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別人憑什么信你,跟你?我們憑什么去領導別人?
老柳常把聯想文化掛在嘴邊,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利益第一。他曾坦言,最怕因為個人的事情影響公司的利益,個人得失只是一時的,重要的是以一人的“舍”,換取整個企業的“得”。
1987年,正是聯想“打天下”的時候,聚人心,才能讓聯想發展下去。老柳曾對人說過:“在早期公司內部人事矛盾激烈的時候,我就采取了一個辦法,讓所有人車坐得更好,房子住得比我還大,錢多多地發。我全都給你了,那我剩下什么?我就剩下領導的權力,我就可以領導你。”
領導是在給予中產生的,而不是在索取中產生的。一邊是個人報酬,一邊是公司利益,老柳會毫不猶豫地舍棄前者,用領導權把企業利益最大化。
別人憑什么信你,跟你?
一個企業,一把手是龍頭,龍頭怎么當?老柳有過這樣一段樸素的總結:“首先,一把手你自己要做得特別正,沒什么私心;然后,在索取和回報問題上,一把手一定要記住,當你覺得和別人比很公平的時候,別人可能覺得你拿的是7、他拿的是3,他不一定覺得公平。當你拿的是3,人家才可能覺得是公平的。所謂公平,首先是一把手要把自己放在多干少得的位置,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和想。”
柳傳志拿著這點工資,團結住了公司上上下下的人,他曾在公開場合說過:“我那個年代沒有激勵,拿什么激勵,就是你自己能干、敢干,干得多、掙的少,人家就信你、跟你。”
要讓員工“把個人的追求融入企業的長遠發展當中”,具有”主人翁“意識,作為一把手,就得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你叫別人去做,這肯定不行“,聯想人都知道老柳戒煙的故事。
聯想當年起步的時候,公司11個人里邊8個男的都抽煙,花的錢哪分得清楚哪個是公家的哪個是私人的?公是公私是私,18年煙齡的老柳一咬牙一跺腳,硬是把煙給戒掉了,當時其他幾個領導見狀也跟著他戒煙。
馬云:脾氣好的老板一般不是好老板
2014年的12月11日,馬云在其微博上轉發了“來往‘江湖情’扎堆”的文字,原文如下:
脾氣好的老板,一般都不是好老板。任何強大公司都不會給員工安全感,而是用最殘忍方式激發每個人變得強大,自強不息!凡是想辦法給下屬安全感的公司都會毀滅的,因為再強大的人,在溫順的環境中都會失去狼性!凡是想方設法逼出員工能力,開發員工潛力的公司都會升騰不息,因為在這種環境下,要么變成狼,要么被狼吃掉!最不給員工安全感的公司,其實給了真正的安全感,因為逼出了他們的強大,逼出了他們的成長,也因此他們有了未來!
如果真的愛你的下屬,就考核他,要求他,高要求,高目標,高標準,逼迫他成長;如果你礙于情面,低目標,低要求,低標準養了一群小綿羊、老油條,小白兔,這是領導對下屬前途最大的不負責任!因為這只會助長他們的貪婪、無知和懶惰。讓你的下屬因為你而成長,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具備了完善的品行。不斷地成長,就是老板對下屬最偉大的愛!
任正非:你最近進步很大,從很差進步到了比較差
無數證據表明,“壞老板”領導團隊的執行力遠遠勝過“好老板”。更有點評稱,歷史往往是由“壞人”創造的,比如:半個“流氓”出身的劉邦、從小調皮搗蛋的曹操、逼父造反的李世民、沒皮沒臉的朱元璋等,因為只有“壞人”才敢起來造反和變革。創造好公司或許也是如此,因為“壞老板”有更堅強的神經,更與眾不同的思維模式,敢于打破常規的圈囿,突破習慣的桎梏和傳統的束縛。商業競爭畢竟是一場“打硬球”的游戲,狹路相逢“壞”者勝,歸根結底是“壞人”(硬漢)和“壞人”(硬漢)之間的競爭。
那么,任正非這位老板有多“壞”,從下面幾句話便知:
1、“進了華為就是進了墳墓。”——任正非對剛進華為的新員工說。
2、“華為沒有院士,只有院土。要想成為院士,就不要來華為。小改進,大獎勱:大建議,只鼓勵。”——任正非批評部分研發人不顧市場,只顧埋頭鉆研時。
3、“你最近進步很大,從很差進步到了比較差。”——任正非評價某財務總監的“進步”。
4、“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任正非批評一位剛進華為就給自己寫“萬言書的”北大學生。
5、五年之內不允許你們進行幼稚創新,顧問們說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認為不合理,也不允許你們動。5年以后,把系統用好了,我可以授權你們進行局部的改動。至于結構性改動,那是10年之后的事。
任正非對華為干部說從任正非的這些犀利語錄中可以體會到華為的企業文化:持續的危機感、打死仗的勁頭、對制度的始終如一。不過,正是這樣的企業文化,鍛煉出了一只讓業內羨慕的”狼性“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