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產業發展出現新的趨勢
山東境內企業分布更加廣泛,涵蓋15地市,葡萄酒企業仍然主要集中在膠東半島,其中煙臺地區140家,占企業總數量的63%。新產區初露端倪,除半島沿海產區外,魯中南山區(濟南、泰安、棗莊、日照等)、魯西北黃河故道地區(德州、聊城等)開始發展,并有望形成葡萄酒新產區。
釀酒葡萄種植由“公司+合作社/農戶”向公司自有基地種植管理轉變,葡萄酒企業種植基地由省內向省外條件適合、土地資源豐富、產業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地區轉移(例如:張裕公司先后在北京、遼寧、陜西、寧夏、新疆投資建設酒莊;威龍公司在甘肅投資建設酒堡、在新疆投資建設釀酒葡萄基地)。
5、充分發揮協會作用,做好服務工作
“十二五”期間協會在服務政府和企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
起草了并配合政府論證了《山東省葡萄酒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起草了《葡萄酒行業準入條件》山東實施細則,并配合政府實施了企業準入審核;起草了《山東省葡萄酒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葡萄酒產業鏈提升方案》、《山東省葡萄酒產業轉型升級指導目錄》,提交了《山東省葡萄酒產業現狀與對策建議》等。受政府委托組織了品酒師教材編制和品酒師題庫開發工作。
培訓推薦了一批人才。通過舉辦“‘普瑞特杯’山東省第三屆葡萄酒品酒職業技能大賽”,經推薦,3人分別獲得“山東省輕工行業首席技師”、“山東省技術能手”和“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先后有兩人被評為“山東省首席技師”;30余名成績優異者被推薦申報技師、高級技師。組織了山東葡萄酒莊園名莊評選,有五個酒莊獲山東名莊稱號,協助十幾家企業申報了著名商標等等。
開展對外合作交流。協會2014年與新西蘭霍克斯灣葡萄種植與釀造協會簽署有關葡萄栽培、釀酒、酒文化推廣等合作備忘錄;2015年與意大利葡萄酒聯合會簽署了有關葡萄品種引進、技術設備展覽等合作框架協議。促進了企業對外交流。
為服務會員企業,做好協會網站維護、《山東釀酒》內刊編輯出版工作,為會員提供技術交流和產品推廣平臺。協會被省社會組織管理局評為5A級社會組織。
二、葡萄酒產業當前面臨的形式與山東葡萄酒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進口酒強勁進入中國市場
葡萄酒生產大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美國的葡萄酒產品已經占據了中國市場較大比重的份額,為眾多消費者所認識。隨著國家貿易政策的調整,從智利、新西蘭進口葡萄酒實現零關稅,進口澳大利亞葡萄酒預期實現零關稅。這些新世界葡萄酒生產國的產品正在為中國消費者所接受。據中國海關統計,2014年全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約3.83億升,比2013年增長1.59%;2015年上半年全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為1.94億升,比2014年同期增長13.43%;2015年上半年山東口岸進口葡萄酒4491萬升,比2014年同期增加99.5%。
2、國內兄弟省區政府重視葡萄酒產業發展
西北地區新疆、甘肅、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得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近五年來發展迅速。新疆形成了天山北坡、焉耆盆地、吐魯番、哈密、伊犁五大產區,現有葡萄酒生產企業95家,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在會見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時說,發展葡萄酒產業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促進當地群眾就業,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帶動旅游產業發展。自治區將專題研究葡萄酒產業發展問題,以成為像法國波爾多、美國加州一樣的世界葡萄酒主要產區為目標,在現有的發展基礎上科學規劃、發揮優勢,抓好種植和工業化生產,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借助市場和品牌的力量,結合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以點帶面、創出品牌、選準領軍人物,推動規;髽I與小酒莊同步發展,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葡萄酒品牌、打進國際市場。
