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4日,圣皮爾精品酒業(ASC FINE WINES,下稱ASC)擔任了幾年的首席執行官華金聲正式宣布離職,在業界在此引起熱議。隨著舊人離去,ASC的母公司三得利(SUNTORY)任命了曾在日本工作十余年,對三得利十分熟悉的布魯諾•博德瑞(BRUNO BAUDRY)先生就任ASC的CEO職位。那么,這位新到任的CEO,又將帶領ASC走向何方呢?他是如何看待日本市場和中國市場的差異呢?其在上海辦公室接受了WBO的獨家采訪,這也是他履職以來在媒體的首秀。
與ASC的淵源
WBO:我們發現您曾供職于卡思黛樂(CASTEL)長達數年,且在卡思黛樂日本公司工作多年。據我所知,卡思黛樂在日本與三得利有極好的合作關系。您的任命是否表明三得利將更緊密地支持ASC在未來的發展?
博德瑞:的確,我在ASC的工作是由三得利任命的。以前我在日本工作時,三得利是最主要的一個合作伙伴。但有一點要說明的是,我目前這個職位雖說是由三得利任命,但我們是一個擁有自主權的公司,在商業運營上完全獨立。
三得利對ASC在中國的發展非常重視,他們希望對中國市場的開發越來越深入,因此希望有一個對三得利十分了解的人來ASC工作,這樣可以在ASC與三得利之間起到溝通橋梁的作用。
至于三得利對ASC的重視,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2009年三得利收購了ASC,但在收購之后的5年來,前者并沒有集團高管來ASC視察過工作。但在我6月1日剛剛上任后,6月4日三得利集團的主席和首席執行總裁新浪剛史(Takeshi Niinami)先生便帶領高管組團過來實地考察(如下圖)。
WBO:三得利任命更為“嫡系”的您,一方面證明三得利對ASC的重視,另一方面是否也說明三得利對ASC之前的工作是不太滿意的?
博德瑞:我覺得,三得利傾向于任命與三得利有過深度合作的人出任此角色,是希望能讓雙方溝通更為順暢。在我看來,這一切舉措都是出于商務運營方面的考慮,三得利只希望他的投資可以讓ASC在中國發展的更好,獲得更大的收益。你知道ASC的創始人沈品同嗎?我在2004年就與他有過交流,還曾經探討過合作事宜,還一塊出差到上海、香港和法國。但我沒想到十年以后居然會在ASC工作。
三得利不干涉ASC的經營
WBO:我們看到ASC近幾年的人事變動是很大的,這是不是說明ASC之前的做法跟中國市場、三得利的期望有所背離?
博德瑞:我剛才說過,三得利不直接影響ASC的經營。ASC的策略都是由ASC的執行委員會來制定的。ASC所發生的人事變動,百分之百跟市場變化有關。中國政府前幾年在開發二三線城市作出很大投入,因此我們需要到那些地方去設立辦公室,以便更好地提高我們的服務。我們在中國的分公司及分支機構一度發展到26家。但之后,中國新一屆政府出臺了不同的政策,使市場發展重點有所變化。我們不再需要那樣多分公司或分支機構,所以關掉了其中不必要的,F在,我們在中國各大城市有11個分公司及分支機構,在有些地方我們不再需要設立分公司或分支機構,便跟我們的經銷商、批發商(Distribution Partner)來合作開發。這些經銷商和批發商都是我們長期的合作伙伴。
加強親民產品線
WBO:中國目前最暢銷的葡萄酒是百元左右的酒。而我們知道ASC是一家精品葡萄酒公司,銷售的都是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葡萄酒。為了順應市場的變化,ASC是否也會大幅調整產品序列,充實百元價格帶?還是繼續堅持樹立精品酒業的形象,針對高消費客群?
