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在參加“黔酒中國行·山東”時結合天士力打造國臺酒的實踐,圍繞著中國白酒的發展戰略,與大家交流以下幾點思考。
第一,傳統與現代。中國白酒從傳統中走來,也必然要向未來走去。但這條路怎么走?閆希軍認為,既要繼承傳統,更要系統創新,由傳統的食品釀造產業走向現代生物產業,由重體力、高耗能、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型的傳統工業,走向以人為本、資源集約、環境友好的新型工業。這是中國白酒由傳統走向現代、由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酒藥同源。白酒同中藥一樣,都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產業。我們的先人們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實踐總結出的經驗,當然要繼承。但怎樣繼承呢?
我理解,一個是繼承關鍵的核心工藝,這是骨架、是靈魂、不能變,變了就跑偏了;但要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研究成果,不斷提升我們對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把模糊的清晰化、清晰的數字化、數字的標準化,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把“經驗”上升到“科學”,而且有利于產業的精準傳承。
另一個就是對非核心、非關鍵的一些具體做法,必須結合國內外的工業發展趨勢、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工業化、信息化、數字化的提升變革,這叫創造性繼承,實際上就是創新。
到貴州投資酒業十幾年來,我們先后建了兩個廠,一個是國臺酒業,這個廠可以說是全面繼承,只做了很少的創新,比如我們在釀酒車間門口增加了洗消池,把接酒區與烤酒區獨立區隔,這樣的改變有利于保障生產環節的衛生和食品安全,對酒的質量、產量沒有任何不利影響。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號召和鼓勵下,我們追加投資15個億又建了一個廠,就是現在的國臺酒莊。有了國臺酒業十幾年的實踐和思考,國臺酒莊的頂層設計,就把繼承和創新比較好地結合起來了。在充分尊重傳統的釀造工藝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外圍的系統創新,比如把車間建成兩層,一層釀酒、一層攤晾,直接節約了一半用地,擴大了一倍產能;比如自主研發的機械制曲系統、自動化酒甑、數字化天地航車、全程密閉的酒管道自動輸送系統、信息化自動化儲酒系統、循環水系統等等。
這些創新,雖然前期研發難度、投資都比較大,但極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了勞動量,甚至有些環節實現了全自動化的無人操作,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強化了工作的標準性。
特別值得欣慰的是,突破了傳統的定勢思維,打破了當時一些同行認為“造不出酒來”的質疑和斷言,事實是,這些創新,不僅能造出酒來、而且能造出和老廠同樣好的正宗醬香型白酒。經過三年的實踐和持續完善,用創新的設備、制度、流程,加上標準化的精準管理,酒的批次質量更加穩定,國臺酒莊的質量、產量一年比一年好。各級領導、專家看了以后,也認為國臺酒莊的系統創新為中國白酒產業的發展,做出了有益的方向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