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驕去躁
翟山認為,華龍的優勢之一,是多年積累下的全國市場經驗。這些經驗可以很好的為他布局下面的線上線下互動平臺建立更適用的模式。當下不是誰建立了一個線上線下的平臺,而是誰將這個平臺運用合理。
入行26年,翟山自認為見識過很多行業風云和奇怪現象。對此,他認為行業的穩健向前,最重要的是克服“浮躁”情緒。在面對O2O等諸多新型模式的襲來時,華龍并不是第一個投身其中的,卻是很理智的參與其中。在翟山看來,為什么當前的酒業連鎖還沒出現全國性的領軍品牌?他將之歸結為行業存在的畸形現象。在畸形的商業體系里,沒有辦法出現全國性領軍酒業連鎖品牌的。他認為目前的酒業連鎖品牌,有很多,而且每個都有自己不可復制的優勢。然而絕大多數參與其中的酒類連鎖商并沒有看清楚市場的發展方向,市場的基礎份額是巨大的,重點是真正的讓這些份額轉化為消費者。
事實上早在“酒直達”建立之前,華龍曾嘗試過網絡平臺,包括大家熟知的天貓。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在行業下行的時候,電商賦予的神話色彩已經超脫了它本身的渠道價值。目前而言,依托O2O模式的酒連鎖行業的合理存在是它壓縮了渠道層級,將產品從酒廠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產品的性價比大為提升。這個商業邏輯讓基于能讓酒連鎖品牌、特許加盟方、消費者三方均可有利益點。只有認清這點,酒類O2O才可以良性發展。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酒水消費已經從團購向零售轉型,消費者的話語權在慢慢提升。因此從更深層次而言,未來哪種商業模式更有競爭力,核心環節是誰能給消費者一個最好的購買理由。這個理由可以是保真、可以是性價比、可以是服務貼心,甚至也可以是送酒快,等等。不過對酒連鎖而言既要強調標準化,又不能忽略地域化,這是酒水消費明顯的區域性特征使然。比如華龍酒業轉型做社區店雖然可以離消費者最近,但如何服務好消費者也是個難題。因為每個社區的家庭消費水平、人群結構等都不同,華龍酒業要求自己必須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配備門店的產品。不要說萬家門店,即便是1000家門店,為了契合不同地區消費特征的不同,這個配備工作也是相當艱巨的。
翟山認為同行之間還有很多借鑒與學習的地方,而目前擺在連鎖經營者面前的并不是消費環境轉變帶來的不適,更多的應該是把我住向前發展的方向。當線上平臺搭建成功后,所有的管理與決策將會被會員決策,這就解決了不同地域的不同門店的各自特點。
藍海思維
很多酒商對于白酒都是無法割舍的,所以即便面對當下市場,還是要保持著白酒占據主導地位的絕對優勢。但對于翟山來說,他更理性的看待了二者之間的平衡嫁接。他認為如果一個企業不能賺錢,不能讓員工過上好日子,那絕不是一個好企業。翟山對白酒沒有感情嗎?其實不然,翟山曾是五糧液全國28家顧問團成員之一,也開過茅臺全國第十號專賣店。而現在華龍酒業65%的重心卻是在進口酒上。為什么會改變自己的產品架構,他卻對記者說道“對于白酒我有很深的感情,我對白酒的熟悉程度也要高于葡萄酒,但是企業是以利潤為中心的。”
確實,當前白酒經銷商的日子并不好過。那么,未來酒商的藍海在哪里?翟山認為,未來酒商生存發展必備的六大條件或者說成功的六大因素:一是有與時俱進的商業模式;二是有能執行落地的優秀團隊;三是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四是有迎合市場需求的獨家定制產品;五是有多渠道多途徑的盈利方式;六是更多的擁有C——客戶。顯然現行條件下白酒行業目前暫時很難具備競爭優勢,所以作為企業調整營銷策略勢在必行。經過充分調研,分析思考后,他覺得不管是利潤空間、產品品種還是發展趨勢,唯有進口葡萄酒存在的商業契機較占優勢。
經營進口酒雖然屬于國際貿易的范疇,但很大一部分酒商在運營模式、思維理念等方面,并未與國際市場充分接軌,甚至還有比較遠的距離。而至于國外酒商的“本土化”行動,從對方角度來看,實則也是“國際化”的一種改變。在采訪的同時,翟山不止一次對《中國酒業》記者表示,未來消費模式,應該是向歐美的經營模式轉變。
用國際視野來看,一個優秀的葡萄酒經銷商最大的優勢在于選酒的眼光。相比于此前很多的國內經營者,依靠人脈資源加高額利潤的銷售方式,國際化酒商首先要懂市場,懂消費者的口味和心理,然后根據這些標準去挑選最適合的葡萄酒,把它們精準有效地送達消費者面前。這其中還有很多細節,比如要選到價格相對低廉的優質葡萄酒,要研究不同國家的產業政策。更進一步來說,葡萄酒經銷商向國際接軌,還在于企業發展觀的改變。進口酒商發展的追求是什么?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它決定著進口酒商家的發展方向和方式。長期以來,華龍酒業一直堅持直采的模式,讓其擁有了諸多海外品牌?繉I和效率致勝,這是國際酒類市場的通用法則,也是新興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征,運營成本高,效率低的酒商,只有接受被市場淘汰的命運。而有了低成本也不是唯一,消費者對外來品牌的認知不足,是造成當下進口葡萄酒市場忠誠度不高的原因之一。未來華龍將會建立1~2個自主品牌,價格定在百元之內,這不僅符合華龍一貫的親民價格,也會更好的讓更多大眾消費者記住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