甘肅初步形成了武威、張掖、嘉峪關三大產業基地,培育了莫高、紫軒、威龍、祁連、國風、皇臺、敦煌莫高窟、敦煌陽光等葡萄酒重點生產企業。甘肅省把優質釀酒葡萄種植與釀酒列為甘肅優先發展的產業。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副省長李榮燦任組長的葡萄酒產業發展領導小組。
寧夏葡萄酒產業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到50余萬畝,自治區政府專門設立了葡萄產業發展局,將葡萄產業列為全區經濟轉型升級十大產業之一,進行重點推進,先后制定出臺了《中國(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文化長廊發展總體規劃》、《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保護條例》、《賀蘭山東麓列級酒莊評定管理辦法》等一些列法規政策,從產區保護、資金投入、科技支撐、人才培養、市場推介等方面全面推進葡萄酒產業快速發展。
3、山東葡萄酒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釀酒葡萄原料生產成本較高,葡萄酒產品市場競爭力受到嚴峻挑戰。一是資源性成本較高。山東人均土地面積少,葡萄生產用地成本高;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勞動力資源相對稀缺,葡萄酒生產用工成本提高。二是氣候因素導致管理成本增加,山東氣候雨熱同季,葡萄病蟲害綜合防治成本增加;應對氣候變化、極端天氣防御成本增加;內陸地區冬季需要埋土防寒,增加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葡萄酒產業國際化程度高,葡萄酒生產受國際影響大,進口葡萄原酒價格偏低,企業栽培釀酒葡萄積極性不高,種植釀酒葡萄投入不足。
(2)葡萄酒產品產區風格特征不突出,產品結構仍不合理。葡萄酒產區劃分及立地條件研究工作滯后;葡萄品種老化,葡萄酒酵母菌種單一,對葡萄新品種選育、品種區域適應性及酵母菌新菌種選育的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產區產地風格特征不突出,能與國際著名產區標志性品種酒相抗衡的產品,尚未凸顯出來,有一定規模的原產地單品種葡萄酒除蛇龍珠、貴人香、霞多麗等特點較突出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外,其他風格特征突出的如小芒森等種植規模較小,多品種混釀葡萄酒鮮有能與國際名酒品質抗衡的產品,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從產品結構看,雖然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有效改善,但干型酒比重仍然過大,品質風格雷同并沒有根本解決。起泡酒、半甜酒、加香葡萄酒、大眾餐酒等適口、適宜年輕人消費、農村市場消費的產品比重還較小。
(3)高層次專業技能和經營人才不足。葡萄栽培與葡萄釀酒職業技能型人才和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缺乏,專業技術人才流動性較強,企業對人才培訓、培養投入不足。
(4)葡萄酒產業政策導向不明顯。葡萄酒產業集成了葡萄種植、葡萄釀酒與葡萄資源綜合利用、葡萄酒文化旅游等一、二、三產業,產業鏈長,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突出。葡萄酒產業是山東優勢特色產業,相對其他農業特色產業,葡萄酒產業(葡萄栽培、葡萄釀酒、葡萄資源綜合利用、葡萄酒文化旅游)政策導向不明、支持措施乏力。
三、“十三五”山東葡萄酒產業及協會2016年工作意見
針對葡萄酒產業面臨的形式和山東葡萄酒產業面臨的發展問題提出如下幾點意見。
1、總體思路:
