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年一度的白酒旺季到來白酒市場出現回暖趨勢凸顯,以茅臺為代表的貴州白酒日漸贏得消費者青睞。近日,相關報道及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白酒暢銷榜茅臺排第一,貴州高品質白酒產品具有強大的市場潛力。
春節剛過,各類對于春節期間酒類銷售量大的報道鋪天蓋地,但筆者認為春節期間老百姓走親訪友,人際關系應酬也少不了,諸如白酒、紅酒等酒類產品銷售量增大實屬情理之中,對于白酒市場回暖的說法并不認同。
自2012年以來,白酒結束了其價格增長的“黃金十年”,包括茅臺在內的多種白酒價格“飛流直下”,自2012年開始,53度飛天茅臺的終端價從2000多元一路下滑到千元以下,目前穩定在千元左右,而批發價也在800―1000元附近;市場價格53°單只裝(飛天或者五星)為600元左右。其他一些白酒品牌,如純正五糧液最普通單只裝價格也在400元左右。純茅臺出廠價很高,銷售和代理商利潤也就是10%左右。所以高端白酒價格雖高,但與之前相比較,近年來已是一降再降。白酒的市場價格也是越來越理性。
但市場的回暖不僅僅看價格升降,更重要的是其銷售量的變化。在中國的酒類市場中,白酒的銷售量起伏并不大,所以其銷售彈性并不明顯。零點研究咨詢集團下屬零點指標數據曾于2013年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西安六城市的31—50周歲居民開展了白酒消費趨勢的專項調查。調查顯示,七成消費者一周喝一次白酒;在31—50歲的主流消費者中,有六成消費者可謂白酒的鐵桿粉絲。此外,中高收入消費者群體中白酒核心消費者的占比均超過了六成,而低收入消費者選擇啤酒的比例相對較高。也就是說,白酒的消費群體依然很大,被改變的只是不再購買高端酒類這部分人的消費偏好,用中低端白酒、洋酒、茶葉或者其他替代品來送禮、自用。
近幾年,政府反腐和三公消費等限制政策使白酒損失掉政府官員這一重要消費群體。但春節假期是國人消費高峰,春節期間,不僅有大大小小的飯局,禮尚往來也必不可少。中高端白酒產品是禮品的首選,無形中便擴大了白酒在酒類市場中的份額。另外,高端酒類畢竟是季節性產品,經銷商不會多拿,但在春節期間,需求旺盛,但白酒價格一直受到政府部門和新聞媒體的監督,所以白酒并不會因為春節期間足需求增大而有異于常日的價格變化。
雖然酒類市場中白酒的價格一直趨于理性發展,但并不代表白酒產品的利潤大幅下降。據同花順2014年12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班年度,白酒產品銷售毛利率雖也多有下滑,卻仍居高位,貴州茅臺毛利率更是高達93.1%。五糧液、青青稞酒毛利率均超過70%,而其他行業,鮮能望其項背。降價后依然如此暴利,不得不讓人想到白酒從生產到銷售其中泡沫到底有多大。
所以說,此次白酒銷量快速增長,是階段性的,并非有回暖趨勢。僅是順應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而變化,客觀形成了季節性小幅度回暖,但要想白酒市場真正恢復繁盛發展,不僅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支持行業的銷售,更重要的是需要白酒行業內的自我革新,控制白酒價格,以優質、創新的產品贏得市場回暖,重拾繁榮國酒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