協會的建立也為政府與企業之間建立了橋梁,起到了紐帶作用,并且對我國釀酒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
成立國家級行業協會,能夠加強對釀酒行業的管理,推動釀酒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同樣也需要新聞媒體對酒業進行客觀、公正、權威的報道。
堅持改革之路,酒業發展進入新時期 ▐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的階段,酒企紛紛進行改革,酒業也進入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期,酒類市場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酒企逐漸加大對于資本市場的投入。1993年年初,青島啤酒廠實行了規范化股份制改革,成為全國9家可以在國內外掛牌上市股票的試點企業之一。同年7月15日,中國內地首家H股——青島啤酒在香港上市,成為這一年釀酒行業非常有意義的代表性事件。
山西杏花村汾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于1994年1月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汾酒上市,首開我國白酒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先河,不僅為今后一個時期汾酒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也打開了白酒企業邁入資本市場的大門。
隨著酒類企業紛紛加大資本市場投入,各省酒業也得到快速發展,這其中魯酒便是代表之一,自“八五”期間直至1996年,是魯酒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全省白酒產量、銷售收入、利稅均居全國前列,其中商品酒產量躍居全國首位。魯酒的快速發展,也讓魯酒企業在投入方面開始加大,尤其是在廣告方面的投入。
1994年11月2日,在首屆中央電視臺廣告競標中,山東孔府宴酒廠以3079萬元奪得1995年“標王”桂冠;1995年11月8日,山東秦池酒廠以6666萬元取得央視第二屆標王;1996年11月8日,山東秦池酒廠又以3.212118億元天價衛冕“標王”成功。
孔府家、孔府宴和秦池先后利用電視廣告打開全國市場,開啟了白酒行業“廣告酒”時代,在當時信息不對稱的背景下,“標王”堪稱中國白酒營銷行為的一次革命。
時至今日,廣告營銷也一直是酒企進行白酒營銷的重要方式之一,可謂是影響深遠。當然,除了廣告營銷之外,為了搶占更多消費市場,酒企開始創新商業模式并加強企業之間的合作。1994年,中國白酒業第一個買斷經營品牌——五糧醇酒問世,該產品由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福建邵武糖酒公司總經銷。1995年,五糧醇銷量達1670千升,新增稅利1000萬元。1998年,五糧醇銷量高達8580千升,成為白酒市場的新寵。
五糧醇模式的成功,吸引了一批有實力的經銷商拿著設計好的方案和現金找到五糧液,按“品牌總經銷”即“買斷”的模式與五糧液集團共同開發出了“五糧神”、“五糧春”、“金六福”、“瀏陽河”等一系列的全國性產品,五糧液由市場競爭需要形成的“總經銷買斷”模式,開啟了中國白酒多元化商業模式先河。
1994年5月24日,浙江紹興黃酒骨干生產企業紹興市釀酒總公司與百年老字號沈永和酒廠“強強聯合”,組建了我國最大的黃酒生產和出口基地——紹興黃酒集團公司,中國紹興黃酒集團的成立,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與市場占有率,并推動產業的健康發展,黃酒行業也開始了新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