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白酒行業進入2019年,“強分化”時代正式到來,市場向優勢品牌企業集中的趨勢非常明顯,白酒企業在新周期和消費升級等復雜環境中“穩步前行”。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在2019中國酒業高峰論壇上對外指出,“中國酒業正在發生重要變化。白酒企業把握消費升級的機遇,通過品質提升,市場競爭等手段,更好的滿足大眾市場的消費需求。”
有分析認為,中國酒類產品將實現向優質產能集中,向優質品牌集中,向懂得消費體驗的市場集中,向獨具運營能力集中,未來,那些有品牌、有口碑、消費者信得過的酒類產品,一定會有空間、有市場、企業也會積極發展。
根據當前白酒行業的發展形勢,中國白酒正在迎來全國化白酒的區域下沉,以及區域化白酒品牌的泛全國化之路,兩者正在產生重要的“碰撞”。
對此,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認為,“全國化名酒要做到將自己的獨有優勢轉化為比較優勢,比如茅臺不僅品牌大,還把醬香酒品類推到了高潮。此外,還要不斷地做大品牌、品類,因為這樣多了一個護城河。所以,對那些有獨特香型的企業來講,要放大自己的獨有價值。”
楊光還指出,目前全國性酒企有一個新的詞語——“競合”,它的倡導者是貴州茅臺、五糧液,倡導名酒之間的競合邏輯,但是站在地方性酒企角度來說,則形成了壓迫。“地方性酒企是不是應該多走動、多聯合,比如2016年9月(茅臺董事長)李保芳率隊訪問汾酒,2018年2月茅、五、瀘、劍、郎懇談會,這些名酒都在做競合。”
“全國名酒渠道放低,都在品牌上投入,削減渠道政策漲價潮。行業效率提高,因為渠道節約強化了品牌投入,企業渠道投入比較少,在品牌上投入多了,所以進一步加大了名酒名的優勢,這也就是最近3年全國性酒企比地方性酒企增長快的重要原因。”楊光強調。
白酒業有著“老爺子”之稱的徐可強表示,全國化酒企要利用品牌優勢、質量優勢,打造區域品牌無可代替性的品牌。但是,必須承認的一點是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銷量占的份額不大,滿足高中層人際的消費量還是少的,全國各酒企要占區域的市場,還要看到大眾消費的品牌。此外,還可以利用地方品牌的優勢,進入區域市場,比如搞合作,互相發揮優勢,共同占領市場,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增加銷售收入。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反過來,區域品牌的盾如何來擊退全國品牌的矛,每一個地方的酒企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以及適應當地消費者需求的一些特色,就要堅持自己的工藝,堅持做好自己的特色,把自己的企業牢牢地扎根在本土市場上。并且,防守的同時還要主動出擊,學習一線品牌的優勢,比如技術優勢、管理優勢等,提高自己,還要抓住一些熱點的市場,擴大市場范圍。”
徐可強強調,區域性酒企和全國性酒企的競爭長期存在,“無論全國性酒企如何進攻,不可能把中國所有的區域占領,10年、50年,甚至是100年,區域品牌和一線品牌的競爭都是存在的,但是在這個競爭過程中,有的一線品牌可能弱化為區域品牌,有的區域品牌也可能發展成全國性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