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酒業始于1989年,以全國連鎖為主體經營方向。7月5日,華龍酒業啟動新三板上市程序。
以下為7月25日,中國酒業并購論壇老友見面會——北京站上,華龍酒業董事長翟山的講話實錄。
華龍酒業董事長翟山:賴總剛才說到酒行業的生態,我從酒行業的生態與覺醒談談。
談到當下酒行業生態,我想用六個字可以形容:失衡、畸形、混沌。我是酒行業的一個老兵,看到很多風霜雪雨,看到很多路上荊棘,看到很多企業成功,更看到很多企業倒下。我個人認為用這六個字概括行業生態比較準確。
剛才有兩位朋友談到C端,現在是C主權時代,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從感性消費向理性消費走進的過程,還沒有完全達到理性消費,是去浮躁的過程,就是所謂的“混沌”。“傾聽江下浪聲,一代新朝換舊朝”,如果我們走向理性的時代,酒行業尤其商家基本都步入二次創業時代,我們企業也是如此,現在屬于二次或三次創業,這場創業是艱苦的持久戰,不是一天兩天能夠結束的,也是廠商需要面對的。
從這個角度,可以探討酒行業七種關系,這七種關系是不是跟投資有關系、跟發展有關系、跟各位都有關系?
首先,廠商關系,這個關系很微妙,前不久財經頻道跟我交流了一些我既想回答又不想回答的問題,廠商關系現在一定是矛盾和共存,如果說是矛盾關系,越往后走,矛盾的面將越來越明顯,這是永遠避免不了的。
我們跟酒廠打交道近20年。比如1919等,價格為什么賣得那么低?貨從哪里來?這是不是應該引起我們深度思考啊!真正的商家如此強壯,F在這個情況通過新一輪的互聯網,大商變成了大受傷,小商也比較麻煩,生存的方式基本是一個混沌的、失衡的狀態。
我們要思考跟廠家究竟是什么關系,有些商品真的那么重要么,在互聯網時代是先有用戶還是先有產品,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回答和思考的。我從傳統一直走到今天,過去思考一定先有產品后有用戶,現在這樣講對嗎?我企業內部講“先有用戶,后有產品”。1919是不是先有用戶、后有的產品呢?它是個平臺之后,產品自然而然就會來了。廠商有各自的經營指導,都沒有錯。
第二個關系,廠家與消費者的關系。這一點是不是在發生變化?如果說廠家是F的話,那是不是F2C?廠家是不是都在加大線上的建設?無時無刻都在想跟消費者發生關系?而且這個勢頭會越來越猛。不少酒廠聯手京東在供貨,過去是排斥的。還有洋河一號等等諸如此類,是不是酒廠跟消費者發生關系了?是否或多或少影響著商家那塊蛋糕?這是擋不住的。
第三個關系,商家與商家的關系。這是最敏感的話題。商家如此之多,通過這兩年有很多企業轉型了,無奈離開了酒的市場。
第四個,商家與消費者的關系,這是最重要的關系,B2C或者B2B2C的關系。我說過一句話,未來作為閉環,過去代理商、采購商或者連鎖商這樣的企業,是不是可以理解它的銷售額不是最重要的?資本市場跟銷售額有關系,但是銷售額真的重要嗎?最無常的是銷售額。企業B環做銷售額,C端做消費者。想做銷售額就用“雙十一”、“雙十二”等節日拉動一下,消費額就上來了。過去銷售額可能是一個企業的追求,但是現在評價企業好不好是看有多少消費者。未來一定是得民心得天下,得消費者得天下。
在座各位朋友可以看看自己的財務帳,看看有多少跟你發生關系的,一個月兩次發生交易的活躍客戶有多少,有10萬元、50萬元還是有100萬元,這是不是我們真正的追求。商家與消費者的關系很重要的,是我們要干的活,把這塊活做好了跟廠商是共存的關系。為什么很多電商比如像中酒、酒仙做得這么棒,而廠商對它又愛又很?就是因為它有成千上萬的用戶,這是商家與消費者的關系。
第五個關系,商家與跨界的關系。如果只在酒行業發生關系是最低級別的交流,能不能跟不是酒行業的發生關系,這是藍海。這就看你的商業模式設計,能不能觸摸、擁抱到那里。如果我們想生存、想發展,那跨界很重要。
