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賽在貴陽舉行,中國白酒以其獨特、鮮明的形象在國內外酒佬們面前亮相,并與白蘭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金酒等世界著名蒸餾酒一起同臺競技,這無疑是白酒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在此期間,中國白酒的國際化問題再次成為議論的焦點。
中國白酒還沒有成為世界著名美酒。這是一個毫無爭議的事實。原因在數據里面,白酒出口貿易額僅占全球酒類貿易額的千分之一,而眾多洋酒品牌紛紛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占據了國內蒸餾酒市場百分之十的份額。
白酒何以遲遲走不出國門?
人們普遍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口味”問題。說白酒的口味不被外國人所接受。的確,飲品、食品的口味影響人們的消費。但仔細想想,這或許是一個偽命題。以咖啡為例,它的原產地是埃塞俄比亞,當它剛進入中國時,未必人人都喜歡,如今卻與可可、茶一起并列為世界三大飲品。啤酒剛進入中國時,境遇還更糟,人們都說它是泔水的味道。但現在,啤酒已經是中國消費量最大的酒種,2014年全國銷量約5000萬千升,人均年消費約34.2升,超過了世界平均消費水平。
二是標準問題。說白酒在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中,沒有獨特的商品編碼和名稱,必須執行國外制定的其他蒸餾酒及酒精飲料標準。然而,洋酒最初進入中國市場,并沒有征求過中國人的意見。白酒幽雅、舒適、健康、衛生、安全,其國家標準理應是國際標準。又說,現在進入全球貿易一體化時代,中國已經加入了WTO,必須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約定。但是,如果其他國家限制進口中國傳統產品,中國也可以限制進口他們的傳統產品,這也是符合游戲規則的。又說,白酒微量成份復雜,每一種成分都應有相應含量的控制標準,但從科學哲學的角度講,沒有絕對的純品,任何物品,即便是公認的較為純粹的伏特加酒,都是無窮多種成分組成的。
白酒不要再為自己開脫
其實白酒沒有走出國門的眾多理由都是我們在為自己開脫。那么,白酒何以能夠成為一個被全世界認知并受到歡迎的酒種呢?
進入新世紀以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整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為包括白酒在內的中國傳統產品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中國白酒要走出去:
首先要重塑白酒的中國形象。中國白酒是中國文化鮮活的載體,是中國文化中最富有藝術光彩,最具有藝術魅力的篇章。品味中國白酒,就是品味中國文化。唯有秉持這樣的理念才能建立起強大的白酒自信,對白酒的自信就是對文化的自信,對文化的自信就是對民族的自信?v觀世界,任何一個有民族自信的國度無不是不遺余力地保護和推廣他們的民族產品。韓國人為了讓全世界品嘗他們的泡菜,幾乎每部電視劇中都會插入有關“韓國泡菜”的情節。德國人為了促銷他們的啤酒,甚至打出了“不喝慕尼黑啤酒等于沒到過德國”的口號。法國人為了提高世界葡萄酒中心的聲譽,每兩年都會舉辦一次盛大的波爾多國際酒展-Vinexpo。
其二,中國白酒必須有一個清晰、具體,而且響亮的“名片”,或者說是消費訴求點。好比碳酸飲料Coca-Cola 打入中國市場時,他們的訴求點是既可口又可樂。啤酒打入中國市場時,他們的訴求點是“液體面包”。紅酒打入中國市場時,他們的訴求點是“可以美容”。而我們白酒呢?到今天我們也沒有給消費者一個精準的說法。
其三,要積極向全世界傳播最優秀的白酒品牌。“相信品牌的力量”,不僅僅是央視的一檔節目,它更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顛簸不破的真理。世界品牌從來都是做出來的,而不是自封的。要想世界認識中國白酒品牌,就必需在目標舞臺唱好自已的戲,演好自已的角。
其四,白酒品牌走向世界單靠企業一已之力顯然是不夠的,應當抱團取暖,充分依托國家級媒體向全世界解密中國白酒DNA,以公開的事實為依據講述白酒歷史,以全方位的視角解讀白酒傳統技藝,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闡釋白酒內涵,全面展示白酒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巨大魅力。
其五,白酒走向世界還需依靠國家力量。把知名白酒品牌“打包”到“中華老字號”這個旗號下,通過國與國之間互辦“傳統文化與傳統產品交流節”的形式,進行有的放矢的宣傳。比如,參加類似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賽這樣的形式,持之以恒地介紹中國白酒。
伴隨著中國的崛起,世界各地日漸興起的中國文化熱,中國白酒已經具備了走向世界的文化基礎和現實條件。國際化實際上是中國白酒的終極夢想,這是一個產業走向成熟,邁向成功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