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長尾市場空間足夠
縱觀中國白酒發展歷程,從1985年之后的30年間,中國白酒行業整體呈現螺旋向上的特點,不僅度過量價齊升的“黃金十年”(03-13年),也經歷過“限三公”(13-15年)下的深度調整,如今在消費升級、個人消費崛起的背景下進入行業復蘇。
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伴隨著8090后的消費心理變化,消費者的“小眾化”特征與整個消費 “多元化”趨勢所帶來的“長尾效應”明顯。由于中國的人口基數、互聯網技術等優勢,理論上只要酒企有基于真實需求的足夠差異化特征,就能夠俘獲屬于自己的特定消費人群,從而獲得可觀的收益。
青山資本認為,對年輕的消費群體進行細分,再根據其不同的個性和需求來打造,包括從源頭出發,對產品品質進行以目標消費群體為導向的創新,是青春小酒成功的前提。雖然具體到每一款小酒,其核心消費者有限,作為一個品類,青春小酒卻未必不能成其大。
但由于消費的結構向8090后轉變,對于白酒的產品認知(辛辣、不健康)、消費偏好(少喝、能不喝就不喝)、品牌印象(無感、老一輩的東西),特別是傳統渠道的便捷性優勢被現代互聯網及物流重塑后,酒企將會直接面臨著如何與消費者“溝通”,從而獲得認同感,進而產生消費,這是一個很現實喝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年輕化出路也并非青春小酒一條
目前很多以年輕化、互聯網化或個性化為概念的白酒產品很多,但大多還是在包裝形態上個性化,在品牌推廣和互動方面,依然用著傳統白酒產品的打法。目前所謂白酒年輕化很多都是70后甚至60后在研究,未必真的懂年輕人的需求,80后90后的信息接收方式和生活觀念的理解都很不同,不是換個包裝、營造個概念就可以輕易打動。
白酒年輕化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標準,一方面白酒需要更加低度化和口感優化,另一方面則需要突出品牌的個性化和情緒。
目前不少品牌也在做一些白酒年輕化的嘗試,包括低度果香型白酒實驗:將果皮烘干后放入窖池一起發酵,試圖讓白酒具備洋酒類似的果香味;在色澤上,可以考慮什么樣的顏色對年輕消費者更具有誘惑力,而不是傳統白酒那般只有無色透明的選擇。
品牌既非打動年輕人的必要條件,也非充分條件
品牌很重要,江小白能在茅臺五糧液等傳統強勢品牌下分一杯羹,品牌打造的新思路至關重要,但品牌想要長久維持客戶,最終還要回到產品本身和產業鏈構建。
目前,青春小酒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年輕人對于新鮮事物的喜好,但并不意味著長久的認同。
年輕的消費者們關注點一直在變,能伴隨消費者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變,才能真正的留住他們,在白酒年輕化的問題上,并未是年輕人不懂白酒,更多是白酒不懂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