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鎮這片投資熱土,經歷過多輪的中小酒企兼并重組。但多年來,并購的結果依然是茅臺集團大樹一枝獨秀,眾多酒企規模小、品牌弱,有的甚至艱難生存。茅臺鎮乃至貴州白酒業,尚未形成新的一棵大樹。
早年通過并購,收購過習酒廠的茅臺集團掌門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李保芳在2月16日召開的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圓桌會議(下稱圓桌會議)上明確表示:“茅臺不會以老大自居,也不希望‘大魚吃小魚’。”他表態,茅臺愿意通過各種形式,推動龍頭企業和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實現高中低品牌并存、大中小企業共贏的差異化發展格局,為貴州白酒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貢獻茅臺的努力。
在李保芳看來,作為貴州白酒的頂梁柱, “做足酒文章,擴大酒天地”,只靠“寡頭”或者幾家大企業是不夠的,必須依托市場需求導向下的全產業鏈構建。通過實施行業競合、企業公益為主體方式的共融共享戰略,構建更加開放的貴州白酒產業格局,才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和推手。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貴州白酒應差異化發展
在茅臺鎮上召開的圓桌會議上,貴州省工信廳黨組成員汪家強發布了最新數據:去年,貴州省規模以上白酒產業完成總產值975億元,整體發展繼續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去年,貴州全省規模以上白酒產量占全國規模以上白酒總產量的3.5%,實現了全國規模以上白酒生產企業43%的利潤總額。該省完成白酒工業增加值898億元,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24.2%,實現利潤總額保持全國白酒行業第一位、出口創匯排名全國第一位、“雙11”期間電商銷售排名全國第一位、工業增加值居貴州省工業第一位。
然而,據李保芳早前公布,茅臺集團去年的總產值為810億元 。貴州白酒一家獨大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去年底,貴州省政府印發的《貴州省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振興行動方案》提到,到2020年,白酒產量達到50萬千升,白酒產值達到1200億元。同時,貴州省要發揮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力爭培育3家50億元級上市企業,全力把茅臺酒打造成世界超大單品,在茅臺醬香系列酒中打造1-2個100億元級單品,3-5個50億元級精品。在十大名酒中打造一批30億元級、20億元級、10億元級單品。培植和打造習酒、國臺、董酒、金沙、珍酒等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品牌。
培養除茅臺集團以外的一批“小巨人”,成為了貴州白酒業發展最新的頂層設計。
在名酒市場集中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白酒業,眾多中小企業是艱難生存還是絕地反擊、抑或落得關門淘汰的命運?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未來的競爭贏在品質的發展之路。白酒產業的未來發展要以風味和健康為雙導向。與會的30多位貴州酒企對此一致贊同,認為中小企業的質量決定了全省白酒產業發展的高度?v觀世界一流酒業產區,核心品牌之外,小而精的酒業品牌集群,才是奠定其旺盛生命力的優質來源。
天士力(19.890, -0.18, -0.90%)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貴州國臺酒業董事長閆希軍提出了大茅臺觀,即保持茅臺鎮傳統醬香主體風格一致的前提下,各企業形成各自辨識度的獨特口感、風味特點,豐富茅臺鎮“醬香白酒”大旗下的品牌群體。
洋河并購投資成立了貴州貴酒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傅宏兵對技術創新有獨到見解:“貴州酒企可以有各自品質內涵的發掘與表達。現代技術、智能制造對傳統釀造技術的改造與提升,以及釀造工藝過程中大數據的研究與應用,已經可以從技術上促進貴州白酒走向新未來。”
勁牌茅臺鎮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永祥也認為,未來的白酒產業,必然是以科技技術革新,降低能耗,提高產品品質為核心。而白酒產業轉型升級是要把好的人工經驗標準化,以設備代替人工。只要標準不變,品質也就具有穩定性。勁牌茅臺鎮酒業正大力推進醬酒釀造自動化升級項目,改變傳統人工作業方式。
茅臺集團提供三種合作方式
如何推動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壯大,李保芳建議,一要支持能做大的,二要善待外來的,三要扶持有困難的。歸結起來,只有大家好,才能真的好。對貴州省有實力的白酒企業需要長期培育、分門別類、因企施策給予支持。
他說,目前,國臺酒業表現很出色。習酒投資了新產能,茅臺系列酒也在強化基地建設,這兩個有條件、有基礎、有能力做得更好,需要進一步細化措施。珍酒也要做大。
對勁酒、洋河股份(108.100, -0.98, -0.90%)等外來資本的介入,李保芳認為,這是優質品牌在貴州投巨資發展,政府和企業要給予更加明確的支持態度,鼓勵名酒企業來貴州。
“對已具有一定規模但現在有一些困難的企業,不應老讓他們艱難過日子,應該一起想辦法共渡難關。”李保芳說,貴州酒企不能長期陷入同質化和價格戰的困境。
事實上,貴州巖博酒業從十幾人的小作坊發展成了600余人的中小型企業,就和茅臺集團的幫扶分不開。如今該企業年產清醬香型白酒5000噸。茅臺集團委派季克良等人帶領生產、市場方面的工作小組,去給巖博“人民小酒”出主意、想辦法。去年8月,茅臺還組建了幫扶巖博酒業顧問團,多方面對巖博酒業進行點對點的指導幫助。
該圓桌會議由茅臺集團和貴州日報報業集團發起,今年是第二屆舉辦。參加會議的黔酒企業由第一屆的22家增加到30家。