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白酒行業延續幾千年了,不時的有人在唱衰,也不斷的有外行業人員“一猛子”扎進來。唱衰的聲音自然不用去理會,因為這種在古今中外都有過“遭禁”經歷的行業,又經歷過內憂外患的戰火洗禮,又經歷過計劃經濟和改革開放的對向沖擊卻依然屹立不倒的行業,沒必要再擔心它的安危。倒是那些“一猛子”扎進來的跨界白酒人,挺讓人牽腸掛肚。
四大共性,業外資本做白酒具備一定的優勢
跨界白酒人,也就是新白酒人。這里主要是說的是經營白酒廠的,并且是做自主品牌的,并不指那些僅做原酒生產或者僅做白酒貿易批發的商貿企業。這些跨界白酒人,大抵是有些共通性的,他們的共通性有四點。
第一,他們都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現在的白酒行業,單是一張固態法的生產許可證就能賣到100多萬,茅臺鎮等核心產區的生產許可證都有300萬以上的的價格了。白酒廠這玩意兒,不是誰想搞就能搞得了的。
第二,他們都有過其他行業里的成功經驗。買(建)酒廠的錢從哪里來,都是在過去的行業里、在成功過程中積累出來的。您或許會好奇了,都是做什么行業的人樂于跨界進入白酒圈呢?我們研究發現,這也是有一定規律的。鋼鐵、煤炭、房產、建材幾個行業跨界做白酒廠的最多,其實總結一下基本是兩類——房產和礦產。還有一類人也是比較多的,那就是官宦子弟及官宦親屬,他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類型。當然也有其它的情況,那些就比較分散難以形成類別了。
為什么房產和礦產類企業轉型進入白酒行業的數量多呢?這些企業的性質可以歸結為跟國家資源掛鉤的、半壟斷性質的,所以他們也是極易暴富的和受國家政策調控影響極為深刻的。所以,他們是既有實力也有意愿進行跨界投資和轉型升級的企業。他們之所以選擇白酒行業進行投資,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是這些企業家經常出入酒桌,對白酒產品的切身體驗很清晰。
二是他們的企業每年都有用白酒進行客戶招待和禮品往來,自己企業就會有固定的一筆數量不菲的白酒支出。
三是作為成功人士和高消費人群,他們直接面對的就是高端白酒產品,他們感受到的白酒行業是一個高利潤空間甚至暴利的行業。
四是白酒行業的大眾消費性和歷史傳承性,白酒行業的影響力可以通過產品傳遞給千千萬萬的各階層的消費者,這一點給予企業家們更高級別的精神愉悅;白酒行業傳承幾千年并且還可以再傳承下去,與房產、礦產相比,白酒行業是真正可以傳給子孫、傳承后世的福澤。
第三,在特定區域或特定行業范圍內一定的社會地位。這些企業家有經濟實力又因工作需要常與政府官員接觸往來,他們在特定區域的影響力非常大。
第四,他們都認為自己比較聰明和能干。而且,一定意義上大家也得承認這一點。在世人的眼光里,只要一個人成功了、有錢了,那他就要被貼上聰明、有能力的標簽。
八大痛點,
全方位解析跨行經營者們緣何步履維艱
跨界白酒人有四個基礎和四大共性外,他們經營的白酒廠也有很多痛點,其表現主要有八點:
第一個特點,因為白酒產品運作的復雜性,以及白酒品牌經營在市場中的充分競爭性,就導致他們的企業經營的“姿勢”普遍奇怪,經營結果普遍差強人意。甚至大多數人的企業經營和銷售業績曲線都是一樣的,前一、二年業績略有提升,然后業績開始下滑個一、二年,再然后業績趨于平穩,五、六年之后企業變成雞肋,投入那么多精力和財力,居然沒搞到預期的回報,繼續做也痛,關門不做還是痛。最后一想,雖然沒多少利潤,但也不虧損。反正地皮在增值,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為什么剛開始的時候會有所增長?因為剛開始搞這個事業的時候,老板的心氣大、熱情高,很多事情在乎的是成功與否而不單單用金錢去衡量,寧愿花點冤枉錢也要把事情做成。這一階段,也是在第一時間將老板的人脈資源變現為貨物輸出。老板們一顆顆堅決做好白酒事業的決心和幾十年影響力的發酵、蒸騰,這就都推動了企業業績的增長。
為什么第二階段業績開始下滑呢?一來,隨著酒廠瑣碎事務的不斷涌現和對白酒事業的逐漸理解,老板的熱情和關注度逐漸下降。二來,老板人脈影響力轉變為貨物輸出的邊際效用遞減,給面子的喝酒的人的酒量是有限度的,而那些給面子的賣酒的人也都是外行,他們也是靠團購賣酒,也已經遭遇到和酒廠老板同樣的問題,銷售開始下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