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5億酒民的安全健康比經濟增長重要若干倍!” 3月22第四屆中國酒業營銷趨勢論壇上,面對行業專家和逾千經銷商,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從兩大角度闡述自己這一觀點。
白酒行業要強調消費者主權
李秋喜認為,白酒企業必須重申“固態制曲、固態發酵、固態蒸餾”的傳統工藝白酒與勾調食用酒精的新工藝白酒在文化內涵、附加值以及品質方面的顯著差別。在所謂的“消費者主權時代”,如果消費者還不清楚自己購買的是否為新工藝白酒,是不公平的。
從目前國內白酒市場投入產出狀況來看,未來新工藝白酒市場的供給量還有可能增加。
事實上,只要按照國家標準,傳統白酒和新工藝白酒都是安全的。問題在于,消費者對此知之甚少,也最終導致市場選擇時的茫然與混亂。
白酒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關鍵,就是要把傳統工藝白酒和新工藝白酒明確區分開來,給消費者營造清楚明白的市場環境。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白酒行業需要強調工匠精神
針對目前行業亂象,李秋喜認為:只有傳統工藝白酒才能稱之為“國粹”。既然白酒行業的首要責任是為消費者提供好產品,企業就應該是“工匠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完美結合體。在此基礎上,才能談到“傳承中國好的傳統文化”,才能談到經濟效益的增長。
傳統意義上的“啞鈴理論”重生產與營銷,科技卻沒有跟上來,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并最終陷入價格大戰的泥淖。重視營銷、重視市場,但要考慮營銷什么內容,營銷最有價值的就是帶有工匠精神內涵的產品。沒有工匠精神的營銷,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作為“中國酒魂”,汾酒正頒布并執行史上最嚴的企業內控國際標準,也對消費者做出負責任的承諾,力圖走“以傳統文化為根本、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工匠精神和科學精神為主線”的未來之路。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像汾酒集團市場部部長、汾酒集團酒業發展區公司副總經理楊波一直秉持的觀點:白酒行業要創造更多的消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