博德瑞:的確,現在中國市場以百元以下的酒為主。這是個非常可喜的變化,這說明中國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飲用葡萄酒了。ASC是一個精品葡萄酒公司,我們代理的產品在中國,甚至放在全亞洲都是最好的,當然我們的市場回報也是非常好的。
精品酒一直還會非常好的增長。當然,這里指的精品酒并不單單只是波爾多列級莊,而是所有品質好的酒。但目前,我們看到100-200元區間的酒發展最快,因此我們現在會著重于把這部分酒帶給我們的消費者。當然便宜的酒不會占太多比例,可能是10%,但絕對不會是50%,精品酒仍是我們的基因。但我們理解市場在變化,所以我們需要新的產品來滿足全新的消費者?晌覀儾粫V逛N售精品酒而只去賣便宜酒,過去的優勢我們仍會持續發展。我們發展入門級的酒是為了吸引新的客層。所以我們會有一些入門級的酒,但不會特別多。
不會復制日本經驗到中國
WBO:可中國市場的情形跟海外諸多市場比起來是很特殊的,不知您對此是否認同?您是一個很了解三得利的人,但不知您是否對中國市場也有深入的了解?
博德瑞:中國的確和很多市場不同,即便跟亞洲其他市場也有所不同。中國市場變化既多且快,直接套用美國、西班牙、日本、菲律賓成功的經驗都不會奏效。
我從2000年開始就經常來中國,當時我在卡思黛樂工作,在2000年到2010年之間,我到中國出差非常頻繁。從2008年開始,卡思黛樂在中國有更大的投資,當時我又是卡思黛樂管理整個亞太區的,中國也是我管理的一部分。當時卡思黛樂的許多在中國區的業務,我都有負責和參與。在2010年到2013年間,我到中國內地來的機會相對減少了,但我仍然經常到香港工作。2013年開始,我加入了一個西班牙的起泡酒公司,這家公司也到中國來開展過業務。
因此,我自認為對中國市場略有了解。我也看到,相比2000年至2010年間,從2010年到2015年,中國市場產生了極大的變化。
WBO:你在日本工作多年,你認為中國市場與日本市場的差異在哪些方面呢?
博德瑞:第一個差異,日本是個非常成熟的市場,日本的大眾消費者已經習慣了葡萄酒文化,日本本地釀制葡萄酒也有100多年的歷史,他們對葡萄酒并無任何隔閡。
WBO:日本葡萄酒更好賣,是不是因為日本人更有錢,人均消費更高,因此大家都購買更昂貴的葡萄酒?
博德瑞:我不認同這種觀念。當我1999初到日本時,當地的葡萄酒零售人均銷售額是1500日元(約合75.9元人民幣),十年以后,這個價格還跌到了690日元(約合34.94元人民幣)。而且你要看到,盡管日本人人均收入比中國人高,但日本只有1億人,而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3倍。中國有消費力的人口,可能跟日本總人口是一樣多的。
日本市場非常成熟,但也正因此而顯得變化不大,可以用停滯來形容。而中國的市場雖仍處在嬰兒階段,卻非常有活力,增長得也會非?。中國的O2O市場,不僅僅比起日本,較之全世界,都發展得更加迅速。
當然,如果講到共通點,中日兩國的酒類市場的確也有非常相似的一面,兩國自身都有深厚的飲酒文化,比如日本人很喜歡喝清酒、啤酒,中國也有白酒和啤酒。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人喝酒會說干杯,而日本人則會說かんぱい(KAN PAI),發音一樣。
現在來看,中國人對葡萄酒也開始越來越有興趣,目前中國分了8個產酒區域,未來也會產出更多的好酒,包括許多150元以下、大眾消費得起的葡萄酒。雖然中國還不是個成熟的市場,但必定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市場。
WBO:那你覺得日本的經營模式可否借鑒?
博德瑞:盡管有很多相同點,兩國銷售的葡萄酒流行品牌也有相似之處,但還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許多在日本賣的好的酒,我們不能拿到中國來賣。我不能把日本的商業模式帶到中國,就如同不能把中國的商業模式帶到日本。
WBO:剛才您說兩國之間賣的酒不一樣。能具體介紹一下其中的不同之處嗎?
博德瑞:日本是個成熟市場,消費者對葡萄酒更了解,他們買商業品牌,也買小眾品牌。中國的消費者由于還沒成熟到一定地步,會不知選什么酒,因此會優先選國際知名的品牌。要等他們已經非常熟悉葡萄酒了,才會選一些小眾品牌。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差異。日本消費者已十分習慣于喝葡萄酒,他們會在選酒時嘗試一些新的品牌,而中國消費者還在探索期,不太想去冒險,因此選酒時會比較保守。所以我認為,在接下來的十年里,國際化的商業品牌會比小型精品酒莊在中國有更加好的市場。但我認為,日本市場從不成熟到成熟可能經歷了30年,在中國,可能只需要10-15年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