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經歷了連續三年的增長,尤其是在經歷了2018年的快速增長之后,整個行業又將發生怎樣的演變?帶著大家關心的諸多問題,封面新聞記者對資深白酒戰略專家鐵犁進行了專訪,來看看他是如何看待行業變化的?
中國白酒處于新一輪上升期末段
鐵犁認為,中國白酒是一個特殊行業,與世界其它蒸餾酒行業不一樣。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中國白酒已壯大成為一個重要的行業,大約排在各行業第20位,超過醫藥及其它許多行業。
他認為,中國白酒經歷或即將經歷三個大周期五個小周期發展。
中國白酒目前正處于第三個大周期內。他認為,從2012年限制三公消費后,2013年進入深度調整。到了2016年,中國白酒開始恢復增長,2018年迎來了明顯的增長。
鐵犁表示,這樣的增長勢頭,在今年還會保持。不過,很快會迎來新一輪調整,“我估計,調整最快會在今年國慶前后,最遲會在2020年國慶前后。這一輪調整期會經歷兩至三年,預計會在2023年前后結束。”
這一輪調整將在高端酒板塊進行,目前高端酒板塊存在較大的泡沫。2023年后,中國白酒又會進入到新的上升周期。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中國白酒經歷了三起三落
鐵犁認為,中國白酒與中國經濟有高度相關性,也有其特殊性。從1978年至1988年,中國白酒經過了第一輪高速發展。到1989年,第一次出現產能過剩,開始調整,到1991年開始恢復。
1992年名酒放開,到1997年,中國白酒迎來了第二輪高潮。1998年,出現了東南亞經濟危機,從1999年2000年,中國白酒大調整,四川白酒企業大量死亡,倒閉關門一半。
從2001年開始進入新一輪增長,中國加入WTO,中國房地產行業興起,中國白酒也迎來一輪波瀾壯闊的行情。
到2008年,美國發生了金融海嘯,深度影響到我國經濟,從2008年8月至12月,中國經濟遭遇斷崖式下降。很快中國4萬億下去,帶動了經濟V型反轉,也帶動中國白酒強勁V型反轉,將這輪高潮帶到了2012年。
強行刺激經濟也帶來了經濟的強行調整和深度調整。從2013年至2015年,中國白酒進入第三輪大調整。
1978年至1988年,是中國白酒數量型發展階段,是清香白酒時代。1991年至2012年,是中國白酒第二輪發展,是濃香白酒大發展階段。目前中國白酒進入了第三大段第一小段。這一波行情結束后還有2023年后的最后一波行情,中國白酒由此基本完成與西方市場的對接。
中國白酒板塊結構基本定型
目前中國白酒板塊基本定型,以川黔為核心的濃醬板塊,以蘇皖為核心的華東強勢濃香板塊,以豫魯為核心的濃香板塊,以東北、西北濃香為基礎的邊緣板塊,再加上華北的強勢清香板塊,今后在一定時期內很難改變。
“中國目前銷售1億元以下的企業大約有12000家,我們估且可把其稱為五線企業;1億至5億的企業有250家,為四線企業;5億至50億的企業有65家,為三線企業;50億元以上的有15家,其中200億元以上的有茅、五、洋,為一線企業。”鐵犁表示,這樣的格局短期內也很難改變。今年的話,古井貢接近100億,牛欄山超過100億,瀘州老窖有100多億,三個100多億的企業,可稱為一線邊緣企業或二線領先企業,他們要進入200億俱樂部,將是一個大的障礙。排在前15的企業,要前進一位都不容易。
“改變最大的應在三四線企業,5億至50億元的企業,處于變化中,甚至說處于巨變中。”
中小酒企要贏得生存需注意5點
“我最近對銷售在50億元以上的酒企進行了排序研究,發現他們成功的要素有5點。”
鐵犁表示,第一是有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能審時度勢;第二是名酒的因素;第三是抓住了時代大機遇;第四是階段性的創新;第五是能持之以恒。
“基于以上認識,今后小企業成功的難度,呈幾何系數的增長。他們要活下去,首先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不要以投機的心態來做白酒。要有耐心,要抓住階段性的機會,核心是要抓住階段性的區域性市場機會,不要貪大,不要貪高。”
所以,小企業的成功也可總結為5點。第一要保證基本的品質;第二是要有做品牌的心態,要持之以恒;第三是抓住階段性的機會,主要是階段性區域市場的機會;第四是精耕腳下市場,精耕區域市場;第五是產品要中價位偏低,不要太低的價格。
渠道商是白酒行業未來最大變數
鐵犁認為,1919、酒仙網、華致酒行三家企業是中國酒類渠道企業中最優秀的企業,都看好他們的模式和未來。
1919如果獲得了阿里投資,就如虎添翼,值得肯定,更加看好。酒仙網2017年2018年打通了線上線下,實現了贏利,有可能在2019年申報上市。華致酒行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實現了在A股融資的酒類渠道企業,他會加快渠道整合,加快與上游的對接。
他表示,未來最大的行業變數在渠道企業,渠道企業最大的變數在于,誰能更快更先地對接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來壯大自己能量,來整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