貫徹十八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屆十三次會議精神,立足山東葡萄酒產業實際,適應新常態,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依靠創新驅動,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生產生態協調、提高效率效益為目標,以結構調整為主題,圍繞葡萄栽培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葡萄釀酒生產信息化融合,葡萄酒產品品質(性價比)提升、風格特征凸顯,葡萄酒消費文化和葡萄酒營銷模式創新,集成社會資源,保持山東葡萄酒產業全國領先水平。
2、主動轉變發展方式
山東是農業大省,發展葡萄酒產業依然是山東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選擇之一。丘陵和山地約占山東版圖的百分之三十五,不適宜其它農作物生產,這為發展葡萄酒產業提供了自然資源。從近些年濟南、泰安、日照等利用山地發展葡萄酒產業的實踐看,也證明是可行的。從目前山東葡萄酒產業規模、產區與企業分布、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現狀看,葡萄酒產業發展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借鑒中外葡萄酒生產經營方式成功的經驗,發展葡萄酒莊園及莊園集群,提高山東酒莊酒總體生產規模,并推進葡萄資源綜合利用,延伸葡萄產業鏈條,創新葡萄酒莊園文化旅游,提高單位土地面積上的綜合收益,是實現葡萄酒產業發展的有效方式。山東目前僅有七十余家葡萄酒莊園,占葡萄酒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說明轉變葡萄酒生產經營方式,仍然是山東葡萄酒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對從事“工廠式”經營的葡萄酒企業,建議考慮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建設自己的葡萄酒莊園。近幾年來,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進入葡萄酒產業的企業增多,政府應從制度層面降低葡萄酒莊園市場準入門檻,支持、引導企業投資葡萄酒莊園,是促進葡萄酒產業轉方式的重要措施。從酒莊經營的角度,建議準備投資葡萄酒的企業在城市近郊選擇適宜釀酒葡萄栽培的小環境,結合當地歷史文化特點,建設特色葡萄酒莊園,生產具有地區特色的酒莊酒。
改進葡萄酒莊園經營方式,促進生態、生產、生活協調。葡萄酒莊園是生產、生活的場所,創新莊園園區生態環境,提高葡萄酒莊園文明水平,是提高酒莊競爭力的必要措施。
葡萄種植、葡萄釀酒、葡萄酒品鑒推廣是葡萄酒莊園經營的三個重要環節,需要練好內功。依靠技術創新,實現葡萄種植良種化、標準化、機械化和葡萄釀酒生產信息自動化;創新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葡萄酒品鑒推廣方式,有效推廣葡萄酒產品。創新需要人才,山東葡萄酒產業發展亟需一大批葡萄栽培農藝師、葡萄酒釀酒師和品鑒推廣職業技能人才;同時亟需融匯葡萄栽培、葡萄釀酒理論、技術的創新型人才。企業應重視專業人才團隊建設,加強人才培訓、培養,誰擁有一支穩定的、能“打硬仗”的人才隊伍,誰就能贏得創新、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3、繼續深化產品結構調整
認真研究市場需求層次結構,審查產品市場定位,確立目標市場,開發生產適銷對路、性價比高的產品,轉換銷售模式,仍然是葡萄酒企業的工作重心。在產品結構調整中,在鞏固好已有中高端產品的基礎上,應重點面向大眾消費,其中青年消費人群是葡萄酒、果露酒市場應引起重視的人群。面向大眾,要強化“健康、適口、性價比高”理念,開發新鮮、淡雅的干型、半甜型葡萄酒等;面向年輕消費人群,要強化“新穎、活潑”理念,開發起泡酒、加香葡萄酒、果味濃郁的果酒等。從我省釀酒原料情況如釀酒葡萄種植規模、葡萄園樹齡和其他果樹資源豐富實際出發,完全可以釀造出高品質、風格特征突出的新鮮葡萄酒、起泡酒、加香葡萄酒、果露酒等大眾消費的產品。從過去10年國際情況看,全球起泡酒銷量自2002年以來一直保持著穩步增長之勢。2013年,全球起泡酒的產量達到176萬千升,比2012年增長11%;而起泡酒占葡萄酒總產量的比例也同時上升,從2002年的4%增長到2013年的7%。目前,中國市場消費,起泡酒增長較快。黃酒同樣需要深化產品結構調整。黃酒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面向大眾消費者,開發健康、適口特點突出的產品。對有的企業建議考慮開發以發酵酒為基酒、配以藥食兩用動植物組織萃取物的配制酒,以“健康”、“適口”為理念,這類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