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過程,是向全世界展現華夏文明獨特魅力的偉大實踐,必須保持并突出中國白酒的風格特色,堅持中國白酒偉大發明的獨特內涵,倡導和弘揚中國白酒獨特工藝和酒體風味的科學性,讓世界消費者真正從中國白酒的內在科學性來認識白酒、了解白酒,讓中國白酒的科學價值和卓越品質體現在國際標準中,根植于國際消費群。這應該是21世紀中國白酒標準的發展方向。”
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提出了要健全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有關方面的意見,他表示要讓中國白酒走向國際市場,成為世界白酒,制定白酒的國際化標準十分必要。中國白酒國際化正處于起步階段。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這是中國白酒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契機。
就在去年4月24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經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新版食品安全法共十章,154條。這部食品安全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第十二次會議兩次審議,三易其稿,然而就在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通過的時候,汾酒集團緊接著次日就在北京舉行了“汾酒執行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食品安全內控標準”新聞發布會,汾酒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委員會輪值主席李秋喜宣布汾酒從那天開始正式執行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內控標準。汾酒率先在同行業內提出并執行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食品安全內控標準,國家有關部門及行業協會的領導、業內專家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汾酒敢于率先公開并承諾執行國際標準,就是向全世界消費者鄭重承諾:汾酒集團,要把中國最健康、最干凈、最衛生、最講誠信、最負責任、最敢擔當的名酒奉獻給世界。
白酒國際化首先需要標準的國際化。白酒含有多種物質,這些物質具體是什么,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要說清楚,以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和規則,融入國際市場。中國白酒要想走向世界,必須要做到中國標準達到和超過國際標準,中國標準最終要影響到國際標準。進一步加大與國際化對接的能力,使之更加符合國際市場通行的法律、法規要求,建立與國際蒸餾酒標準接軌的“中國標準”。汾酒在標準的制定和推行方面先行了一步。
這個企業內控標準是在集團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400多人組成的技術隊伍共同努力,以及國內知名科研院所的聯合攻關下,整整花費4年的時間,形成了高于國際、嚴于國內的食品安全企業內控標準。可以說,這個標準是立足于國內國際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之上,舉全集團之力、汾酒技術隊伍嘔心瀝血的精華之作。
此外,2015年11月汾酒集團又正式推出了新品“42度10”老白汾酒,據了解,此舉僅僅是汾酒產品升級的項目之一,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實現汾酒品牌整體提升的戰略目標。除此之外,汾酒集團還確立了加快營銷渠道多元化建設、加快考核評價管理機制建立、加快營銷資源市場化整合、加快營銷系統信息化建設總共“五個加快”的規劃。面對取得的成績,汾酒集團并未滿足于此,而是抓住市場發展趨勢主動出擊,從營銷思路、營銷策略和營銷舉措多方面積極變革。另外,在酒盒側面加入“少喝一點更健康”的飲酒理念宣傳標志,更加符合行業倡導的消費理念以及消費市場健康化的發展趨勢。這一做法也源于集團對市場形勢變化的深刻認識,更加體現了對消費者的人文關懷,從企業理念上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要想推動中國白酒大規模進入國際市場,標準是先決條件。要想推動大規模進入國際市場,標準是先決條件。中國白酒要走向世界,完善標準化體系建設是必由之路。希望中國白酒能盡快擁有通往世界各地的“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