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消費者們關注點一直在變,能伴隨消費者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變,才能真正的留住他們,在白酒年輕化的問題上,并未是年輕人不懂白酒,更多是白酒不懂年輕人。
在經歷了幾年的深度調整之后,白酒行業逐漸回暖,迎來了新的復蘇周期,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一直給人以傳統、保守的印象的白酒,近幾年也在包裝、價格、口感和營銷上適應年輕人口味,爭奪年輕人的未來市場。
其中不乏品牌運營出色的創業品牌以及一眾知名傳統白酒廠商,然而幾年過去了,白酒年輕化仍待破題,年輕人的青春酒難道是一個偽命題?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白酒消費主力老齡化
雖然2017年白酒行業在去年依舊風光無限,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共生產白酒1198.06萬千升,同比增長6.86%;完成銷售收入5654.42億元,同比增長14.42%;實現利潤總額1028.48億元,同比增長35.79%,增速較上年同期提升26.5個百分點。
行業老大們2017的業績數據也頗為兩眼,比如茅臺2017年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8%;水井坊凈利潤同比增長約49%,但在目前這一輪行業增長中,以中等收入家庭和商務人士為消費主力的人群成為中流砥柱。
從消費人群的年齡結構上看,依然還是以60后、70后為主,老齡化趨勢明顯,而90后的飲酒熱情不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少喝白酒甚至不喝白酒。
數據顯示,60后、70后對于白酒的偏好度較高,而90后對于白酒的偏好度最低,他們更親睞洋酒和果酒。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天喝飲白酒的男性飲酒頻率也呈正向增長趨勢,45-60歲的男性消費者每天喝飲白酒占比34%,分別比調查的30-45歲、30歲以下年齡段的飲白酒頻率高出11個百分點和24個百分點。
年輕人不愛喝白酒
年輕的“90后”們,不愛喝白酒了,這是很多人的直觀感受。
一直以來,傳統白酒的營銷更集中于產品本身的歷史、工藝傳承和傳統文化的積淀之上,通過文化和價格保持自己的品牌調性,但對于90后甚至00后而言,其消費主張更為清晰奔放,也更有個性,要符合自己的喜好。
隨著消費場景的變化,年輕消費者對白酒的需求在減弱,葡萄酒和啤酒的滲透讓年輕消費者的消費更加多元化,白酒不再是第一選擇,而白酒辛辣的口感和酒后強烈的不適感更讓白酒難討年輕人的歡心。
另外價格的整體的上揚也在讓年輕人離白酒越來越遠。年輕人普遍收入不高,當白酒產品價位上升過快,超過他們的承受能力,必然使得他們改變餐桌的消費方式,也即改喝洋酒、啤酒、飲料等?梢哉f,年輕人和白酒相距甚遠,主要的原因還在于白酒企業,與之缺乏有效的培育和互動。
最后,白酒的包裝囿于中老年消費者的定位,不管字體、器形還是色彩,在視覺傳達上也都算是遠離年輕消費者的審美。同時一些主流白酒品牌的廣告,也主要訴求對象基本集中在70后以上的人群身上,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白酒老舊的形象認知。
年輕化的嘗試:青春小酒
從長期發展來看,重度消費者的老齡化趨勢將預示著白酒消費“后繼無人”的危險結局。當然,從另一方面看這也意味著創新的機會。近年來,幾乎所有消費領域都在爭相擁抱年輕人,白酒也不例外。
目前而言,國內白酒酒企多選擇利用小包裝產品——小酒,作為年輕化的主要解決方案:無論是新的創業品牌,還是傳統的白酒企業都紛紛推出容量小、包裝時尚,價格親民的小酒。
除了江小白,現在列在“小酒”名下的還有瀘州老窖的“瀘小二”,郎酒集團的“歪嘴郎”,五糧液的“干一杯”,洋河的“洋小二”、杜康酒旗下的“杜二”等。據青山資本不完全統計,近年來面市的時尚小酒多達200多款。
小酒雖然符合了當下市場白酒消費的新習慣,但在年輕化的作用上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從目前一些媒體報道上看,不少號稱針對年輕人的青春小酒們都難以形成穩定的消費,銷量平淡,有的甚至已經消失不見,就連網紅品牌江小白也于近期爆出銷量下滑的傳言。
雖然酒企不斷嘗試白酒年輕化,但市場上還沒有看到一呼百應的年輕化白酒產品,小酒的銷售總量對于傳統白酒酒企規模而言也并不算大。
青春小酒是不是一個偽命題?
這是否意味著,消費升級趨勢下的核心中堅力量8090后與白酒無緣?青山資本從目前中國白酒市場產量和營收的變化趨勢上看,白酒市場的“小酒化”、“青春化”仍然有發展的空間。雖然80、90后的更親睞洋酒或啤酒,但這并不意味著年輕一代不需要白酒。
數據顯示,線上白酒銷售層面,80后是消費的主力軍,90后對市場的貢獻率也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