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青藍相接,薪火相傳。2024年7月13日,一場隆重的拜師儀式在茅臺鎮舉行,八益酒業集團宋家燒坊酒業總經理奉波正式拜入華茅第四代宗師張富杰的門下。多位醬酒釀造大師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并對華茅第四代宗師張富杰再添新承人送上了誠摯的祝福。
張富杰,國家級釀酒大師,高級勾調師、高級品評師,華茅第四代宗師,新時代中國醬香白酒釀造技藝的領軍人物之一,中國華夏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協會貴州分會會長,中國華夏文化交流協會酒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奉波,國家級品酒師,貴州八益酒業(集團)有限公司宋家燒坊總經理,巷酒團品牌創始人,茅臺鎮正能量網絡公益宣傳大使。
從二人的在中國醬酒界的影響力和江湖地位,以及儀式的隆重程度來看,不難發現本次拜師儀式的重要性。那么為何已經在事業上頗有成就的奉波會選擇拜師張老呢,奉波表示:“‘傳承’是醬酒文化生生不息的關鍵。醬酒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國酒類中的瑰寶。每一滴醬酒的誕生都離不開中華兒女的辛勤勞作,醬酒的每一次進化都離不開中華兒女的集體智慧。傳承和創新醬酒技藝是吾輩必須肩負的重任,不能讓傳統醬酒技藝在我們這一代丟失。張老作為中國醬酒界的泰山北斗,有太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通過向張老學習,我將更加精進自己的釀酒技藝,更加深刻理解中國醬酒文化的深邃和博大,并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人感受醬酒的魅力。”
正如奉波談到的那樣,醬酒文化和技藝有著必須傳承和發揚的理由。2006年,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其中有4個與酒有關的項目,均為“傳統技藝”類,而茅臺作為醬酒代表恰在其中。追溯醬酒的歷史,可上溯到漢代“枸醬酒”,歷經千年演變,博采眾家之長,才最終形成今日之局面。由華茅演變而來的茅臺更是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并稱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
醬酒歷史不僅悠久,而且釀造工藝復雜且獨特,被譽為“天工開物”的奇跡。至今,釀酒匠人們仍延續“端午制曲,重陽下沙,一年一個釀造周期,兩次投糧、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傳統工藝。同時,新時代的釀酒匠人還把數百年經驗積累下的固態發酵、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摘酒等復雜釀酒工藝完整繼承、不斷完善,轉變為可以量化的工藝標準。醬酒極其繁瑣的釀造步驟,要求釀造者必須擁有高超的技藝和過人的耐心,每一步都需嚴格遵循相關操作標準和規范,以確保酒質的純正與卓越。這種傳統而精細的釀造技藝,賦予了醬酒不可復制的風味特征,亦是其工藝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必須傳承千秋的瑰寶。
在中國,師徒文化源遠流長。在白酒界,“師帶徒”亦是繼承名師衣缽的重要形式。張富杰,一位奉獻畢生精力于中國醬酒發展的大師,奉波,一位專注于推廣中國醬酒文化的堅守者,二者如今因為一層師徒關系被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們堅信,奉波將在師父——張富杰的教導下,成長為中國醬酒界新一代大師,為世人奉獻更多美酒,培育出更多釀造、勾調、品鑒匠人,讓醬酒文化,經久不息,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