第六個關系,產業與政策的關系。當企業走向一定規模時,政策是你的導向,也是你的發展方向。國家提了“一帶一路”、“萬眾創新,大眾創業”,背后有很多政策,是不是我們要探討的機會?上海據說已經開始有新的動作了,只有你是資本市場一分子才有力往前走。我個人覺得上市只是企業的成人禮,真正的考試是上市之后對企業的檢驗。
第七個關系,線下與線上的關系。賴總在做O2O。線上與線下的關系我們也在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中國全境做O2O的還沒有,都在做的路上。1919做到了十幾分鐘送。我用過酒便利的APP和電話測試10次以上,在鄭州城絕對20分鐘送達。北京在12月底實現90%以上20分鐘送。但O2O的完成都是局部的完成。
華龍酒業未來只做一件事——29分鐘讓消費者得到放心酒。在黑龍江省的縣我們都有網點,主城市3公里之內都有我們的網點,網點布局才能支撐19分鐘和29分鐘,這是其中的一環,一個縣城至少1-2家店。我們要同時啟動7個市,北京的一個區,青島的一個市,唐山、贛州、福建,我們嘗試性從黑龍江做起。如果12月底做到“29分鐘讓龍江人喝到放心酒”,我們有理由做到其他省。如果我們能夠實現,那我們就是一個純粹的互聯網企業,從傳統轉型的互聯網企業。
我們也有自己的小目標,就是我們堅定不移做中國酒業供應鏈、O2O連鎖領域領軍品牌,占整個行業1%就夠了。5%的話就阿彌陀佛,1%就上百億,我們努力5年之內把它實現。未來的企業,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這個環是不能脫開來,上面的要下去,下面的要上去,真正互聯互通才能O2O。這七大關系如果能夠讀懂,商業模式設定就能夠有方向性。
第二個觀點,未來企業競爭的核心是什么?
第一個,大物流。一瓶酒送出去是15-17%的費用,100塊錢之內的幾乎都不賺錢,百分之七八十甚至九十線上賣的產品都是100塊錢之內,為什么沒有利潤?物流成本解決不了。解決物流成本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你的企業跟物流有關系嗎?是在自己方圓多少公里之內解決物流問題嗎?如果9月份實現“29分鐘讓龍江人喝到放心酒”,不光能夠快速積累消費者,更重要的是產品送到消費者手里,本土黑龍江酒一瓶運費不超過0.5元,全國性的品牌、國際性的品牌不超過1.5/瓶。
第二個,云計算。大家都在熱談互聯網、“互聯網+”,互聯網已經在我們身邊,企業要分析自己跟物聯網有沒有關系,核算下自己企業消費者的需求,根據需求配商品和商業模式。如果能夠抓住這點,銷售額一定會裂變。
另外,我們現在在做雙品牌戰略,一定把企業的品牌推出去,如果不把企業的品牌推出去的話,消費者會對你有認同嗎?大家一提中酒網都知道有多少消費者,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一樣,當企業品牌成名的時候,你想要什么有什么。如果你現在的品牌還是二流、三流,在當地都不能叫響的品牌,建議你盡早放下,未來三五年小品牌一定會出局。
第三個,供應鏈。未來一定競爭到供應鏈,產品成本多少、拿來多少稀缺的資源和價值,上游資源尤為重要,企業如果全依賴于某幾個商家供貨的話,這個企業是沒有前途的命運的,供應鏈非常重要。
第四個,資本。企業真想走得更遠,一定要借助資本的力量,一個人的力量永遠是有限的,當企業能夠資本化的時候就很牛了。有兩個數字是驚人的,第一,酒便利庫房商品的周轉率是14天一次,一年商品周轉率是25次,很牛。第二,庫里所有商品不是自己掏腰包拿錢買的,它搭建了一個資金池的平臺。所以一定要想辦法。
“中國酒業并購論壇老友見面會”講的是并購,要么并購別人,要么被別人并購,如果有人愿意并購我們,我雙手贊成。被并購也是一種光榮,因為你有被并購的價值,能并購是因為你有并購的能力,資本很重要。
第五個,國際化。中國的企業光看國內永遠做不大,如果中國企業想做大的化一定要國際化,國際化要看歐美。中國除了幾個國際化的華為、海爾等以外,跟歐美至少差50年。創新永遠是企業不朽的靈魂,當一個企業國際化的時候,我相信這個企業就不是二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