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老窖的愿景,是拓寬發展視野、率先啟動國際化戰略,讓全球消費者領略中國白酒的獨特魅力。既要讓白酒芳香飄滿全球,更要讓國外消費者品味中國深厚的酒文化意蘊”。6月18日,在海南博鰲舉辦的“2016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上,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良倡言中國白酒國際化。
“最中國”的也是“最世界”的,瀘州老窖國際化戰略的背后有其深厚的文化自信。瀘州酒業始于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與之一脈相承的瀘州老窖是在明清36家古老釀酒作坊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有大型骨干釀酒企業,擁有始建于公元1573年并連續使用至今的1573國寶窖池群。老窖這一特殊的釀酒業歷史氣質,在世界范圍內也堪稱翹楚,所以老窖一直被視為中國酒業最典型的文化標識之一。在張良看來,瀘州老窖就是中國最古老最正統的白酒企業,如果一定要加“之一”,其范圍也非常之小。
1996年,1573國寶窖池群被國務院頒布為行業首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013年3月,瀘州老窖1619口百年以上釀酒窖池、16家明清釀酒作坊及三大藏酒洞,一并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是這種由不斷代傳承所不言自證的正統性,讓瀘州老窖具有一種文化責任感,在一帶一路宏觀戰略背景下悄然鎖定了“白酒產業國際化”格局。近年來,這家最古老的中國白酒企業頻頻在國際亮相,先后在英國、澳大利亞、愛爾蘭、新加坡等地舉辦了白酒文化傳播活動。白酒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之一,在海外消費群體中初步顯露的前景,讓老窖對其國際化戰略充滿信心。
張良董事長對中國白酒國際化的路徑也深思熟慮過,在眾多同具國際化愿景的中國企業同行面前,他提出了白酒國際化的三個重要發力點:
首先是文化先行,品牌支撐。在海外市場建設中,充分發揮中國白酒的文化優勢,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對瀘州老窖品牌進行系統的策劃包裝。將白酒與中國的歷史、文化和藝術進行關聯,講好中國故事,讓國外消費者在對中國文明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接受和喜愛白酒。
其次是系統思考,長期攻堅。將海外市場開拓作為一項長期工作、系統工程進行對待,持續進行投入。在品牌宣傳、產品開發、渠道建設、人才培養和市場布局上,進行深入的調研、系統的思考和充分的論證,做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在實際操作中,則要搭建平臺,多點撬動,重點針對海外華人華僑群體進行宣傳推廣,將瀘州老窖打造成為海外覆蓋最廣、華人最喜愛的中國白酒產品。同時,全力挺進西方烈酒主流市場,以風險投資的方式,與西方酒類從業人員和機構組成創業團隊和合資公司,以西方主流酒類消費者為對象進行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
張良董事長也同時強調,國際化是中國白酒全行業的使命和愿景,要讓中國白酒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重點白酒企業應該聯合起來,共同研究歐美市場消費趨勢、共同開辟消費渠道,集合資源齊心協力一起向外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